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

鎖定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上黃鎮水母山,海拔61.6米,屬於舊石器時代遺址。 [2] 
1985年~1994年,中美科學家在中華曙猿化石地點進行科考發掘,發現了距今大約4500萬年的哺乳動物化石上萬塊,包括1500多塊牙齒化石。其中一種高等靈長類被命名為中華曙猿,是已知的高級靈長類動物中最早的一種,是中國20世紀古生物學上重要的發現之一。中華曙猿的發現涉及到高級靈長類起源的生物地理中心問題,意義重大。 [2] 
2013年5月,中華曙猿化石地點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
地理位置
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上黃鎮水母山
所處時代
舊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
編    號
7-0138-1-138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歷史沿革

中華曙猿化石發現地點 中華曙猿化石發現地點
1985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人類學家林一璞先生向同所齊陶先生提供了在上黃鎮水山採石場的裂隙堆積物中發現化石哺乳動物的信息,並展示了與內蒙古古矚鹿牙齒相類似的零碎牙齒。齊陶據此判斷這些牙齒所代表的動物的時代應為早第三紀並且意識到這一信息的潛在意義,從而制定了在上黃地區開展野外工作的計劃。 [2]  [5] 
198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宗冠福和王元青曾去上黃地區進行調查,證實了裂隙堆積中早第三紀哺乳動物的存在,並且採集到盧氏細齒獸(Miacisushiensis)和洛河盧氏兔(Lushilaguslohoensis)等化石。 [2]  [5] 
1992年初,美國的M.R.道森和K.C畢爾德到上黃地區觀察地質情況,並達成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合作研究的協議。隨後,靈長類化石的初步研究報告在1992年5月於克大學(DukeUniversity)的“猿猴亞目起源(OriginofAnthropoidea)”的專業會議上進行了宣讀。 [2]  [5] 
1993年起,中美雙方聯合進行了野外工作。1994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拉斯·麥可菲博士一度也加入了研究行列。幾乎所有的化石都是用篩洗方法獲得的,共發現5處含化石的裂堆積物(即A、B、C、D、E點裂隙),區分出時代略有不同的5個動物羣。其中D點時代較早,C點較年輕。這些裂隙堆積物的圍巖全部是下三疊統上青龍組石灰岩。所有裂隙均位於採石場石灰岩掌子面的底部,從掌子面的頂部至底部大約50~70米。 [2]  [5]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遺址特點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綜述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位置圖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位置圖
經過近10年的艱苦發掘,在上黃髮現了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高級靈長類動物的共同祖先一中華曙猿;同時也發現,上黃就是中華曙猿的發源地。 [2]  [5]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上黃動物羣概況

