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便江街道

鎖定
永興縣便江街道的行政區域,北接金龜鎮黃泥鎮,南連甦仙區五里牌鎮湘陰渡街道,東鄰資興市程水鎮,西靠耒陽市黃市鎮。區域總面積261.66平方公里,轄25個行政村393個村民小組,15個社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便江街道有户籍總人口136593人,常住人口258530人。便江街道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是永興開放的主前沿,融郴的主陣地,項目的主戰場,產業的主平台和人文的主中心。 [1] 
中文名
便江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華中
地理位置
郴州
面    積
261.66 km²
政府駐地
永興大道130號
電話區號
0735
郵政編碼
4233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約 13.6(户籍人口) 萬
車牌代碼
湘L
黨工委書記
曹武南 [2] 

便江街道建制沿革

2012年4月,永興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將城關鎮、城郊鄉、碧塘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便江鎮,因地處耒水上游的便江河畔而得名。
2013年元月永興縣委決定,將縣開發區管轄的2個村(便江村、水南村)和2個社區(人民路社區、龍山路社區)納入便江鎮管理。
2015年11月,將便江鎮、湘陰渡鎮、塘門口鎮合併成立便江鎮,設了便江街道籌備辦、湘陰渡街道籌備辦、塘門口街道籌備辦等3個獨立的街道籌備辦;
2018年7月,撤銷便江鎮,設立便江、湘陰渡2個街道辦事處。便江街道位於永興縣中部,郴州市北陲,是永興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 

便江街道行政區劃

便江街道下轄25個行政村,393個村民小組,15個社區,建制村有便江村、水南村、白頭獅村、銅角村、城郊村、碧塘村、周家村、塘門村、茶園村、牌樓村、烏泥村、鐵爐村、錦裏村、塘下村、五成村、觀前村、破塘村、靈坎村、塘門口村、西河村、沙橋村、文洞村、壽祝村、關王村、泉塘村,1社區有井涼街社區、文昌社區、坳頭上社區、濱河路社區、湘永社區、幹勁東路社區、沙子江社區、龍山路社區、人民路社區、惠民路社區、塘門口社區、永康路社區、橙香路社區、西水路社區、軍山路社區。

便江街道地理環境

便江街道以崗地及河谷平地間布為主,屬中亞熱帶大陸濕潤季風氣候,境內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便江街道自然資源

便江橫貫鎮境,全街道有小Ⅱ型以上水庫18座,水庫資源理論藴藏量747萬立,其中小Ⅰ型水庫3座(雙橋、楊家衝、四清),小Ⅱ型水庫15座(坦下、大覺庵、沙子坦、大頭衝、高嶺、中心塘、吐珠山、猩衝、泉塘、楊梅塘、石頭上、紅塘、紅衞、空衝壠、三祝),有水庫灌溉主幹渠15條,加上其他支渠分渠共80多公里長,有小山塘及基本山塘2450口,有機電排灌站86處。境內各河流水質均為軟水,適合農田灌溉和工業用水;地下水質類型以重碳酸鈣鎂型為主,其次是重碳酸鉀,礦化度較低,利於作飲用水。便江街道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森林植被保護和植樹造林,加大環境基礎設施投入,推進城鄉綠化,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建設綠色村莊。
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地質隊普查、勘探,共發現境內礦產資源有四類,共6種。能源礦產主要有煤,主要分佈於水南、破塘、靈坎、觀前、白頭獅、牌樓、茶園、塘下、碧塘等村。目前,境內保留香梅八礦、榕祿煤礦、大塘煤礦、上禾衝煤礦等4家煤礦企業。黑金屬礦主要有鐵礦(褐鐵礦)和錳礦(碳酸錳),褐鐵礦分佈於龍王嶺、黃竹嶺、觀音巖、大鐵山等地段;碳酸錳含量44.38~87.5%,品位較高。有色金屬礦主要有銅礦(砂銅礦),分佈於銅角灣,但砂岩地層礦石品位很低。非金屬礦有水泥用灰巖和石膏礦,水泥用灰巖分佈於觀音巖,礦產集中且質量較好;石膏礦分佈於塘下村,其品位含結晶硫酸鈣大於75%,礦石為纖維石膏、結晶石膏、石膏巖等三種類型。近十年來境內的片石、河砂均得以開採,開採秩序逐步規範。

便江街道人口民族

2020年末,便江街道有户籍人口149416人,常住人口24萬人,人口出生率10‰,自然增長率7.2‰。人口狀況呈現家庭規模日趨縮小、老齡化進程加快和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等特點。人口分佈不均勻,各村之間人口密度差異較大,城區人口密度在2000人/平方公里以上。現在便江街道流傳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鏡內有龍華寺、大明寺、北院寺等寺院。

便江街道經濟

便江街道主要農業產業有水稻、冰糖橙,礦產主要有煤礦、褐鐵礦、砂銅礦,非金屬礦有水泥用灰巖和石膏礦。
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80億元,同比增長12.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22716萬元,同比增長16%。城區街道居民人均收入40521元,比上年增長9.96%,農民人均收入25597元,比上年增長11%。經濟實力高居全縣前列。二是工業邁出新步伐。全街道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全年規模工業增加值60705萬元,同上年增長16%。

便江街道社會事業

建成了2個綜合文化站和25個農家書屋,進一步豐富了羣眾業餘文化生活。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街道境內有學校20所(高中2所、中學3所、小學15所),其中歸便江街道所管的學校13所。
便江街道交通便利,S209省道縱橫境內,城市道路和農村通村公路網絡健全。永興大道、人民路、建設路、橙香路、環城西路、龍山路、永康路等城市道路基本提質改造完成,郴永大道、銀都大道、金銀大道等城市網絡道路的建成拉開了新城區的骨架。所有通村公路全面水泥硬化到位,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標。
醫療衞生設施齊全,擁有城關、城郊、碧塘、塘門口4個鄉鎮衞生院,25個標準化村級衞生室和15個社區衞生室。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坐落境內,積極推廣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鎮醫療保險、大病保險。

便江街道風景名勝

百里便江,巍巍龍山,境內擁有全國發育最典型、分佈最廣泛、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羣,清幽秀麗的百里便江,全國最長最窄的“一線天”奇觀,獨特的佛教建築與山水完美結合的千年古剎觀音巖、黃坦、黑坦,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便江、注江自然風光帶,工業旅遊示範點——白銀第一坊和天下第一銀樓,擁有現代農莊,安陵書院。龍王嶺生態公園,東西走向達12公里。便江文化遺產比較豐富,有南北朝的摩崖石刻、唐代的觀音巖、宋代的學官建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