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代帝王及先聖先師議

鎖定
《先代帝王及先聖先師議》是唐代長孫無忌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先代帝王及先聖先師議
作    者
長孫無忌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先代帝王及先聖先師議作品原文

先代帝王及先聖先師議
謹按《禮記·祭法》雲:“聖王之制禮也,法施於人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又云:“堯舜禹湯文武,皆有勳烈於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准此,帝王合與日月同例,恆加祭饗,義在報功。爰及隋代,並遵斯典。其漢高祖祭法無文,但以前代迄今,多行秦漢故事。始皇無道,所以棄之。漢祖典章,法垂於後。自隋已上,亦在祀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網羅前典,唯此一祀,鹹秩未申。今新禮及令,無祭先代帝王之文,今請聿遵故實,修附禮令,依舊三年一祭。仍以仲春之月,祭唐堯於平陽,以契配,祭虞舜於河東,以咎繇配;祭夏禹於安邑,以伯益配;祭殷湯於偃師,以伊尹配;祭周文王於酆,以太公配;祭周武王於鎬,以周公、召公配;祭高祖於長陵,以蕭何配。又按新禮,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又準貞觀二十一年詔,亦以孔子為先聖,更以左邱明等二十二人。與顏回俱配尼父於太學,併為先師。今據永徽令文,改用周公為先聖,遂黜孔子為先師,顏回、邱明併為從祀。謹按《禮記》雲:“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鄭元注云:“官謂詩書禮樂之官也,先師者,若漢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可以為師者。”又《禮記》雲:“始立學,釋奠於先聖。”鄭元注云:“若周公、孔子也。”據禮為定,昭然自別。聖則因天合德,師則偏善一經。漢魏已來,取捨各異。顏回、夫子,互作先師;宣父、周公,迭為先聖。求其節文,遞有得失。所以貞觀之末,親降綸言,依《禮記》之明文,酌康成之奧説,正夫子為先聖,加眾儒為先師,永垂制於後昆,革往代之紕謬。而今新令不詳制旨,輒事刊改,遂違明詔。但成王幼年,周公踐極,制禮作樂,功比帝王。所以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為六君子。又説明王孝道,乃述周公嚴配,此即姬旦鴻業,合同王者祀之。儒官就享,實貶其功。仲尼生衰周之末,拯文喪之弊,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宏聖教於六經,闡儒風於千代。故孟軻稱生靈已來,一人而已。自漢已來,奕葉封侯,崇奉其聖,迄於今日,胡可降茲上哲,俯入先師?又且邱明之徒,見行其學,貶為從祀,亦無故事。今請改令從詔,於義為允。其周公仍依別禮,配享武王。謹議。 [1] 

先代帝王及先聖先師議作者簡介

長孫無忌(?—1659)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大臣,早年從李世民征討。李世民登位後,歷官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太子太師、侍中,曾奉命主持修訂唐律。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受命輔立李治。李治即位後,任太尉,知尚書門下二省事。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被許敬宗誣告謀反,流放黔州,迫令自縊死。上元元年(674年)平其冤案。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985頁
  • 2.    馮克誠主編,隋唐儒學教育思想與教育論著選讀 上,人民武警出版社,2011.06,第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