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儋州故城

鎖定
儋州故城,又稱中和古城,位於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的西邊村附近,始建於唐代武德五年(622年)。 [1-2] 
儋州故城的城址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約1600米,佔地面積175000平方米。城牆系用土夯築而成,城牆高4.2~5.5米,寬21米,城制佈局嚴謹,防禦設施齊全,設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其上置有敵樓,外築甕城(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能力,與城門連為一體。現存完整城牆200米,殘牆450米,基礎尚存的城牆950米。現存的文物古蹟有古城門(鎮海門、武定門)、寧濟廟、關岳廟、桄榔庵、東坡井、魁星塔復興街等13處。 [1-2] 
2006年5月25日,儋州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儋州故城
地理位置
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的西邊村附近
所處時代
唐至清
佔地面積
175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176-1-176

儋州故城歷史沿革

西門月城 西門月城
儋州故城始建於唐代武德五年(622年),以抵禦外寇,防海盜騷擾。 [4] 
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知州田章開始擴築,洪武六年(1373年),知州田章拓址築基,建設四門,即東門德化,南門柔遠,西門鎮海,北門武定。另設甕門(月城)及護城壕等建築。守帥徐真、徐春增建門垣、壕塹、吊橋。隆慶元年(1567年),陳知州新建四角樓,城垣已具宏大規模。 [2]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淫雨連綿,城牆倒塌。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知州沈一誠捐修城池。道光七年(1827年),知州汪阜捐修東南北三門、月城及甕城門,並修補城垣及雉堞。 [6] 
20世紀50年代,城牆石條被拆去建天角潭大壩。
2010年12月,對武定門和鎮海門的本體加固及周邊環境工程整治。 [1] 

儋州故城建築特點

儋州故城城址佈局

儋州故城的城址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約1600米,佔地面積175000平方米。城牆系用土夯築而成,城牆高4.2~5.5米,寬21米。現存完整城牆200米,殘牆450米,基礎尚存的城牆950米。
城制佈局嚴謹,防禦設施齊全,設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其上置有敵樓,外築甕城(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能力,與城門連為一體,各城門原建有高大的城樓,既可以登高嘹望,也能作為守城士卒的住所或主將坐鎮的指揮部及守城士兵射擊的據點。沿城牆外原修有護城壕,周長約1728米、寬近16米,深2.6米。 [2] 

儋州故城城門結構

武定門 武定門
儋州故城的四座城門分別為東門(德化門)、西門(鎮海門)、南門(柔遠門)、北門(武定門),建造結構基本相同,現存鎮海、武定兩座城門。武定、鎮海兩城門外均設有甕城月城),鎮海、武定兩甕門平面均呈半圓形,偏開門。甕城(月城)內部為紅粘土夯築,外部用青條石砌築加固。其中鎮海門甕城(月城)高3.35米、寬2.53米、進深5米。甕門呈前、後雙層門結構,其外用磚石混築砌成加固。門呈拱形,部分青磚上雕刻卷草紋,武定門門額上橫書“武定門”三個楷書大字。武定門高5.54米,進深21米,拱門高3.5米。鎮海門高5.2米,進深17米,拱門高3.75米,寬3米。德化、柔遠兩座城門已毀,尚存城基。 [2] 

