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仙散

鎖定
九仙散,中醫方劑名。為固澀劑,具有斂肺止咳,益氣養陰之功效。主治久咳肺虛證。咳嗽日久不已,甚則氣喘自汗,痰少而黏,脈虛數。臨牀常用於治療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肺結核百日咳等病症屬於氣陰兩虛,久咳不已者。
功    用
斂肺止咳,益氣養陰
主    治
久咳肺虛證
分    類
固澀劑-斂肺止咳劑
出    處
《衞生寶鑑》

九仙散歌訣

九仙散中罌粟君,參膠梅味共為臣,款冬貝桑桔佐使,斂肺止咳益氣陰。 [1] 

九仙散組成

人蔘、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膠、烏梅、貝母罌粟殼

九仙散用量

人蔘,阿膠,款冬花,桔梗,桑白皮,貝母,五味子,烏梅,罌粟殼,另加生薑三片。 [3] 

九仙散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9g),白湯點服,嗽住止後服。現代用法:為末,每服9g,温開水送下。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九仙散功用

斂肺止咳,益氣養陰。

九仙散主治

久咳肺虛證。咳嗽日久不已,甚則氣喘自汗,痰少而黏,脈虛數。

九仙散方義

本方所治乃久咳傷肺,氣陰兩虧之證。肺主氣,久咳不已,每致肺氣耗散,肺虛不斂,必致久咳不愈,甚則氣喘;肺外合皮毛,肺虛衞表不固,則腠理疏鬆,故見自汗;久咳既傷肺氣,亦耗肺陰,肺陰虧損,虛熱內生,煉津為痰,故痰少而黏;脈虛數,是氣陰耗傷之象。治宜斂肺止咳,益氣養陰,兼以降利肺氣,化痰平喘。方中罌粟殼味酸而澀,入肺經而善於斂肺止咳,用量獨重,故為君藥。配伍五味子、烏梅兩者亦為酸斂之品,均能收斂肺氣,生津養肺,可助君藥斂肺止咳之功;人蔘益氣生津補肺,阿膠滋陰養血而潤肺,可兩補肺之氣陰,俱為臣藥。款冬花、桑白皮降氣化痰而止咳,桔梗宣肺祛痰以止咳,貝母潤肺化痰以止咳,四藥合用,化痰止咳,利氣平喘,故共為佐藥。諸藥配伍,共奏斂肺止咳,益氣養陰之功。 [2] 

九仙散配伍特點

一是收斂固澀與益氣養陰兼顧,但以斂澀為主;二是斂降之中寓以升宣,而以斂降為主。

九仙散運用

本方為治療久咳肺虛,氣陰耗傷之證的常用方。臨牀以久咳不止,氣喘自汗,脈虛數為辨證要點。

九仙散加減化裁

氣虛明顯者,可加黃芪、西洋參補益脾肺之氣;若陰虛明顯者,可加麥冬、沙蔘、百合以養陰潤肺。

九仙散禁忌

若雖久咳而內多痰涎,或咳嗽而外有表證者,忌用本方,以免留邪為患;且方中罌粟殼有毒,久服成癮,故不宜多服、久服。

九仙散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衞生寶鑑》卷12:“治一切咳嗽。”
2、方論選錄 《中醫治法與方劑》 :“久咳不已導致氣不斂,法當斂肺;肺氣不斂導致肺氣虛損,又當補肺,只有補斂同施,才合肺氣耗散病情。故方用烏梅、五味子、罌粟殼三味酸澀藥物為主,收斂耗散的肺氣,人蔘、阿膠兩補肺的氣陰,五藥專為肺氣耗散而設。咳是肺氣宣降失調與肺津凝結不布所致,若只補斂而不宣降肺氣,止咳化痰,則肺仍不能復。故配桔梗、桑皮宣降肺氣,冬花、貝母止咳化痰,四藥兩調津氣,專為調理肺臟功能而設。九藥合用,呈為斂肺與宣肺並用,補肺與瀉肺同施的結構,將兩類功效對立藥物合成一方,反映了矛盾對立的統一,是結構較為複雜的一種配伍形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