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民英雄紀念碑

(國家和人民紀念、緬懷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紀念設施、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人民英雄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位於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中央。 [11]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方案面向全國徵集, [17]  共收到240多件設計方案, [19]  最終採用由梁思成林徽因設計的方案。 [17-18]  人民英雄紀念碑於1952年8月1日開始興建, [13-14]  1958年4月22日落成。 [14]  [16]  據不完全統計,從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費達3億餘元。 [2] 
人民英雄紀念碑由兩層月台、兩層須彌座、碑身和碑頂組成,通高37.94米,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共使用1.7萬多塊花崗岩和漢白玉。 [11]  [22]  人民英雄紀念碑正面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 [11]  背面碑文由毛澤東主席撰文、周恩來總理題寫。 [12]  人民英雄紀念碑鑲嵌着8個歷史題材10個主題的漢白玉大浮雕, [31]  展現了自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浴血奮鬥的艱辛歷程。 [9]  [17]  [27]  [30]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國家繁榮富強精神的象徵,是國家和人民紀念、緬懷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紀念設施。 [11]  1961年3月4日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1997年被公佈為一百個全國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首; [24]  2021年3月被確定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7] 
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國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緬懷英雄烈士。 [40-41] 
中文名
人民英雄紀念碑
外文名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
地理位置
北京市天安門廣場中央 [1] 
開放時間
05:00—22:00 [33]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3000 m²
作    者
梁思成
作    者
魏長青
鄭振鐸
吳作人
林徽因 [8] 
材    質
花崗岩漢白玉
官方電話
010-86409660 [6] 
保護等級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人民英雄紀念碑歷史沿革

人民英雄紀念碑背景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來,為了反對國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英勇犧牲的人民英雄們而興建的。 [15]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修建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6時,毛澤東率領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紀念碑的奠基典禮。周恩來代表主席團致辭時説:“我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號召人民紀念死者,鼓舞生者,特決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建立一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致辭之後,全體代表靜默致哀,氣氛悲壯而肅穆。毛澤東宣讀了紀念碑的碑文,之後又親手執鍬,挖下了第一鍬土,接着全體代表揮鍁剷土。至此,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奠基。 [12] 
1949年9月30日,周恩來主持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