儋州故城主要建築

  • 綜述
儋州故城城牆 儋州故城城牆
儋州故城現存的文物古蹟有古城門(鎮海門、武定門)、寧濟廟、關岳廟、桄榔庵、東坡井、魁星塔復興街等13處。 [1] 
  • 寧濟廟
寧濟廟為祀冼太夫人而建,是海南省最早的冼廟。廟為三進式院落,建有正殿、柔惠亭、中堂,旁設陳列館。廟宇新亭聳翠,殿宇堂皇,九具黎首石雕存放於院中。《儋縣誌》記載:“自有唐來已立廟”,“自宋迄明,時有重修。”清代城民捐資新建神閣、八角亭、及修葺正殿、頭門等。民國十二年(1923年)修復中進及頭門,民國十三年(1924年)重修正殿,民國十八年(1929年)重修前堂。1988年以後中和羣眾和旅台同胞多次捐資重修寧濟廟。 [6] 
  • 魁星塔
魁星塔始建於明代,用玄武岩築成,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塔身為七層,第七層是用三層方形石板蓋着塔頂。塔頂蓋有塔剎,其外形像仰蓮託着寶珠。有專家評論,魁星塔是一座具有海南地方風格與手法的名塔,是海南少有的石塔。 [6] 
魁星塔 魁星塔
  • 關岳廟
關帝廟始建於明弘治年間,清咸豐年間重修,民國三年(1914年)將嶽武穆併入合祀,便改稱“關岳廟”。廟有頭門、八角亭、正殿、後殿組成,建築恢弘。 [6] 
關岳廟 關岳廟

儋州故城文物遺存

武定門門額上橫書“武定門”三個楷書大字,地面現存石門墩、擋門石等遺物。 [2] 

儋州故城歷史文化

冼夫人遷城,開啓州城新篇章
儋州故城冼夫人遺蹟
儋州故城冼夫人遺蹟(5張)
冼夫人,名英,(一説為廣東省茂名市電白縣人,另一説為陽江、高州人)。冼夫人經、陳、隋三朝,叱吒風雲幾十年,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巾幗英雄”。
據史料記載,冼夫人在廢去的儋耳地建立的崖州,當時已是海南島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高坡(州城)從此文風丕振,名流薈萃,市井繁華。

儋州故城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儋州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保護範圍
一是城牆本體:
包括現存的城門城牆文物本體及其周邊。從西南城角的廖少飛宅基地,經鎮海門(西門)、武定門(北門)延伸至鎮政府西圍牆。城內以朝陽街為界(西南拐角土地廟至廖宅處按照地勢向內延伸30米);城外北城牆以北門街、故城路為界,西城牆段沿地形由城牆外基線向外擴展20至30米為界形成的閉合範圍,面積為45534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自中和鎮政府西圍牆至倉後巷的原城牆遺址基線,向內延伸15米,外以北門街為界限,面積為6951平方米。
二是附屬文物:
寧濟廟保護範圍:東至山門台階,西至中堂山牆,南至南面圍牆,北至正殿後牆,面積為753平方米。建控地帶:自保護範圍四面最邊線向外各延伸20米,成為閉合方形區域,面積為2837平方米。
太婆井位於寧濟廟保護範圍內,不另劃。
關岳廟保護範圍:東至關岳廟前殿東圍牆,西至原中和一小西圍牆,南至關岳巷,北至朝陽街,面積為1359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東側沿保護範圍向外擴展25米至原中和一小東圍牆,西、南、北三側各向外擴展20米,形成閉合區域,總面積6612平方米(包含魁星塔)。
魁星塔保護範圍:以塔基中心為中心點的邊長5米的正方形區域,面積為25平方米。建控地帶:處於關岳廟建控地帶內,不另劃。
儋州故城魁星塔 儋州故城魁星塔
西門古道保護範圍:東至朝陽街四巷,西至鎮海門、南北至現路沿為保護範圍,總長190米,面積為712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沿保護範圍向外延伸5米,形成閉合區域,面積為2034平方米。分司井保護範圍:現分司井井欄範圍,面積32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因其臨近城牆保護範圍,與城牆統一保護,不另劃。
州署遺址已經不見痕跡,因此將其推測範圍全部劃為建設控制地帶。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中和鎮老週轉房東側,西至鎮政府西圍牆,南至鎮政府大門南側,北至城牆建控地帶,總面積為1.143萬平方米。 [5] 

儋州故城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儋州故城位於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的西邊村附近。 [1] 
  • 交通信息
海口西站乘至洋浦的中巴車,在高速路洋浦路口下車後,轉乘當地的三輪車,7、8分鐘就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