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傣文

鎖定
傣文是傣族(泰族)使用的文字,由古印度婆羅米字母演變而來的拼音文字,有暹羅傣文(泰文)、瀾滄傣文(老撾文)、蘭納傣文(傣仂文)、越南泰文(傣端文)、南方大傣文(傣繃文)、北方大傣文(新傣那文)、阿薩姆傣文(阿洪文)等七種字體,字序自左而右,行序自上而下。中國境內有蘭納泰文(傣仂文)、越南泰文(傣端文,在我國通稱為金平傣文)、南方大泰文(傣繃文)、北方大泰文(傣那文)4種字體。 [1] 
中文名
傣文
外文名
Dai characters
又    稱
泰文
來    源
婆羅米文

目錄

傣文分類

傣文有暹羅泰文(泰國文)、瀾滄泰文(老撾文)、蘭納泰文(傣仂文)、越南泰文(傣端文)、南方大泰文(傣繃文)、北方大泰文(傣那文)、阿薩姆泰文(阿洪文)7種字體;這些傣文字體皆源於古印度婆羅米文,都是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只在形體結構上有些許差異。
暹羅泰文(泰國文)是泰語暹羅方言的對應文字,早期通用於泰國中南部、柬埔寨西北部、老撾南部;現代國家概念形成後,操泰語蘭納方言的泰國北部也改用暹羅泰文(泰國文),而操泰語暹羅方言的老撾南部又改用瀾滄泰文(老撾文)。
瀾滄泰文(老撾文)是泰語蘭納方言琅勃拉邦次方言的對應文字,早期通用於老撾中部及北部;現代國家概念形成後,操泰語暹羅方言的老撾南部也改用瀾滄泰文(老撾文)。
蘭納泰文(傣仂文)是泰語蘭納方言庸地次方言、泐地次方言的對應文字,早期通用於泰國北部、緬甸撣邦東北部、中國雲南南部;現代國家概念形成後,操泰語蘭納方言庸地次方言的泰國北部、緬甸撣邦東北部改用暹羅泰文(泰國文),操泰語蘭納方言泐地次方言的雲南南部改用漢文(中文)。
越南泰文(傣端文),是泰語蘭納方言端地次方言的對應文字。
南方大泰文(傣繃文)是泰語大泰方言南次方言的對應文字,早期通用於緬甸中北部及中國雲南沿緬甸邊境的傣族聚居鄉鎮;現代國家概念形成後,緬甸中北部泰族加入緬甸聯邦、將南方大泰文(傣繃文)改革後與緬文並行使用,中國雲南沿緬甸邊境的傣族聚居鄉鎮改用漢文(華文)。
北方大泰文(新傣那文)是泰語大泰方言北次方言的對應文字,早期通用於緬甸西北部、中國雲南西部;現代國家概念形成後,緬甸西北部泰族加入緬甸聯邦、改用緬文,中國雲南西部泰族改用使用漢文(華文)。
阿薩姆泰文(古阿薩姆文)是泰語大泰方言阿薩姆次方言的對應文字,早期通用於阿薩姆國(印度東北部);公元17世紀以後,阿薩姆國深受印度莫卧兒王朝影響,逐漸放棄阿薩姆泰文(古阿薩姆文)。

傣文傣文在中國

傣文 羯磨説 傣文 羯磨説
中國境內曾流通蘭納泰文(傣仂文)、越南泰文(傣端文)、南方大泰文(傣繃文)、北方大泰文(新傣那文)四種傣文。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其境內流通較廣的蘭納泰文(傣仂文)和北方大泰文(新傣那文)進行了徹底改革,增加或刪除了若干字母,改變或增添了聲調符號,對字母讀音、附加符號使用等重新做了規範。
蘭納泰文(傣仂文),與巴利文字母的讀音和順序一致,中國境內景洪市、勐臘縣、勐海縣、孟連縣、瀾滄縣、西盟縣、思茅區、江城縣、綠春縣等地傣區及金平縣部分傣寨使用蘭納泰文(傣泐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蘭納泰文(傣泐文)被中國政府改造成西雙版納傣文(新傣泐文),新文字有48個輔音字母、8個元音字母、共56個字母,有3個聲調、2個聲調符合(第1聲沒有聲調符號);元音字母寫在輔音字母的上下左右、聲調符號寫在字的上方,從左至右書寫,音節之間有空格、詞與詞不連寫。
北方大泰文(新傣那文),有19個輔音字母和45個代表單元音、複合元音的字母或字母組合,常用同一字母表示不同音位,也用幾個字母表示同一音位,沒有聲調符號。中國境內芒市、瑞麗市、隴川縣、盈江縣、騰衝市、隆陽區、施甸縣、昌寧縣、鎮康縣、永德縣、耿馬縣、滄源縣、雙江縣、臨翔區、雲縣、鳳慶縣、景谷縣、景東縣、鎮沅縣、新平縣等地傣族使用北方大泰文(傣哪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北方大泰文(傣哪文)被中國政府改造成德宏傣文(新傣哪文),仍保留19個輔音字母,但更換了其中3個,有84個表示元音及複合元音的字母或字母組合,增加了5個聲調符號。 [1] 
南方大泰文(傣繃文),在文字體系上與北方大泰文(傣哪文)接近,只有18個輔音字母。中國境內瑞麗市、耿馬縣、滄源縣、西盟縣、瀾滄縣、孟連縣少數沿邊境線的傣寨使用南方大泰文(傣繃文)。
越南泰文(傣端文),有44個輔音字母(另有幾個同音異體字母),根據所拼聲調高低而分為兩組。中國境內金平縣靠近越南的傣族使用越南泰文(傣端文)。
參考資料
  • 1.    周耀文.德宏傣文改進工作的回顧:《民族語文》(1979年03月刊),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