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

  • 興建委員會成立
為了建好這座紀念碑,周恩來提議成立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 [12] 
有關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的提法最早見於1951年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給政務院的報告。這一報告由北京市市長聶榮臻、副市長張友漁吳晗簽署,其主要內容是紀念碑擬於1951年春開始施工,並提出了組織機構的建立和工程預算。 [19] 
1952年5月10日,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正式成立,負責具體建設工作。 [12]  北京市市長彭真任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主任委員,著名學者鄭振鐸、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員,秘書長為薛子正,工程事務處處長為王明之。委員會下設工程處,分設計、施工、採石、美術工作等7個組,有17個單位參與施工。 [13]  [19] 
  • 設計方案
1951年放在廣場的紀念碑初期方案模型
1951年放在廣場的紀念碑初期方案模型(2張)
與設計國旗、國徽一樣,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方案也面向全國徵集。 [17]  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後,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隨即向全國各建築設計單位、大專院校建築系發出徵選紀念碑規劃設計的通知,到1951年收到140多件各種形式的設計方案和設計修改方案(截止最後定案時共收到240多件設計方案)。海外華僑也積極獻計獻策,華僑領袖陳嘉庚組織華僑繪製了圖紙,並製作了水泥柱頭模型, [19]  花費15萬多元(舊幣)運費寄給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工程處。 [20] 
為了體現周恩來總理關於建築紀念碑的目的在於“紀念死者,鼓舞生者”的指示,1953年3月,興建委員會從240多種設計方案中精選出8種,向專業設計人員廣泛徵求意見。 [19-20] 
面對全國的建築設計人員提供的各式各樣的設計方案,當時有較大的分歧意見:1.碑的下座要不要建成陳列室?2.下層台階要不要作成檢閲台?3.碑身要不要做成空的,頂部開窗,可供瞭望北京市容?4.碑頂的造型,到底是建成寶頂歇山式的,還是塑造英雄的羣雕?
最後經主持這項工作的中央領導與有關方面初步商定:1.台基部分先按陳列室設計,留有改變的餘地。2.因已有天安門作為大檢閲台,下層平台決定不作檢閲台設計。3.為維修方便,碑身做成空筒,但筒頂不開瞭望窗以維護紀念碑的莊嚴肅穆。4.碑頂暫緩設計。將意見最集中的設計方案中的三個製成模型,豎立在天安門廣場,公開向社會上徵求意見。 [20] 
這些方案大致可分三種主要類型:平鋪在地面的方案;巨型雕塑方案;高聳的碑形、塔形方案。經各方面專家、設計者們反覆討論後,由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確定,以梁思成林徽因的設計方案為主,即現已建成的方案,同時參考其他方案。 [17]  [18] 
該設計方案繼承中國傳統碑的造型,以“碑文”為中心主題,用浮雕的形式表達“碑文”的英雄事蹟。 [17]  梁思成在結合了頤和園等古建築外形的基礎上,形成了紀念碑的雛形,還在碑頂裝飾了一個極具中國古代建築特色的“小屋頂”。 [2] 
  • 位置設計
關於紀念碑建在何處,開始有人主張建在東單廣場,有人主張建在前門樓上,有人主張就在中華門的原址建立,也有人主張建在西郊八寶山上。最後,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將紀念碑建立在全國人民政治活動中心——天安門廣場 [17]  [18] 
  • 朝向設計
從1953年11月至1954年8月,在施工期間,人民英雄紀念碑仍然在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此時,設計方案仍將南立面圖標為正立面,將北立面圖標為背立面。1953年9月至10月間,建築工程學會有代表提出:“碑的正面一定朝南,但北面亦可做正面,毛主席的題字,南北都有,政協通過的碑文刻在東西兩側,否則毛主席在天安門檢閲,看到碑的背陰,不太好。”將毛主席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放在北面,將北面也作為主面,這條建議提的最早。另據當年參與紀念碑雕塑創作的雕塑家李禎祥回憶,“原來設計是正面朝南,已經施工了,有一年國慶檢閲,毛主席在天安門上説:‘幹嘛廟門都朝南?’當時大石頭都已打好,要往上吊裝,就改為朝北。” [1] 
  • 浮雕設計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8個浮雕題材的確定,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探討,進行過多次修改和變動。紀念碑興建委員會對浮雕主題的定位是:要選用最能代表人民革命的歷史題材來展現紀念碑的主題思想。1952年7月中旬,紀念碑雕畫史料編審委員會在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主持下,初步提出了10個歷史題材,分別是:“三元里抗英鬥爭義和團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五卅運動井岡山、游擊戰、平型關、渡江”。隨後,雕畫史料編審委員會將這10個題材及浮雕在碑座上的位置圖,發給有關領導和機構以及紀念碑興建委員會全體委員徵求意見。許多知名人士和中央領導對紀念碑浮雕題材的選定十分重視,並就浮雕的題材、內容及前後擺放位置提出了許多意見。郭沫若先生在回信中建議,浮雕的題材應該加上“八一南昌起義”和“淮海戰役”的內容。之後,雕畫史料編審委員會根據收集來的反饋意見,對浮雕題材方案做了進一步的修改,並將材料呈報給毛澤東主席審批。1953年1月19日,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秘書長薛子正傳達了毛澤東對浮雕主題的意見,其中一條具體意見是將“井岡山”改為“南昌起義”。
興建委員會經過反覆的討論和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調整,將原來擬定的10個題材改為8個,即: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遊擊戰,勝利渡長江。新的浮雕選題方案經報請黨中央審定,最終形成了8個歷史題材的10幅浮雕以及每幅浮雕在紀念碑須彌座上的具體位置。 [27] 
在最初設計的紀念碑浮雕方案中,《虎門銷煙》《金田起義》兩幅作品的浮雕小稿裏曾有林則徐、洪秀全的形象;在未被採用的《二七大罷工》浮雕草圖中最初也有林祥謙的形象,在設計創作過程中也曾有過描繪革命領袖人物和歷史重要人物的構思。但這些最終都沒有被採納,而是在有限的畫面中突出人民羣眾的形象。 [17] 

