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僖山漢畫像石墓

鎖定
僖山漢畫像石墓位於僖山南側山腰,與金縷玉衣墓和王后墓相距100餘米。1978年僖山村民取土時發現,同年進行了清理。墓內遺物雖早已被盜掘一空,但墓室結構完整,出土了十餘塊畫像石。
中文名
僖山漢畫像石墓
地    址
僖山南側山腰
特    色
有多幅畫像
發現時間
1978年
保護級別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僖山漢畫像石墓石墓介紹

該墓為東西向,墓門朝西,四壁用石條砌成牆壁,頂部用石條覆蓋,最後再覆以封土。該墓由墓門、前室。耳室、中室及兩側室組成,室內總長 5.45米,最寬處 3.58米。
該墓的畫像石主要分佈在前室四壁、墓門及門楣等部位,後室後壁和兩側室後壁刻有“十”字連環圖案,墓門門楣上浮雕二龍穿壁。石門上刻朱雀鋪首銜環,前室西壁為車行出騎圖,有兩輛輻車,為雙輪,上有傘形車蓋,乘2人,還有單騎7人,皆頭戴高冠,身着長袍,腰束博帶,其餘三壁皆刻神獸,東壁有麒麟、鳥面獸身和人首龍身獸,南壁有鳥面獸、龍頭虎身獸等,這些神獸姿態各異,活潑生動。
該墓畫像內容豐富,珍禽異獸、二龍穿壁等反映了漢代人們心目中長生不老、羽化昇仙的思想,車騎出行反映了墓主人來世仍然能夠榮華富貴,過着高官厚祿的生活。其雕刻採用剔地淺浮雕形式,即先把畫像的輪廓和細部刻出,然後把空地剔掉,這種畫像石既不同於南陽畫像石古拙豪放,又不同於密縣打虎亭畫像工整細膩。
畫面佈局勻稱,線條疏密合理,粗細得當,被考古學家稱之為豫東漢畫像石的典型代表。它為研究漢代墓葬制度、建築藝術、石刻畫像藝術和漢代社會生活、意識形態等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僖山漢畫像石墓石墓特色

前室及主室共有畫像石6幅,內容多為神獸瑞獸(有應龍、麒麟、鳥首獸、人面獸、熊、龍頭虎身等)、人物、車馬及幾何圖案,門查楣為“二龍穿壁”,為淺條疏密有致,圖案邊緣採用平行線和波浪紋,具有鮮明的豫東特色。該墓屬東漢中期墓葬

僖山漢畫像石墓保護級別

2017年,僖山漢畫像石墓被確立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