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楊兵

鎖定
東漢丹楊郡治宛陵(故城在今安徽宣城市)。“丹楊山險,民多果勁” [1]  ——出身于丹楊一帶的精鋭部隊,勇猛果敢,在三國曆史舞台上留下精彩一筆。孫策下江南,袁術據淮南,曹操起家,都是靠它。陶謙丹楊人,以丹楊出身的曹豹,許耽兩中郎將為統帥的丹楊兵是徐州武裝的中堅力量,也算是天下精鋭。
三國志》作者陳壽惜墨如金是出了名的,蜀漢大將,吳國都督,諸曹夏侯也都沒有單獨立傳。而丹楊兵作為一支軍事力量,出現的頻率是相當高的。唐朝天寶元年,江蘇南部“雲陽縣”改稱“丹陽縣”,以後的史書中常把“丹楊兵”寫作“丹陽兵”,當屬筆誤。
中文名
丹楊兵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陶謙丹楊
性    別

丹楊兵北方

丹楊兵陶謙與丹楊兵

“陶謙字恭祖,丹楊人。少好學,為諸生,仕州郡,舉茂才,除盧令,遷幽州刺史,徵拜議郎,參車騎將軍張温軍事,西討韓遂。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刺史,擊黃巾,破走之。” [2]  —— 陶謙能長期稱霸一方並圖謀天下,靠的是手中一支精鋭的軍事力量:丹楊兵。陶謙以精鋭的丹楊兵擊敗黃巾、安定徐州,成為雄霸一方的勢力 。

丹楊兵曹操與丹楊兵

討董失敗後,關東羣豪一鬨而散。曹操在被徐榮大敗後需要恢復元氣,便派遣夏侯惇、曹洪從揚州刺史陳温、丹楊太守周昕那裏徵得兩千“廬江上甲”和兩千餘丹楊兵。——“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敦等詣揚州募 兵,刺吏陳温、丹楊太守周昕與太祖兵四千人。” [3]  龍亢叛亂後,曹操親殺叛軍,僅得餘部一千餘人,這一千餘人就是後來曹操起家的根本。

丹楊兵劉備與丹楊兵

“曹公徵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 [4]  劉備營救陶謙,陶謙贈送劉備四千丹楊兵。陶謙死後,將徐州託付給劉備;丹楊舊部許耽不久後帶着丹楊兵向留守徐州的張飛倒戈,擁呂布。至此,徐州易主。

丹楊兵東吳

丹楊兵與孫氏霸業
孫氏勢力依靠丹楊兵建立起其霸業,早先孫策結識周瑜,周瑜的叔父周尚時為丹楊太守。“瑜從父尚為丹楊太守,瑜往省之。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 [5]  ”——周瑜以丹楊精兵和糧草資助孫策,攻下劉繇曲阿為根據地,繼而攻下吳郡,直逼會稽。袁術派遣袁胤進軍丹楊,敗績。會稽王朗投降後,周瑜還守丹楊。此後的丹楊太守皆為孫策表弟徐琨,舅舅吳景等親信。此後,孫策稱霸江東。可見,在孫策稱霸的過程中,丹楊兵起着關鍵的作用。
東吳的丹楊之亂
雖然孫氏勢力依靠丹楊兵建立起其霸業,卻同時也受着丹楊民匪的打擊:
“策遂詣丹楊依舅,得數百人,而為涇縣大帥祖郎所襲,幾至危殆。” [6] 
“方今英雄棋跱,豺狼窺望,克敵寧亂,非眾不濟。而山寇舊惡,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取其精鋭。”權納其策,以為帳下右都督。會丹楊賊帥費棧受曹公印綬,扇動山越,為作內應,權遣遜討棧。棧支黨多而往兵少,遜乃益施牙幢,分佈角鼓,夜潛山谷間,鼓譟而前,應時破散,遂部伍東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户,得精卒數萬人;宿惡蕩除。所過肅清,還屯蕪湖。 [7] 
黃初七年,丹楊、吳、會籍賊眾又起,全琮、朱然和朱桓先後征討。 [8] 
參考資料
  • 1.    陳壽.三國志 吳書 諸葛恪傳:中華書局,2005年2月
  • 2.    陳壽.三國志 魏書 陶謙傳:中華書局,2005年2月
  • 3.    陳壽.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中華書局,2005年2月
  • 4.    陳壽.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中華書局,2005年2月
  • 5.    陳壽.三國志 吳書 周瑜傳:中華書局,2005年2月
  • 6.    陳壽.三國志 孫破虜討逆傳 裴注引江表傳:中華書局,2005年2月
  • 7.    陳壽.三國志 吳書 陸遜傳:中華書局,2005年2月
  • 8.    陳壽.三國志 吳書 全琮傳 朱然傳 朱桓傳:中華書局,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