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

鎖定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是徐向梅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05年9月。 [2] 
該書對俄羅斯銀行制度變遷做了系統的研究,並有針對性地對中央銀行獨立性、國有銀行民營化等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該書認為,在市場機制下進行有效的國家調節,加強銀企之間的互動是經濟和銀行部門走向雙贏的根本。 [5] 
作品名稱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
作    者
徐向梅
首版時間
2005年9月
字    數
26萬字
類    別
經濟學著作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內容簡介

該書對俄羅斯銀行制度的發展演變和改革成效進行了研究,介紹了俄羅斯經濟轉軌過程中金融運行環境的變化;通過對銀行體系改革幾個階段的描述,勾畫了俄羅斯中央銀行及商業銀行制度的確立和發展;總結了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的主要特點,從制度構建、經營指標、金融發展水平和存在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對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做出績效評價。 [1]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作品目錄

0 緒論
1 蘇聯時期經濟與金融制度
2 經濟轉軌中金融運行環境的變化
3 俄羅斯中央銀行制度的建立與宏觀調控
4 俄羅斯商業銀行制度的發展
5 金融危機與銀行體系穩定性
6 俄羅斯銀行體系重組與危機後的發展
7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的主要特點及績效評價
8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的幾個理論問題
附錄一 《俄聯邦中央銀行(俄羅斯銀行)法》(摘譯)
附錄二 《俄聯邦銀行及銀行活動法》(摘譯)
參考文獻 [4]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創作背景

21世紀初期,俄羅斯與中國同是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國家,兩國都處於創建和發展自己的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場的關鍵時期,銀行作為金融制度的中心環節在經濟發展中日趨重要。俄羅斯由於金融改革如同經濟改革一樣採取了激進方式,改革伊始銀行體系就全面放開,一時間國有、私有、外資銀行遍地開花,銀行體系在商業化的同時就經歷了外資銀行的競爭和衝擊,並在不斷的金融危機中進行了多次重組。中俄兩國的銀行制度變遷與發展問題被兩國學術界和政府部門關注,研究在整個宏觀經濟體制向市場模式過渡過程中俄羅斯銀行制度變遷及變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為中國經濟與金融改革提供借鑑和參考。基於此,《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4]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轉軌以來俄羅斯銀行部門長期與實體部門脱節,銀行對其基本經濟功能的背離是造成持續的投資危機以致企業部門長期衰退的一個重要因素。儘管危機後銀行貸款增長速度較快,但經濟貸款仍遠遠滿足不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俄羅斯銀行體系面臨的重要任務就是充分發揮其基本的經濟功能,提高銀行部門的融資以及將儲蓄轉化為投資和實體經濟貸款的能力,促使資本從原材料生產向加工工業的流動,推動俄羅斯經濟結構的改造和優化。
②中央銀行獨立性問題對宏觀經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從俄羅斯來説,重要的是增加而不是限制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減少或弱化政治和集團利益對中央銀行權力和職能的爭奪和影響,而同時,中央銀行必須加強自身駕馭和調節貨幣信貸政策、影響宏觀經濟的能力和對銀行體系的監管能力,而這又是其獨立性能夠有效發揮的保障。
③在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所發生的私有化浪潮中,國有銀行民營化是其中重要的內容,但俄羅斯國有銀行私有化戰略的提出卻並非由於儲蓄銀行、外貿銀行這樣的國有銀行業巨頭在市場中的資本資產和其他銀行業務的佔比問題,甚至也不是由於國有銀行的管理和經營效率問題,更主要的原因是國家依然向國有銀行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和發展條件導致的國有銀行壟斷,致使銀行服務市場無法在公平、有效的競爭環境下運行,而這從長期來講將成為銀行部門健康、高效發展的障礙。
④俄羅斯銀行部門在改革開放伊始就逐步融入了國際金融體系並對外國資本開放了本國銀行服務市場,對外國資本的依賴使俄銀行部門在獲得了必要的發展基金的同時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為銀行部門的開放度已經較高,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會構成對俄銀行體系的實質性威脅,外國資本進入俄銀行部門的速度主要不在於俄羅斯是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是取決於俄市場風險的降低和經濟透明度的提高。 [5]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
2005年9月
中國金融出版社
7-5049-3785-1 [1] 

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作者簡介

徐向梅,經濟學博士,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國外理論動態》雜誌執行主編,博士後合作導師。兼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兼職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