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色石

(漢語詞彙)

鎖定
五色石,漢語詞彙,讀音為wǔ sè shí,意思是古代神話女媧煉的補天石。
中文名
五色石
拼    音
wǔ sè shí
解    釋
古代神話女媧煉的補天石
典    源
《淮南子》卷六〈覽冥訓〉

目錄

五色石解釋

古代神話女媧煉的補天石。

五色石出處

淮南子》卷六〈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
漢·高誘注:「女媧,陰帝,佐虙戲治者也。三皇時,天不足西北,故補之。」
唐盧仝《與馬異結交》詩:“女媧本是伏羲婦,恐天怒,擣鍊五色石,引日月之針,五星之縷把天補。”原注:“一作女媧伏羲妹。”
《南史·梁元帝紀》:“鑿河津於孟門,百川復啓;補穹儀以五石,萬物再生。”
唐·陸龜蒙《雜諷》之四:“女媧鍊五石,天缺猶可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