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優周崗遺址

鎖定
優周崗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鄭家灘村五組,文化層分佈範圍約13萬平方米,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7] 
2009~2011年,優周崗遺址發掘約3000平方米,揭示出了一大批隸屬湯家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四個文化時期的新石器時代遺存,除大量的陶器、石器等遺物外,還揭示出了一段環壕與大溪時期的宗教遺蹟以及疑似石家河、屈家嶺文化時期古代水田遺蹟,對豐富澧陽平原史前遺址的認知提供了實物材料。 [7] 
2019年10月7日,優周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優周崗遺址
地理位置
湖南省常德市澧縣鄭家灘村五組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103-1-103

優周崗遺址歷史沿革

2009年冬季,為配合公路建設,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考古隊對優周崗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1] 
優周崗遺址發掘現場 優周崗遺址發掘現場
2010年春,承接2009年冬季的發掘,在遺址西北角,2009冬季發掘區的東北部布5x5探方十六個,揭示出了一大批分屬大溪,屈家嶺和石家河三個時期的新石器時代遺存,除大量的陶器石器等遺物外,還揭示出了一段環壕與大溪時期的宗教遺蹟。 [3]  [6] 

優周崗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優周崗遺址陶器殘片 優周崗遺址陶器殘片
優周崗遺址地處涔水與澹水之間,為澧陽平原之腹心。遺址以一處比周圍平原高出2.7米的龜背形崗地為中心,其南部、西南部、西北部、北部有堰塘環繞,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遺址西部揭示出了石家河文化時期的柵欄、杆欄式建築羣以及屈家嶺文化時期成組的灰坑等一批重要遺存;揭示出了一大批隸屬湯家崗、大溪、屈家嶺和石家河四個文化時期的新石器時代遺存,除大量陶器、石器等遺物外,還揭示出了一段環壕與大溪時期的宗教遺蹟以及疑似石家河、屈家嶺文化時期古代水田遺蹟。 [1]  [3] 
獸骨坑
祭壇、獸骨坑 祭壇、獸骨坑
大溪時期宗教遺蹟包括一人工築就的土台及枱面上的一批獸骨坑。土台位於遺址西北角,以較純淨的灰白色淤泥築就,依據揭露部分推測,土台呈圓形,直徑約為16米,與溝底相對高度殘高在0.6~1.6米間。在台子面上有一批獸骨坑,包含物為密集的燒土塊、散碎陶片及大量獸骨。根據堆積情況判斷,這些獸骨應是人為有意擺放,推測土台及獸骨坑與當時的宗教祭祀活動有關。 [1]  [4-5] 
環壕
環壕,位於發掘區內部分為整個環壕的西北拐角處,寬度約在8~20米間,殘深0.7~1.8米。溝內堆積依土質土色等可分九層,主要為石家河與屈家嶺時期堆積,但溝底部見有少量局部分佈的大溪時期堆積,證明此環壕的形成年代當可早至大至大溪時期。而溝內第二層堆積下,見有一大批柱洞,因遺址居址範圍的外擴,此環壕已完全廢棄。 [4] 

優周崗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優周崗遺址出土文物陶杯 優周崗遺址出土文物陶杯
優周崗遺址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等遺物外,還揭示出了該遺址宗教遺蹟、遺物。 [3] 
儺面
優周崗遺址獸骨坑出土,儺面由一整木雕刻而成,長約60釐米,寬約30釐米,人面鼻子以下已殘沒不見,但仍能清楚地看見正中間隆起的鼻子及圓形鏤空的雙眼。人面像兩側有兩個角,頂部有一木柱。 [6] 
優周崗遺址出土儺面 優周崗遺址出土儺面
專家根據儺面的外部特徵,判斷這個人面像有雄面性質,與祭壇裏一同出土的牛角都是當時先民宗教信仰類的遺物。 [6] 

優周崗遺址研究價值

優周崗遺址是澧陽平原一處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相對較大較重要的曠野聚落性遺址,對豐富澧陽平原史前遺址的認知提供了實物材料。 [7] 

優周崗遺址保護措施

優周崗遺址遺址碑 優周崗遺址遺址碑
2019年10月7日,優周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優周崗遺址旅遊信息

優周崗遺址地理位置

優周崗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鄭家灘村五組。

優周崗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常德市澧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優周崗遺址,路程約10.2千米,用時約2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