人民英雄紀念碑施工

  • 建設過程
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開始動工興建。 [13]  [14] 
1958年紀念碑建成後天安門廣場平面圖 1958年紀念碑建成後天安門廣場平面圖
在建設過程中,對碑文重要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石碑最為源遠流長,它的特點是“以文勒石”,以文“述德”“銘功”“記事”,流傳久遠。這種帶有碑文題字、展現書法藝術的建築類型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於是,興建委員會便擬請毛澤東和周恩來題寫碑文。
《人民日報》對人民英雄紀念碑建成的報道 《人民日報》對人民英雄紀念碑建成的報道
1955年6月9日,毛澤東為紀念碑正面的碑心石題寫了八個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恩來負責書寫毛澤東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起草並在紀念碑奠基儀式上宣讀的碑文。為了寫好這篇碑文,周恩來極為嚴肅認真,當年他每天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寫一遍碑文,白天工作忙,就每天晚上再次練習書寫。他先練習書寫碑文中的每一個字,反覆對比、琢磨,然後再練習通篇連貫書寫,前後整整用了一週的時間,寫了40多遍,最後挑選出他認為最滿意的一幅。這幅手稿既秀美雋永,又剛勁有力,顯得嚴謹而流暢。寫好後,他把碑文手稿整齊疊好,親自送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工地,並謙虛地説“不行再重寫”。 [12]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建成。 [14]  [16]  同年5月1日,揭幕。 [14]  [20]  據不完全統計,紀念碑從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費達3億餘元。 [2]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過程
  • 採石運輸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最主要的是選好碑心石,興建委員會為此進行了三個多月的實地考察,通過反覆對比,最後選定了青島浮山花崗岩石料。 [3]  [26] 
青島市人民政府接到採石運輸任務後,成立了由山東省聯運公司青島分公司(青島交運集團前身)及其下屬的山東省青島市搬運公司、浮山料石總廠(青島市浮山第一石場)、台東區公安分局、鐵道部四方機車車輛廠等單位組成的大料搬運委員會。1952年10月2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與山東省聯運公司青島分公司簽訂了《運輸石料合同》,最終確定由下屬的青島市搬運公司起重運輸隊來完成這個任務。 [3] 
採石
採石(2張)
1953年4月11日,開始石料開採。面對完整開採300多噸大石料的難題,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從南京、上海等地招募來的技術工人均無計可施,於是委員會施工組負責人陳志德把李開山請到採石現場,李開山決定用放悶炮的方法,炸出這塊巨石坯材。經過數月的努力,巨大的碑心石坯體完整地從山岩上剝離出來後,進行了第一次加工整形後減重至280噸,隨後,大石料在開採地半山腰平坦的地方進行了第二次加工處理,重量減為102噸。 [3] 
完成搬運任務後,部分搬運工人合影。 完成搬運任務後,部分搬運工人合影。
接着,他們又用千斤頂將大石料放置在一個6噸重的捲揚機鋼骨架上,沿搬運路線鋪設一個移動“鐵軌”,用推土機在鐵軌前牽引滑輪組鋼索前進。經過34天,石料被運往青島火車站。到達青島火車站後,裝載工作又碰到了難題:負責運送石料的火車車皮,額定載質量為90噸,按照可超載10%計算,其最大允許裝載質量為99噸,不能承載這塊103噸的大石料。經多方商量,決定在火車站就地對石料再進行一次加工,以減輕重量。經過幾天加工,石料的中間厚度改為87釐米,兩端厚度改為79釐米,重量被減到94噸。這樣,經過三次減重後才被裝上火車。為防止運輸途中折斷,火車以直線20公里/小時、彎道及進站1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1953年10月16日,這塊大石料被運抵北京。 [1] 

人民英雄紀念碑修整維護

1971年,紀念碑北面原為鎏金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題字被改成紅色玻璃鋼字。
1980年國慶節前,紀念碑拆除了紅色玻璃鋼字,更換了損壞斷裂的石料,恢復了原有的鎏金字。 [24] 
1991年,對人民英雄紀念碑進行了保護修繕。 [23] 
1999年6月,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大規模改造時又對其進行了徹底的清洗和維護。 [24] 
2006年2月8日,人民英雄紀念碑開始了為期3個月的大修。 [21]  這次大修主要是對紀念碑基座月台護欄石質構件出現開裂和錯位的部位進行修護歸位、對月台地面進行防水處理、對碑體結構進行安全檢測、對建築外立面進行沖刷清洗等。 [24] 
在修整過程中要使用一些黏合劑與石粉的混合物及多功能石材防護劑、只在地面以上3.16米範圍施工,對主碑並不做施工。此次是第3次大修,而此次防護和修補型的修整是第1次,維修費用高達5000元/平方米,總投資300萬元。是石材清洗、防護、粘接技術第1次大規模在全國重點文物上集中、大面積的綜合使用。 [21] 
2014年8月29日下午,工人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四周搭建腳手架,對人民英雄紀念碑進行全面清洗。 [4]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格局