靈長目(Primates)
上黃髮現的靈長目動物分屬低級靈長類(原猿類)(Prosimii)和高級靈長類(猿猴類)(Anthropoidea)。低級靈長類有兔猴科(Adapidae)、始鏡猴科(Omomyidae)以及眼鏡猴科(Tarsiidae)。高級靈長類則是一個新科—曙猿科(Eosimiidae)。
A兔猴類
兔猴科是一類與狐猴類相近的動物,與現生的捻鼻猴(Strepsirhines)關係密切。上黃的兩種兔猴科動物都發現在D點裂隙中。一種與歐洲狐猴(Europolemur)很接近,但是僅發現了兩顆上臼齒(M1(V11019)和M2(V11020))。另外一種則是兔猴亞族(Adapina)的一新屬種—六居似兔猴(Adapoidestrglodvtes)。歐洲兔猴(德國中始新世)和上黃兔猴類動物共同的特點是上臼齒都沒有次尖,這是一種原始特徵;但上黃兔猴類個體更小,暫稱之為“近似歐洲狐猴(Europolemurlikeadapiform)”。穴居似兔猴是一種小型的兔猴類,正型標本為一段下頜骨,具兩顆下臼齒(m2-3)(V11023)。除體形小之外,這兩顆牙齒無下後附尖,這也是原始特徵;但是它還具有一個深的下跟座凹缺以及條粗壯的連接下原尖和下後尖的齒脊等衍生特徵。
上黃的兩種兔猴類動物的發現解決了有關兔猴科動物的兩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其一,推斷髮現於美國德克薩斯州西部的杜顯尼安(Duchenean)期(晚始新世)的有爭議的兔猴類動物—Mahgaritasevensi(斯氏馬嘎利塔猴)是從亞洲遷徙到美洲的。以前,亞洲沒有發現Mahgrita近親的化石,而上黃“近似歐洲狐猴”正代表了馬嘎利塔猴的亞洲中始新世的祖先類型,從而證實了這一令人迷惘的動物起源於亞洲的假設。第二個問題是,上黃兔猴類的發現對兔猴亞族的系統發育和生物地理分佈亦具啓發。兔猴亞族包括好幾個屬動物(Adapis,Leptadapis,Cryptadapis以及Adapoides等),以前的化石記錄僅限於歐洲,而且突然出現在Rodiacian(晚始新世)的初期,其系統演化和地理起源一直不清楚。上黃兔猴類的發現表明兔猴亞族是從亞洲而不是非洲遷入歐洲的。
上黃的兔猴類與中新世印度、巴基斯坦和雲南的Sivaladapinae亞科的動物沒有什麼相似之處。
B眼鏡猴類
上黃的眼鏡猴類動物包括兩個科:始鏡猴科和眼鏡猴科。
歸入始鏡猴科的動物是大眼鏡猴屬中的一個新種一長江大眼鏡猴(Macrotarsiusmacrorhysis)。僅發現兩顆牙,即:p4(正型標本,V11025)以及一顆m1(V11024)。p4個體小,具一明顯的臼齒化下三角座;m1除外齒帶不完整外與北美Uintan早期(中始新世)的M.jepsoni沒有什麼差別。
上黃眼鏡猴類的另一種—始新眼鏡猴(Tarsiuseocaenus),正型標本是,右第一下臼齒(ml)(V11030),產自C點裂隙。另外還有一左m1(V11026)和一右m3(V11027)均產自A點隙:此外尚有一右m3(V11031)和一p3(V11029),均產自C點裂隙。這種始新眼鏡猴的牙齒與現生的眼鏡猴無大區別,但個體卻非常小。上黃眼鏡猴的發現第一次表明始眼鏡猴類和眼鏡猴類實際上同是中國東南部中始新世時的動物。大眼鏡猴在亞洲的發現,證實了過去對始鏡猴類中始新世時在北美和亞洲之間擴散的推斷。始新眼鏡猴時代將過去發現的中新世眼鏡猴化石記錄的時間向前推進了三倍。
C原始高級靈長類
至少有4個種。現有證據還不能確定它們是組成了一個單系類羣(monophyletic)還是並系類羣(paraphyletic)。這裏優先記述的是猿猴亞目(Anthropoidea)中的一個新科,曙猿科(Eosimiidae)。科型屬是曙猿(Eosimias),屬型種為中華曙猿。中華曙猿的正型標本是一右下頜骨,具p4-m1以及c1,p2-3,以及m3的齒槽(V10591)。產自B點裂隙。
