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

鎖定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位於黑龍江省綏化市安達市先源鄉八一村(鞠家窯)東約1千米處的低崗地上,西距安達市城區18千米。遺址地理位置為東經125°29′37.6",北緯46°31′20.7",始建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重點保護區面積為52萬平方米,核心區域面積為3.6萬平方米。 [1]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地面設施除飛機跑道,其餘已蕩然無存。 [1]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規模最大、設施最全、使用頻率最高的野外實驗場,是七三一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研製細菌武器的直接罪證。 [1] 
2013年,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被歸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 [2] 
中文名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綏化市安達市 [2] 
所處時代
1941年 [2] 
佔地面積
520000 m²(重點保護區域面積) [1]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 
編    號
7-1977-5-001 [2]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歷史沿革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始建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規模最大、設施最全、使用頻率最高的野外實驗場。 [1] 
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地理位置示意圖 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地理位置示意圖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七三一部隊潰逃之際,為了銷燬進行非法人體實驗等罪證,將安達特別實驗場與哈爾濱平房本部等一併毀掉,破壞了實驗場的主要建築,地面設施除飛機跑道,其餘已蕩然無存。 [1] 
1983年5月,綏化地區文物普查隊發現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 [1] 
2019年9—11月,安達市文物保護中心組織人員對其核心區域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工作,主要目的是瞭解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地下不同遺蹟的具體位置、埋藏深度、形制結構及保存狀況,進而為學術研究和文物保護利用提供科學依據。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罪證陳列館、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抵作業現場進行指導,並提供了相關歷史與文物考古參考資料。 [1] 
2019年對遺址核心區域進行考古調查勘時的景象 2019年對遺址核心區域進行考古調查勘時的景象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遺址特點

地層堆積情況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範圍內地層堆積情況如下: [1] 
第1層,灰褐色表土層,厚約0.2~0.3米,土質疏鬆,含植物根系、少量草木灰及炭屑。 [1] 
第2層,深褐色土層,厚約0.1~1.2米,土質較疏鬆,含少量草木灰。 [1] 
第3層,黑褐色黏土層,厚約0.2~1.1米,土質較緻密,較純淨。 [1] 
第4層,淺黃色生土層,土質緻密,較純淨。 [1] 
遺蹟外觀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地面設施除飛機跑道,其餘已蕩然無存。從航拍照片上觀察,地下殘存各種遺蹟雖若隱若現,但跡象比較清晰。 [1]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航拍(南→北)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航拍(南→北)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主要建築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現存建築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地面設施除飛機跑道,其餘已蕩然無存。 [1]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歷史建築

據相關文獻資料記述,當時的建築分為地上、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包括飛機跑道、倉庫、簡易板房、井房及三角鐵架等,鐵架是飛機投彈的指示座標;地下建築有實驗室、汽車庫、食堂、浴室和囚禁室等。為了保密,實驗場以鐵絲網圈圍,並設置崗哨。 [1]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文物遺存