人民英雄紀念碑綜述

人民英雄紀念碑由兩層月台、兩層須彌座、碑身和碑頂組成,通高37.94米,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共使用1.7萬多塊花崗岩和漢白玉。 [11]  [22]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人民英雄紀念碑正面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碑文內容為: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1] 
人民英雄紀念碑背面碑文由毛澤東主席撰文、周恩來總理題寫,碑文內容為: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文中“三年以來”是指自1946年開始至1949年間的解放戰爭時期;“三十年以來”是指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為開端的中國近代史。 [12]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造型

  • 綜述
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24張)
人民英雄紀念碑鑲嵌着8個歷史題材10個主題的漢白玉大浮雕, [31]  展現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浴血奮鬥的艱辛歷程。這些浮雕高2米,寬2.05米至6.40米不等,合在一起共40.73米。據地質學家化驗證明,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八百年到一千年之久。每幅浮雕裏有20個左右英雄人物,共有172個人物形象。每個人物都和真人一樣大小,他們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態形象都不相同。這些浮雕的設計構圖和歷史題材的準確把握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浸透着新中國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老一輩藝術家們的智慧與心血。 [9]  [17]  [27]  [30] 
十塊浮雕分別是:1.《虎門銷煙》畫稿艾中信,雕刻曾祖韶,助手李禎祥;2.《太平天國》畫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3.《武昌起義》畫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4.《五四運動》畫稿馮法祀,雕刻滑田友;5.《五卅運動》畫稿吳作人,雕刻王臨乙;6.《八一南昌起義》畫稿王式廓,雕刻蕭傳玖;7.《抗日戰爭》畫稿辛莽,雕刻張松鶴;8.《勝利渡長江》畫稿彥涵、雕刻劉開渠; [20]  9.《支援前線》;10.《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 [32] 
  • 《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是東面的第一幅浮雕,描述鴉片戰爭前夕,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6月3日,羣眾在虎門銷燬鴉片的事蹟。 [9]  [34] 
  •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是東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寫清咸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的“金田起義”。太平天國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經濟、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號,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封建統治的基礎。 [9]  [34] 
  • 《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是南面的第一幅浮雕, [9]  [34]  浮雕再現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鬥爭過程。由傅天仇先生創作的這塊《武昌起義》浮雕運用寫實與寓意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十四個人物的塑造,描繪出起義軍攻打湖廣總督府的典型場面,以小見大、以少勝多地表現出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偉大力量和歷史發展不可阻擋的趨勢。 [28] 
  •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是南面的第二幅浮雕,畫面顯示出學生們齊集於天安門前舉行愛國示威遊行的情景。 [9]  [34] 
  • 《五卅運動》
《五卅運動》是南面的第三幅浮雕,該浮雕表現出由工人階級領導的各界人民堅強不屈地向帝國主義鬥爭的情景,畫面上成千上萬的工人、學生、市民舉着“打倒帝國主義”的小旗,衝破英國巡捕的沙袋、鐵絲網前進。 [9]  [34] 
  • 《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是西面的第一幅浮雕, [9]  [34]  浮雕畫面表現的是部隊在起義瞬間的情景。蕭傳玖在創作《南昌起義》浮雕過程中,為了真實地再現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他根據王式廓起草的畫稿,重點刻畫了指揮員向戰士們宣佈起義的瞬間。 [27] 
  •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是西面的第二幅浮雕,浮雕上顯現出抗日戰爭時期太行山區敵後游擊戰的場面。 [9]  [34] 
  • 《勝利渡長江》
《勝利渡長江》是所有浮雕中最大的一幅,位於紀念碑碑心石正下方,高2米,寬6.4米。這幅浮雕集中表現的是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乘船勝利抵達長江南岸,向南京城發起衝鋒的場面。 [29] 
  • 《支援前線》和《歡迎解放軍》
《支援前線》和《歡迎解放軍》居《勝利渡長江》兩側,兩者不僅在體量上明顯偏小,在畫面氛圍上也與前者緊張的衝鋒狀態不同,整體趨於平緩、質樸,從而使3件作品構成了一個敍事整體。《支援前線》表現了渡江前夕,老百姓支援前線的積極熱烈場面。《歡迎解放軍》表現的是各界羣眾舉着紅旗和鮮花,捧着水果,歡迎解放軍入城、慰勞解放軍的情景。 [29]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特色

