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似白鮈

鎖定
似白鮈體長,稍側扁。頭寬,圓鈍。口端位,弧形。唇無乳突。口角須1對,短小。小型魚類,棲息於河道,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產漂浮性卵,產卵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中旬。
中文學名
似白鮈
體    長
稍側扁
口端位
弧形
無乳突

似白鮈簡介

體略長,側扁,腹部圓。頭稍長而尖。口端位,弧形。唇薄,簡單。唇後溝向前伸,在下頜前緣處中斷。口角須1對細而短,須長小於眼徑的1/3。鼻孔近眼前緣。眼間寬,隆起。胸腹部具鱗片。側線完全,較平直。背鰭短,其末根不分枝鰭條的下段為光滑的硬刺,末端柔軟,背鰭起點距吻端與至尾鰭基部的距離相等,背、腹鰭起點相對。胸鰭末端圓鈍,後伸不達腹鰭。肛門位於腹鰭基與臀鰭起點的後1/3處。臀鰭短,無硬刺。鰾大,2室,後室為前室的1.5倍左右。腹膜灰白色,上具多數小黑點。體灰褐色,腹部灰白色。體側鱗片上具黑褐色縱紋,位於側線上方有4條,背中線1條。沿側線有1條寬黑紋。背鰭和尾鰭灰黑色,具有不明顯的斑紋。

似白鮈習性

棲息於河道中,以底棲動物和浮游生物為食。2齡以上性成熟。繁殖期為6~7月,產漂浮性卵。為小型魚類,體長僅有5~7釐米,無經濟價值。

似白鮈分佈

黑龍江水系。內蒙古自治區分佈於嫩江上游的各個支流中(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阿榮旗)。在綽爾河主要集中在下游(扎賚特旗) [1] 

似白鮈形態特徵

背鰭條3,7;胸鰭條1,13~14;腹鰭條1,7;臀鰭條3,6。鰓耙7~8。下嚥齒2行,2.5一5.2或2.4一4.2。側線鱗36[5.5/(3.5~V)]37;背鰭前鱗1.2;圍尾柄鱗16.
標準長為體高的3.55~3.6倍,為頭長的3.55~3.9倍,為尾兩長的5.5~5.7倍,為尾柄高的8.7~8.9倍.頭長為吻長的2.9~2.95倍,為眼徑的4.6~4.8倍,為眼間距的2.7~3.2倍,為尾柄長的1.4~1.6倍,為尾柄高的2.3~2.5倍。
胸腹部具鱗。背鰭短,胸鰭末端呈圓形。尾鰭分叉,上下葉等長,末端圓鈍。體側鱗片上具黑褐色的縱紋,側線上方有4條,背中線1條,沿側線有一較寬的黑條 [2] 

似白鮈科學分類

編號:
6144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中文科名: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亞科:
鮈亞科
拉丁亞科:
Gobioninae
中文屬名:
似白鮈屬
拉丁屬名:
Paraleucogobio
拉丁種名:
notacantus
定名人:
Berg
年代:
1907
中文名:
似白鮈
原始文獻:
Ann. Mag. Nat. Hist., S. 7.19:163
國內分佈:
黃河水系, 海河水系
資料來源:
中國鯉科魚類志[下卷]:455-456
參考資料
  • 1.    旭日干編,內蒙古動物志 第1卷 圓口綱 魚綱=Fauna Inner Mongolia Volume 1 Cyclostomata and pisces,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3.06
  • 2.    大衞·麥克唐納, 麥克唐納, 程高齡. 世界動物大百科全書[M].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