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1.擊刺。
2.呻吟聲;痛呼聲。
《説文》:“倄,剌也。從人,餚聲。一曰痛聲。”王筠句讀:“小徐本'倄'在'傷'上,則當是擊刺之刺,刺而後傷也。下文‘一曰痛聲’,亦因傷而痛也。” [1] 
中文名
拼    音
yáo
部    首
五    筆
WQDE
鄭    碼
NOGQ
筆    順
3234132511
注    音
ㄧㄠˊ
總筆畫
10
部外筆畫
8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出    處
唐韻
U
5004
GBK
8278

宋本廣韻

1、raeu [ ɦɯæu˧ ] || [ ɢraːw ]
胡茅切,平餚匣 || 爻聲宵1部
倄,痛聲。
2、ruj [ ɦuɔi˧˥ ] || [ ɢʷɯːʔ ]
於罪切,上賄匣 || 又聲之部取侑為聲(比雅直作侑),集韻改於罪切倄痛而叫也。
於罪切。一。 [2] 

康熙字典

唐韻》胡茅切《集韻》何交切,𠀤音餚。《説文》刺也。一曰痛聲。
又《顏之推·家訓》倉頡篇,倄字,訓詁雲:痛而謼也。音羽罪反,今北人痛則呼之。聲類音於來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隨其鄕俗,𠀤可行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