人民英雄紀念碑空間佈局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置於中軸線上,且紀念碑自身以軸線嚴格對稱,是對軸線格局的進一步強化。碑頂造型選用了中國傳統建築中的廡殿頂,碑身下部有須彌座,底座有欄杆,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台基為花崗岩砌就,順應中軸線南北長、東西短的空間實際,體現出中國傳統台基的慣用手法。在裝飾花環的花卉品種上,最後選定了中國傳統名花牡丹、荷花和菊花,作為高貴、純潔和堅韌的象徵。 [17] 

人民英雄紀念碑外形設計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針對天安門廣場南北長、東西短的空間特點,棄扁(中國古碑扁平、矮小)就方(四方體設計方案),從外形設計上打破傳統。 [17] 

人民英雄紀念碑朝向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朝向,最初設計是以朝南方向為主要立面。在建造過程中,考慮到參觀人流主要是從長安街進入天安門廣場,觀眾主要集中在廣場北部,這樣就看不到紀念碑的正面了。因此,一反傳統的“坐北朝南”建築佈局,改為以朝北一面為主要立面。同時,碑身在三分之一處略有收分,使得紀念碑更挺拔、有力,這是吸收古典柱式的做法。 [17] 

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文精神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圍繞“紀念死者、鼓舞生者”的初衷展開,處處體現人民性,浮雕上的角色都是普通的工人、農民、士兵和學生等。 [17]  其造型莊嚴凝重、挺拔雄偉,靜穆中帶有強烈的古典主義色彩,既有民族風格,又有鮮明的新時代精神。 [27] 

人民英雄紀念碑歷史文化

人民英雄紀念碑題字故事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直接指示下完成的。史料中有一份珍貴的毛澤東手書批示。事情緣於朱啓鈐、章士釗、葉恭綽三位民主人士看到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後,向毛澤東建議,對紀念碑的設計提出新的意見,如:浮雕史料應特別慎選,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圖畫不可漏略;浮雕用材可考慮銅鑄;整個圖形宜再行斟酌;各部分紋樣宜另行選擇,明清兩朝紋樣纖弱無力,不宜多用等。毛澤東看到建議後,批示:“彭真同志,此件請付委員會討論並邀建議三人蔘加。”在北京市檔案館的檔案中還有另一份毛澤東親筆修改的紀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原碑文是彭真擬寫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中國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奠基典禮”,毛澤東將它改為“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中國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當毛澤東把撰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題字送來後,劉開渠為請周恩來總理寫碑文,按照碑身的大小比例,打了一張格子交送上去。不久,周恩來總理把寫好的碑文親自送到工地,並謙虛地説:“我躲到北戴河練了一個星期的字,你看行不行?”看到總理這樣嚴肅認真的態度和精心題寫的碑文,劉開渠雙手捧接連聲稱好。劉開渠於1953年調到北京,擔任紀念碑的設計處長兼雕塑組組長。在此之前,紀念碑四周要做八塊浮雕的設想已定下來。浮雕表現什麼內容,經反覆討論,確定根據碑文,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的100多年曆史中,舉出八個題材,可是具體到表現每個歷史時期,把什麼人物刻在畫面上,刻不刻黨的領袖等,卻一時無法確定。設計處只好請示毛澤東。毛澤東指示,每個情節中的人物,只雕刻到連隊的幹部、不要把高級領導人刻在面上。當有人提議表現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時,毛澤東不同意,堅持説:“還是刻‘八·一’南昌起義!” [20] 

