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低音四胡

鎖定
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又稱大四胡和好來寶四胡,廣泛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的牧區和半農半牧區。
中文名
低音四胡
別    名
大四胡和好來寶四胡
定    義
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
地    區
內蒙古自治區的牧區和半農半牧區

目錄

低音四胡簡介

牧區的低音四胡,為便於在馬上攜帶,琴體可以裝拆成幾個部分,即一個琴筒、兩截琴桿、絃軸和琴弓等。琴筒最早用一整段木料掏空內腔而成圓筒形,筒長30釐米、直徑15釐米~20釐米,筒前口蒙以羊皮、馬皮或牛犢皮為面,筒後端敞口。嗣後琴筒又用硬木製成圓形、六方形或八方形。琴桿木製,多為兩截,全長110釐米,張四條腸衣弦、絲絃或銅弦。琴弓用木料或柳枝作杆,兩端系以馬尾而成,弓長85釐米。主要流行於哲里木盟、昭烏達盟和興安盟等地。主要用於蒙古族説唱好來寶和蒙古族演唱烏力格爾伴奏。低音四胡的傳統樂曲有:《萬里》、《剛來瑪》、《荷英花》、《八音》等,創編樂曲有:《蟒古斯》、《八音梆子》和《趕路》等。

低音四胡改革

五十年代,呼和浩特民族樂器廠張純華改革製成複音筒低音四胡,將低音四胡的形制統一,可用於獨奏、合奏或為説唱、歌舞伴奏。發音圓潤優美,音色渾厚深沉。演奏技巧獨特,有時用左手中指或無名指的指甲從弦下頂弦來代替按弦,右手常用中弓部位演奏,並用弓杆敲擊琴筒,以加強節奏、襯托曲調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