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台山南山寺

鎖定
五台山南山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五台山台懷鎮南山坡上,坐東向西,依陡峭的山勢而建,佔地面積3.7萬平方米。始建於元元貞元年(1295年)。民國年間,重修、擴建時,將極樂寺、善德堂、佑國寺三寺聯為一體,統稱五台山南山寺。 [3] 
五台山南山寺由三大部分組成,下三層為極樂寺,中一層為善德堂,上三層為佑國寺。三寺均採用中國傳統建築中軸線對稱的佈局形式,軸線佈設主體建築,兩側佈設附屬建築。此外通過排疊、聚斂、偏正、圍合、隱現等多種組合方式,形成寺中有寺院中套院,既有寺院佈局的宏敞,又有園林佈局的幽深。 [3] 
2019年10月7日,五台山南山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五台山南山寺
地理位置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五台山台懷鎮南山坡上
開放時間
8:00-18:00
佔地面積
37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250-3-053
所處時代
元朝

五台山南山寺歷史沿革

五台山南山寺,始建於元元貞元年(1295年)。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清光緒元年(1875年),多次維修。
民國年間,重修;擴建時,將極樂寺、善德堂、佑國寺三寺聯為一體,統稱五台山南山寺。 [3] 

五台山南山寺建築格局

五台山南山寺由三大部分組成,佔地面積3.7萬平方米,下三層為極樂寺,中一層為善德堂,上三層為佑國寺。三寺均採用中國傳統建築中軸線對稱的佈局形式,軸線佈設主體建築,兩側佈設附屬建築。此外通過排疊、聚斂、偏正、圍合、隱現等多種組合方式,形成寺中有寺院中套院,既有寺院佈局的宏敞,又有園林佈局的幽深。
南山寺建築最大的特點,是工藝精細。主體建築全用細磨青磚築就,磚縫細如髮絲,橫看筆直,豎看規整。關鍵部位嵌着刀工精細的漢白玉石雕。整個建築物融石、磚、木、雕於一體,在祐國寺內尤,一院共有石雕圖案、圖像336幅,二院360幅,三院294幅,總數近千。內容既有佛教傳説故事,又有道教典故,還有儒家形象及民族英雄等。 [3] 
佑國寺的天王殿、大雄寶殿、雷音殿,善德堂的鐘樓、鼓樓,極樂寺的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毗盧殿等主體建築是全寺的主要建築。 [3] 

五台山南山寺建築特色

五台山南山寺的極樂寺、善德堂、佑國寺有18座多種形態院落,應用起伏不平的地勢,佈設方形、長方形以及不規則形院落。
各寺主體建築沿軸線佈設,極樂寺主軸線上佈設觀音殿和大雄寶殿;善德堂主軸線上佈設五進院落的全部正殿;佑國寺主軸線上建造天王殿、大雄寶殿和雷音殿。
圍牆的建造,體現了寺廟的封閉性和私密性。內部結構的圍合則通過牆體、門、影壁等進行組織,以取得大圍合下的小圍合。順山勢建造108級台階,分三段鋪築砌就:上段36級,下段72級,暗喻了道家的三十六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是南山寺佛道相融的體現。寺內亭子、墓塔、門洞、牆體、石碑、欄杆、平台、樹木等彼此之間相結合。 [3] 

五台山南山寺文物遺存

  • 牌坊
“信天由命”漢白玉石牌坊,面闊13米,高8米,四柱三樓。 [3] 
  • 照壁
“大方光明”照壁,石砌束腰須彌座,壁身磨磚砌築,面闊18米,高8米,厚1.6米。其他“玲瓏地天”照壁、“大道光天”照壁、“清天明遠”照壁、“佛國善地”照壁和“福自天來”照壁均擇地建造。 [3] 
  • 三摩地
“三摩地”,高二層,下層敦厚,上層精美,為五台山鐘樓建築的精品之作。 [3] 
五台山南山寺三摩地鐘樓八洞神仙雕刻 五台山南山寺三摩地鐘樓八洞神仙雕刻

五台山南山寺歷史文化

五台山南山寺實為元代皇家寺院,為五台山"佛事音聲"的重要培訓之地,其儀式音聲的獨特性、"笙管笛"供養音樂的傳承發展成為五台山漢傳佛教音聲的典型代表。"放焰口"豐富的儀式內涵,既彰顯出佛教音聲供養傳統,也揭示出對中國傳統禮樂文化的效法與接衍,形成了"佛制+禮制"下的音聲佛事表徵體系。 [2] 

五台山南山寺文物價值

五台山南山寺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石雕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3] 

五台山南山寺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五台山南山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五台山南山寺旅遊信息

五台山南山寺地理位置

五台山南山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五台山台懷鎮南山坡上。

五台山南山寺交通信息

從五台縣至五台山南山寺全程約84.9公里/1小時46分鐘,沿向前街行駛30米,調頭,繼續沿向前街行駛210米,右轉進入新建路,繼續沿新建路行駛50米,右轉進入朝陽街,沿朝陽街行駛500米,右轉進入迎賓路,沿迎賓路行駛410米,左轉進入五環線,沿五環線行駛270米,右轉進入東外環路,沿東外環路行駛360米,直行到達五台山南山寺景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