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間

(詞語)

鎖定
中間,漢語詞語,讀音zhōng jiān,指在事物兩端之間或兩個事物之間。出自《禮記·曲禮上》。
中文名
中間
拼    音
zhōng jiān
注    音
ㄓㄨㄙ ㄐㄧㄢ

目錄

中間解釋

1. 兩者(人或地、時、物)之間;當中。
2. 介紹。
3. 裏面。
4. 房屋內居中的房間。
5. 猶言之間或“在……過程中”。表時態
6. 指中間派。
7. 間隔。

中間出處

禮記·曲禮上》:“離立者不出中間。” 鄭玄 注:“離,兩也。”
杜牧 《獻記啓》:“某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
楊萬里 《彭少初字序》:“吾友安福彭仲莊,少同學且同志,中間合而離,離而合者三十年。”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中間坐著一位諸侯,錦袍金帶蒼顏白髮飄飄然有神仙之態。”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兩邊的人家有很高而闊的街檐,中間挾着一條僅備採光和泄水用的窄窄的街心。”
《孔子家語·致思》:“由聞之,士不中間見,女嫁無媒,君子不以交,禮也。” 王肅 注:“中間謂紹介也。”
呂岩《七言詩》之三七:“恍惚中間專志氣,虛無裏面固元精。”
蔣捷聲聲慢·秋聲》詞:“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
夏丏尊葉聖陶 《文心》二三:“現在的新體詩也是詩,只要中間確實含有‘詩的意境’。”
1983年《袁家山簡介》:“袁家山,又名呂祖廟、小蓬萊。……據傳,明天啓日本侵佔琉球羣島,明皇帝派兵部尚書袁可立出征,船行至大海中間,風浪大作。”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泗水》:“廟屋三間,夫子在西間,東向;顏母在中間,南面。”
陶宗儀 《輟耕錄·宣文閣》:“建奎章閣西宮,興聖殿之西廊,為屋三間,高明敞爽。南間以藏物,中間諸官入直所,北間南向設御座。”
張鷟《遊仙窟》:“一時俱坐,即喚香兒取酒。俄爾中間,擎一大缽,可受三升已來。”
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説話中間,可早來到門首也。”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飲酒中間, 仲友 曉得他善於詞詠。”
毛澤東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要讓他們做,在做的中間得到教訓,增長才幹。”
周恩來《關於西安事變的三個電報》三:“大致的情況仍然存在着三個營壘:抗日、降日、中間。”
戰國策·韓策二》:“韓與魏,中間不遠。” 三國 魏 繁欽 《與魏文帝箋》:“自初呈試,中間二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