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巴古碉羣

鎖定
丹巴古碉羣,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境內,是唐代至清代時期的建築遺存。 [3] 
丹巴縣素有“千碉之國”的美稱,古碉樓分佈於全縣15個鄉鎮181個行政村,共562座,尤以梭坡鄉、中路鄉、蒲各頂鄉三處的古石碉樓羣最為稠密壯觀,古碉保存完整,並與村寨民居相容一地。丹巴古碉羣建築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三角之分。高度以10米、20米逐漸發展到30米、35米,最高可達50餘米。碉樓功能較多,從現存的碉樓看,功能約有4種,即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和家碉。丹巴古碉羣是嘉絨藏族建築,碉樓具有實用層面的軍事防禦意義和民間宗教信仰層面的象徵意義,在社會結構組織層面上,碉樓具有展示威望與財富、家庭男性成員增添、家族和睦穩定及禳除災禍等功能。丹巴古碉羣年代為唐代至清代,規模宏大,類型多樣,具有較高的美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文化學價值,是後人體驗嘉絨藏族文化及進行相關研究的寶貴資源和重要資料。 [3]  [5-6] 
2006年5月,丹巴古碉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丹巴古碉羣
地理位置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境內
所處時代
唐至清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697-3-4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丹巴古碉羣歷史沿革

丹巴古碉羣歷史,可追溯到秦漢時期,稱“邛籠”。秦漢時期,“邛籠”的營建者冉馬龍部落,主要生活在四川阿壩州和甘孜州地區,分佈在岷江上游一帶,即茂縣、汶川、理縣等地。到隋唐時代,這種碉樓在四川西部和整個藏東地區盛行起來。丹巴的碉樓也源自羌碉,但其規模、氣勢已遠超羌碉。 [3] 
2006年4月11日至24日,甘孜州文化局對丹巴縣梭坡鄉的莫洛村、大渡河右岸蒲角頂片區和莫洛村山後小金川左岸的中路鄉的古碉羣進行了調查和記錄,實地對古碉羣分佈範圍(平面及高程分佈範圍)進行了測繪,邀請歷史、考古、民族、宗教、旅遊、地質專家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論證。 [6] 
2023年,完成丹巴古碉樓修繕保護和十三角碉搶險加固維修工程30座。 [2] 

丹巴古碉羣建築格局

丹巴古碉羣 丹巴古碉羣
丹巴縣素有“千碉之國”的美稱,古碉樓分佈於全縣15個鄉鎮181個行政村,共562座,尤以梭坡鄉、中路鄉、蒲各頂鄉三處的古石碉樓羣最為稠密壯觀,古碉保存完整,並與村寨民居相容一地。 [3-4] 

丹巴古碉羣建築特點

丹巴古碉羣 丹巴古碉羣
丹巴古碉羣建築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三角之分。高度以10米、20米逐漸發展到30米、35米,最高可達50餘米。碉樓功能較多,從現存的碉樓看,功能約有4種,即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和家碉。要隘碉往往築於懸崖險道之上,或者橫擋於要衝;烽火碉築于山頭,傳遞信息;寨碉是為保護村寨或者部落而修建的戰爭工具,一般佇立於村頭;家碉多與樓房相連,平時作為貯藏室,遇有戰事,也可用於戰爭。據藏文經書記載,在方圓數百公里的嘉絨藏區僅有三座13角碉,丹巴境內就有兩座,挺立於藏寨碉樓之間,堅如磐石。碉樓的主要建築材料是山石、泥、麻筋、木頭等。麻筋由紅麻桿或青稞杆、麥秸稈製成,將麻桿砍成寸段,捶絨即成麻筋,和在泥中,粘性較強。碉樓由上下左右大小石料組合,錯縫修砌,稜角分明,表面光潔,如刀砍斧劈。 [3]  [6] 

丹巴古碉羣主要建築

梭坡鄉古碉羣和中路鄉古碉羣
丹巴古碉羣 丹巴古碉羣
丹巴古碉羣以梭坡鄉古碉羣(包括莫洛村、左比村和蒲角頂片區等組成部分,共計175座)、中路鄉古碉羣(88座)兩地為最,佔全縣古碉總數的47%,為丹巴古碉羣的核心分佈區。其餘各鄉鎮所存古碉均較為分散,數量較少,一般每村僅十座左右。古碉的基座尺寸基本集中在5~7米見方,各邊長基本相等。也有個別碉基座尺寸突破8米,或呈明顯的長方形。完好的碉樓均在10米以上,多數在25米以上,其中最高者(當地稱碉王,左比村5號)高達約68米。 [6] 

丹巴古碉羣歷史文化

民俗儀式
多種民俗儀式均與古碉有密切的關係。嘉絨藏族歷來都信仰藏傳佛教,同時還保留着一些原始信仰和崇拜。墨爾多山是嘉絨藏族對自然崇拜和英雄崇拜的象徵,千百年來,當地人們一直對其頂禮膜拜。每座民居中,除了均有供奉神靈的經堂外,在屋頂也均有崇拜諸神的標誌。凡村寨舉行的女子成年禮、結婚儀式,逢年過節集體跳鍋莊等,均在古碉下進行;男子們成年儀式,也圍繞古碉來進行。據當地的風俗,過去誰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築古碉,還要打煉一坨毛鐵埋在土裏,孩子每長一歲便修築一層古碉,同時要把毛鐵從土裏挖出來打煉一番。等孩子長大到十八歲時,古碉修到十八層,毛鐵也已煉製成鋼刀,這時便要給男孩舉行成人儀式,並把鋼刀賜予男孩。這種習俗給古碉平添了許多神秘色彩,體現了嘉絨藏族的尚武精神。 [6] 

丹巴古碉羣文物價值

丹巴古碉羣 丹巴古碉羣
丹巴古碉羣是嘉絨藏族建築,碉樓具有實用層面的軍事防禦意義和民間宗教信仰層面的象徵意義,在社會結構組織層面上,碉樓具有展示威望與財富、家庭男性成員增添、家族和睦穩定及禳除災禍等功能。丹巴古碉羣年代為唐代至清代,規模宏大,類型多樣,具有較高的美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文化學價值,是後人體驗嘉絨藏族文化及進行相關研究的寶貴資源和重要資料。 [3]  [5-6] 

丹巴古碉羣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06年5月,丹巴古碉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丹巴古碉羣旅遊信息

丹巴古碉羣地理位置

丹巴古碉羣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境內。 [3] 

丹巴古碉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丹巴古碉羣,路程約11千米,用時約2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