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以佚待勞

鎖定
以佚待勞(拼音:yǐ yì dài láo)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孫武《孫子·軍爭》。 [1] 
“以佚待勞”指作戰時自己充分休息,養精蓄鋭,待敵人疲勞後,乘機出擊取勝。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1] 
中文名
以佚待勞
拼    音
yǐ yì dài láo
近義詞
守株待兔養精蓄鋭
反義詞
疲於奔命
來源出處
《孫子·軍爭》
注音字母
ㄧˇ ㄧˋ ㄉㄞˋ ㄌㄠˊ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狀語

以佚待勞成語出處

春秋·孫武《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以佚待勞”。 [1] 

以佚待勞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有一年梁軍準備攻打北魏境內的渦陽,魏國徵南將軍元昭率領15萬兵馬援救渦陽。梁朝的將領陳慶之準備迎戰,可是大將韋放卻提出反對的意見,他説:“敵人的前鋒必是精鋭部隊,我們與他交戰即使勝了,也不算什麼大功勞,一旦失敗就會挫傷我軍士氣。兵法上説‘以佚待勞’,我看先不要與敵人交鋒……” [3] 
陳慶之卻堅持自己的意見:“魏軍遠來,必然疲倦,離我軍那麼遠,就不會警惕我們,我軍趁他們的大軍還沒有聚集的時候,出其不意地打他一下,一定會得勝的。我已探聽明白,魏軍紮營的地方樹木稠密,料他夜裏肯定不會出來,這些都是我軍襲擊他的有利條件,千萬不可錯過戰機呀,你們假若再猶豫,我就一個人幹了。” [3] 
韋放和其他幾位將領擔心失敗,不願意同陳慶之一道出戰。陳慶之獨自率領自己的部隊200騎兵,當夜奔襲魏軍前鋒,獲得勝利。接着梁軍連營而進,佔據了渦陽城。 [3] 

以佚待勞成語寓意

孫子曾説:“善於用兵的人,會躲避敵人的鋭氣,而趁其懶惰鬆懈時發動攻擊,這是掌握軍隊士氣的辦法。用自己嚴整的隊伍等待敵人的混亂之師,用自己的冷靜等待敵人的煩躁,這是掌握將帥心理的辦法。用自己少走路等待敵人遠道而來,用自己的安逸等待敵人的疲勞,用自己的温飽等待敵人的飢餓,這是掌握部隊戰鬥力的辦法。” [4] 
以佚待勞之計,就是在敵人氣勢正盛之際,採取不直接進攻的戰略,而是堅守住自己的陣地,消磨敵人士氣,使敵人疲於奔命。同時審時度勢,尋找最有利的戰機,從而後發制人、一舉破敵。以佚待勞的方法有許多,搶先佔領有利地形;先實行防禦,後發制人,這都是以佚待勞的一種方法。但是,以佚待勞的待,不是消極地坐等戰機,而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調動敵人,牽着敵人的鼻子走,讓敵人疲於奔命,不斷地消耗敵人,待敵人鋭氣盡消之時,再動手消滅他。 [5] 

以佚待勞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以佚待勞”指作戰時自己充分休息,養精蓄鋭,待敵人疲勞後,乘機出擊取勝。 [1]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1] 
運用示例
北宋·歐陽修《新唐書・魏元忠傳》:“敬業畏直搗江都,必將邀我中路,吾今乘勝進,又以逸擊勞,破之必矣!” [6]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我們若從大路去驚動了他,他據了碉樓,以佚待勞,我們倒難以刻期取勝。” [2] 

以佚待勞成語辨析

以佚待勞—守株待兔
“以佚待勞”與“守株待兔”意義相近,兩者都有守着等候,以取得成功的意思;區別在於 “以佚待勞”強調採取守勢,設法使敵人疲勞,然後乘機取勝,多用於戰鬥方面,適用範圍較小,具有褒義性質;“守株待兔”強調不主動努力爭取,妄圖僥倖獲利,多含貶義。 [6]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590
  • 2.    遲紅葉編寫;戴友生等繪畫. 寫給孩子的中華成語故事 故事裏的中國 智謀篇 全新彩繪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8.02:63
  • 3.    巴城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2[M]. 北京:線裝書局, 2017.12:222
  • 4.    王彤偉著. 傳統文化經典讀本 成語[M].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8.01:225
  • 5.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49
  • 6.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時機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