2019年9—11月的勘探共發現各類遺蹟20處,其中,房址12座(編號F1—F12)、通道2條(編號TD1、TD2)、路1條(編號L1)、井3個(編號J—J3)、坑2個(編號K1、K2)。 [1]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遺蹟分佈圖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遺蹟分佈圖
茲分別介紹如下。
房址
F1位於遺址中部偏南,開口於地表下,東西走向。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長33、寬20.6、深1.5米。房屋大致呈“回”字形結構,北部房間寬3.8米,南部房間寬3.8米,西部房間寬3米,東部房間寬2米;東北角有1處獨立房間,長5、寬3.8米;東南角有1處房間平面呈圓形,直徑為3米。北側有1處開口與TD1相連;西南角有1處開口,通向不明。根據資料記載,推測為觀察解剖實驗室。 [1] 
F2位於遺址中部,F1北約9米處,開口於地表下,南北走向。平面呈長方形,長9、寬4米,通過TD1與F1相連。 [1] 
F3位於遺址中部,F2北約5米處,開口於地表下。平面略呈“L”形,長28.5、寬22.3米。北側和南側各有1處開口,南側開口通向F2,通道長5.5米;北側開口通向TD2。 [1] 
F4位於遺址中部偏南,F1東約12米處,開口於地表下,東南一西北走向。平面呈長方形,長19、寬16米。房間南側牆體殘高約1米,東北側有1處開口,與F5相接。根據資料記載,推測為日軍車庫。 [1] 
F5位於遺址中部偏南,南與F4相接,開口於地表下。平面呈長方形,長16、寬11米,土牆殘高約0.5米。東南南側有1處開口,與F4相接。根據資料記載,推測為實驗場囚室。 [1] 
F6位於遺址東部,F3東約30米處,開口於地表下。平面呈“十”字形,西北—東南向房間長28、寬4米;東北一西南向房間長26.5、寬3米,牆體已殘。 [1] 
F7位於遺址南部,F1西南約20米處,開口於地表下,東西走向。平面呈長方形,長9、寬4.5米,房屋南側有1處開口,通向不明。根據資料記載,推測為實驗場食堂。 [1] 
F8位於遺址中部偏南,F1西約21米處,開口於地表下,南北走向。平面呈長方形,長13、寬4.5米。房屋南部有水泥墊層,東部有1處開口,通向不明。根據資料記載,推測為日軍浴室。 [1] 
F9位於遺址西側,F8西北約77米處,開口於地表下,略呈西北—東南走向。平面呈長方形,長24.5、寬16.5米。其房屋南牆、北牆、東牆外有溝,西側有1處開口。可分為南北兩個房間,東側牆體有兩處開口。房屋內有倒塌堆積。根據資料記載,推測為馬舍。 [1] 
F9 航拍圖(東南→西北) F9 航拍圖(東南→西北)
F10位於遺址中部,F3東北部約9.5米處,開口於地表下,略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平面呈長方形,長11、寬4.5米。房屋兩側有煤渣墊層,房內有1處水泥底座,東側有兩處開口。根據資料記載,推測為鍋爐房。 [1] 
F11位於遺址東北部,F10東北約56米處,開口於地表下,東北一西南走向。平面呈長方形,長33、寬13米。房屋東南側牆體有兩處開口,通向不明。根據資料記載,推測為兵營。 [1] 
F12位於遺址東南部,F4東約48米處,開口於地表下,南北走向。平面呈長方形,長25、寬5.59米。房屋西側有3處開口,通向不明。根據資料記載,推測為油庫。 [1] 
通道
TD1位於遺址中部,開口於地表下,大致南北走向。平面呈不規則“之”字形,長17、寬1.8~2.1、深約2米。北部通向F2,南部通向F1。 [1] 
TD2位於遺址中部偏北,開口於地表下,西南一東北走向。平面呈長條形,長50、寬1.5、深約1.5米。南部通向F3。 [1] 
L1位於遺址西南部,K1西部西側,開口於地表下,西北一東南走向。平面呈長條形,長95、寬2.4、路基墊層厚0.3米。根據資料記載,推測為七三一部隊通往安達特別實驗場的道路。 [1] 
J1位於遺址南部,F1西南約12米處,開口於地表下。圓筒形,直徑3、深2.5米。 [1] 
J2位於遺址中部,F10東北約5米處,開口於地表下。圓筒形,直徑5、深2.5米。井邊有煤渣墊層。 [1] 
J3位於遺址中部,F2西約32米處,開口於地表下。圓筒形,直徑5、深3米。井口有煤渣堆積。 [1] 
K1位於遺址南部,F7南約5米處,開口於地表下。平面呈半橢圓形,長徑3.5、短徑2.4、深1.2米。 [1] 
K2位於遺址南部,K1東約6米處,開口於地表下。平面呈半橢圓形,長徑5.6、短徑1.6、深1.4米。疊壓於遺址保護碑座下。 [1]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歷史文化

日本七三一部隊細菌實驗
安達特別實驗場歸屬七三一部隊第二部(細菌實驗部),野外實驗的主要對象是活人,即關押在七三一部隊特設監獄裏的“馬路大”,實驗方式是將被實驗者綁在場地中的木柱上,然後從空中投擲細菌炸彈或近距離引爆細菌炸彈,以此進行細菌效能的研究。實驗的病菌通常是鼠疫菌、炭疽菌、傷寒菌和霍亂菌,“受試者”感染之後,實驗者經過一段觀察,將“受試者”運回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效能的分析和研究。七三一部隊成員田村良雄、川島清等,在戰後供述了七三一部隊在安達特別實驗場進行人體實驗的歷史事實。另外,七三一部隊還夥同一〇〇部隊在此使用動物進行烈性傳染病菌等實驗。 [1]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七三一部隊至少生產了1770枚細菌炸彈,進行過9種類型細菌炸彈的研究和測試。近年在該實驗場陸續發現了若干細菌彈殘片,均為宇制式50型或100型,經比對與七三一本部遺址出土的完全一致,成為七三一部隊在此進行細菌武器實驗新的實物證據。 [1] 
安達特別實驗場採集的細菌彈片(2001年以來) 安達特別實驗場採集的細菌彈片(2001年以來)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研究成果

通過考古勘探得知,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核心區域地下建築比較複雜,其中,不僅有人體實驗設施,如實驗室、觀察室、解剖室及囚禁室等,還包括駐軍保障設施如兵舍、車庫、浴室、食堂、水井等,且一些設施往往以通道相連接。需要指出的是,由於考古勘探手段的侷限性及地下埋藏文物的不確定性,上述僅僅是對安達特別實驗場地下設施的初步認知;各個遺蹟翔實可靠數據的獲取、性質的判定,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有待更全面的清理發掘。 [1]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文物價值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研製細菌武器、準備開展細菌戰的直接罪證。 [1]  該遺址作為戰爭罪證紀念地,對於全人類具有重大警示作用,可以讓世界人民牢記日本法西斯對人類犯下的滔天罪行,牢記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對於維護和平、珍愛生命,促進世界和平起到教育作用。 [3]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保護措施

1989年1月5日,安達市人民政府批准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1990年12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被歸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當中。 [1-2]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文保碑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文保碑
2019年,黑龍江省公佈並開始實施《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保護規劃》。 [3]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細菌部隊安達特別實驗場遺址位於黑龍江省綏化市安達市先源鄉八一村(鞠家窯)東約1千米處的低崗地上,西距安達市城區18千米。 [1] 
交通信息
從安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出發,途經X013、明沈路,約20.9公里車程,需要27分鐘左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