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帝第二十四

鎖定
這一篇講五帝和五行的關係。雖然將五帝和五行糅合在一起有些牽強,但也體現了孔子樸素的唯物哲學思想。漢代出現了“五德終始”説,可能就源於孔子吧。
作品名稱
五帝第二十四
作品出處
論語
文學體裁
文言文
思    想
孔子樸素的唯物哲學思想

五帝第二十四作品原文

段落一
季康子問於孔子曰:“舊聞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實,請問何謂五帝?”
孔子曰:“昔丘也聞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號①,取法五行。五行更王②,終始相生,亦象其義。故其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黃帝配土,少皞配金,顓頊配水。”
段落二
康子曰:“太皞氏其始之木何如?”孔子曰:“五行用事①,先起於木。木,東方萬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則②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則以所生之行轉相承也。”

五帝第二十四作品註釋

段落一
易代而改號:改換朝代就改換年號。
②五行更王:按照五行循環的順序更換帝王年號。舊注:“法五行更王,終始相生,始以木德王天下,其次以生之行轉相承。”
段落二
①用事:運行。
②則:效法。

五帝第二十四作品譯文

季康子問孔子:“以前聽説過‘五帝’的名稱,但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請問什麼是五帝?”
孔子説:“從前我聽老聃説:‘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這五行按不同的季節化生和孕育,形成了萬物,那萬物之神就叫做五帝。’古代的帝王,因改朝換代而改換國號、帝號,就取法五行。按五行更換帝號,週而復始,終始相生,也遵循五行的順序。因此那些賢明的君王,死後也以五行相配。所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黃帝配土,少皞配金,顓頊配水。”
季康子問:“太皞氏從木開始是什麼緣故呢?”孔子回答説:“五行的運行,先是從木開始的。木屬東方,萬物開始都是從這裏產生的,因此帝王以此為準則,首先以木德稱王於天下。然後依據自己所生的‘行’,依次轉換承接。”

五帝第二十四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為儒家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