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郵票

1958年5月1日,為慶祝人民英雄紀念碑揭幕,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郵票一套,共1枚;另外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又於1958年5月30日,發行志號紀47M《人民英雄紀念碑》小全張一枚,由劉碩仁設計,孔紹惠雕刻,中國近代印刷公司印製。小全張畫面上除紀念碑郵票外,還印有紀念碑正面和背面的碑文。 [24-25] 
人民英雄紀念碑郵票

人民英雄紀念碑課本收錄

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報》上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被收錄進了初中語文課本。 [24] 

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刻石工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過程中,不為人知的一批石工對紀念碑浮雕的雕刻同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批石工有28位,長期從事中國民間雕刻。他們傳統雕刻技藝很高,但對西方雕刻技術並不瞭解,也沒有形成比較統一的風格。如果每人的風格不同,對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刻制會產生不利影響。於是,在劉開渠的領導下,這些石工接受了很長時間的培訓。雕塑家們拿出自己的人像雕塑作品,讓石工練習,由於浮雕所採用的漢白玉開採於北京房山,完整的大料不容易取得,為確保石料不被損毀,石工在練習人像雕塑的基礎上,再進行紀念碑人物試刻。
經過一年多的練習,石工們熟悉了從粗刻到細雕的方法,有力地保證了紀念碑浮雕石刻的完成,他們也在實踐中成長為新中國第一代兼通東西方雕刻技術的優秀石雕藝人。 [30]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易稿

《勝利渡長江》曾三易其稿,由於彥涵畫過渡長江的油畫,因此《勝利渡長江》的畫稿便由他來設計。稿子畫了三遍,第一遍畫的是戰士頭戴美式鋼盔衝鋒的場景,這雖然真實地反映了渡江戰鬥的情形,但考慮到羣眾對解放軍的普遍印象,於是第二稿(現存連雲港市彥涵美術館)將戰士們改為頭戴布軍帽,並且突出了指揮員以及划船民工的形象,後來紀念碑建設時採用了此稿。原來彥涵當時希望把畫稿修改得更完美,於是在第二稿的基礎上又創作了浮雕的第三稿,此番設計又增加了一些戰士的形象。但由於第三稿過長,不符合紀念碑高聳挺拔的設計方案,最後還是採用了第二稿。 [20] 

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儀式

2014年前,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在國慶節舉行。 [39]  [42]  自2014年起,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的舉行日期由10月1日改為9月30日。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明確規定,“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國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緬懷英雄烈士。” [40-41] 
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包括奏唱國歌、肅立默哀、少年兒童唱少年先鋒隊隊歌並致隊禮、敬獻花籃、黨和國家領導人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少年兒童和各界羣眾代表獻花並瞻仰紀念碑等環節,儀式莊嚴,氣氛肅穆,情思綿長。 [41]  國外領導人也會進行獻花儀式。 [35-38] 
國慶獻花

人民英雄紀念碑價值意義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國家繁榮富強精神的象徵,是國家和人民紀念、緬懷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紀念設施。 [11]  自1959年建成後,一直深受中華兒女的景仰,她已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追求民族獨立與人民幸福的象徵,成為國家和人民尊崇緬懷、銘記瞻仰革命先烈的地方。 [27]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是紀念碑的核心和靈魂,是一部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濃縮,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幸福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站起來的真實記錄。碑文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與精神價值。 [12] 

人民英雄紀念碑保護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第七條 國家建立並保護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紀念、緬懷英雄烈士。
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國家繁榮富強精神的象徵,是國家和人民紀念、緬懷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紀念設施。
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其名稱、碑題、碑文、浮雕、圖形、標誌等受法律保護。 [5] 
1961年3月4日,人民英雄紀念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為1-33-1-33。 [10] 
2021年3月,人民英雄紀念碑被北京市文物局確定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7] 

人民英雄紀念碑所獲榮譽

1997年,紀念碑作為廣場上的標誌性建築物被定位為一百個全國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首。 [24] 

人民英雄紀念碑旅遊信息

人民英雄紀念碑地理位置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中央。 [11] 

人民英雄紀念碑開放時間

05:00—22:00。 [33] 

人民英雄紀念碑門票價格

免費。 [33] 

人民英雄紀念碑交通信息

交通:乘北京公交1、2、10、20、37、52、82、120、126、728、802路天安門站;5、8路天安門廣場站;北京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站天安門西站下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