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少霞

鎖定
何少霞(1894-1942),名振渠,字乾調,廣州番禺沙灣北村人。出身書香之家,自幼受粵劇薰陶,為人誠實,學風嚴謹。何少霞在鄉里以教書和創作廣東音樂為主,曾在鄉女子小學德明小學、象賢中學任教,與遠房叔父何柳堂、何與年等探討廣東音樂的演奏、創作、評論,並與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以及西洋音樂家何安東共同研究探討廣東音樂及西洋音樂,因而精通廣東音樂,熟彈琵琶、三絃以及各種樂器。
何少霞創作的樂曲有《春光好》、《桃李爭春》、《將軍試馬》、《夜沉沉》、《白頭吟》、《遊子輩秋》、《一代藝人》等十多首樂曲。何少霞為廣東音樂的產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有人稱她為廣東音樂“沙灣何氏三傑”之一。
本    名
何少霞
出生地
廣州番禺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主要作品
《春光好》
《桃李爭春》
《將軍試馬》等
主要成就
廣東音樂“沙灣何氏三傑”之一
何少霞的祖父何惠巖是江蘇省保應縣知縣,兄何振煊是廣東徐聞縣縣長,故何少霞其家庭富有而顯赫,崇尚讀書。何少霞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自幼誦讀詩書,為人聰明好學,領略書中要義甚快,他後來常到翠林廳,跟何柳堂、何與年學音樂,接受能力較強。
何少霞在廣州讀書四年,畢業後回沙灣本善一女子小學教音樂課。教學之餘,常到大廳、翠林等地與何柳堂,何與年研究音樂,共同創作。《賽龍奪錦》他就曾和何柳堂、何與年、陳鑑一起推敲過。該曲第三稿中很多花音,就是他經手整理的。
從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的十多年,是何少霞從事創作最活躍的時期。《將軍試馬》、《陌頭柳色》、《桃李爭春》、《呂宮戲水》等曲都是這段時間創作的。由於他古典文學修養較深,何與年經常和他一起研究唱詞。而他自己寫的粵曲唱詞《一代藝人》、《遊子悲秋》亦十分精煉獨到。他為人非常謙遜,常向人請教。他對唱詞認真雕琢,力求洗煉,從不拖泥帶水。
何少霞不僅琵琶技法精深,演奏其他樂器如二絃、南胡亦十分嫺熟。在二十年代中至三十年代初,何少霞與何柳堂、何與年、呂文成、尹自重、何大傻、麥少鋒、李佳等人合作灌唱片,把《賽龍奪錦》、《雨打芭蕉》、《七星伴月》、《迴文錦》、《餓馬搖鈴》等曲灌入唱片。在灌片中,何少霞多用南胡、二絃參加演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