中華曙猿不同於其它高級靈長類的特徵是:a.保留了一個未癒合的下頜聯合部以及m1-2上突出的下前尖;b.p4下後尖位置相當靠後,而齒尖低於下原尖,同時也沒有齒脊將這兩個齒尖連接起來;c.m1-2上具後部突起的下次小尖和dml-2無雙齒尖的下內尖以及下次小尖。除了個體小(根據現生靈長類ml對動物個體大小的恢復方法推斷,上黃的靈長類體重大約在47~137克之間)、下頜聯合部未癒合以及m1-2上具突起的下前尖這些原始的特徵以外,中華曙猿與原始高級靈長類比較還表現出以下近裔共性:齒式2-1-3-3;p2單根;p3-4前後短,位置斜,以及適度的向唇側凸漲的“exodaenodont”齒形;m1-2具加大的下原尖,它與下後尖相距較遠,前下後脊出現,以及下內尖位置靠前。
中華曙猿在猿猴亞目中佔有一個非常原始的位置,肯定發生在Parapithecidae,Oligopithecinae,Platyrrhini和Catarrhini之前。
中華曙猿的這種系統演化位置引發了靈長類系統演化關係的新見解。有一種看法認為早期的高級靈長類起源於始新世的兔猴類,中華曙猿的年代和解剖學特徵對此提出了質疑。
中華曙猿的發現也涉及到高級靈長類起源的生物地理中心問題。非洲始新世高級靈長類的發現強調了它們的古老性,導致有人推測高級靈長類可能出現於非洲大陸:而上黃的中華曙猿的原始特徵和久遠年代至少也可説亞洲的東南部也是一個早期高級靈長類演化的重要舞台。在亞洲和非洲這兩個大陸沒有進一步的古生物證據之前,高級靈長類起源於亞洲而不是非洲的可能性是不能被否認的。總之,上黃靈長類分化狀況,反映出亞洲早期靈長類在演化中所扮演的複雜角色。上黃兩種兔猴類展示出與歐洲種類的清楚的親緣關係,當然這種類似歐洲種類的兔猴與北美的也有關係。象長臼亞洲始鏡猴(Asiomomyschangbaicus)一樣,上黃的大眼鏡猴也與北美的始鏡猴類有着密切的關係。而包括始新眼鏡猴在內的眼鏡猴則是亞洲地方特有的動物。儘管上黃靈長類的輻射與較晚的亞洲靈長類有關,但同樣也顯示出與非洲有古老的生物地理聯繫。 [2] 
有袋目(Marsupialia)
自B點和C點裂隙中,發現了10多顆上下牙內。這種與亞洲負鼠(Asiodidelphis)相似的有袋類(Asiodidelphis-like)動物在鍾國是首次發現。亞洲負鼠是曾發現於哈薩克斯坦漸新世的阿克塞依爾組(AksyirFormation)的一種有袋動物。 [2] 
齧齒目(Rodentia)
至少有5個科發現於上黃的裂隙堆積之中,其中以倉鼠科的化石最為豐富。現生的倉鼠類廣泛地分佈在世界各地。上黃D點裂隙的始祖倉鼠(Pappocricetodonantiquus)是已知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倉鼠,由此可以推測倉鼠科動物起源於亞洲。它較山西垣曲盆地的任村祖倉鼠稍原始。除D點的祖倉鼠外,還在A、B、C和E點裂隙中也發現有倉鼠類動物。
除倉鼠類外,上黃還發現有以下幾科化石:壯鼠科(Ischyromyidae)、豫鼠科(Yuomyidae)、梳趾鼠科(Ctenodactylidae)以及一個新科(未命名)。上黃的壯鼠科化石包括一個新屬以及其它幾個種。 [2] 
翼手目(Chiroptera)
至少有兩個小翼手亞目動物發現於上黃哺乳動物羣中,這些化石尚待詳細研究。 [2] 
裂齒目(Tillodontia)
上黃的裂隙中發現了兩種裂齒類動物。較大的一種(B點和C點)與山東中始新世早期官莊組的Kuanchuanius相似。而採自D點裂隙堆積中的單個牙齒則屬於一種小型的裂齒類動物,其牙齒構造與廣東南雄古新世羅佛寨組(上湖段)中發現的低冠羅佛寨獸(Lofochaiusbrachyodus)有相似之處。 [2] 
踝節目(Codylarthra)
發現系齒獸科(Hyopsodontidae)的一顆上第一臼齒(M1)。這種動物在北美較普遍,而在亞洲則稀少。早始新世的Hopsodus標本發現於新疆的吐魯番盆地以及蒙古的那蘭布拉克。上黃化石是亞洲第一個中始新世系齒科動物。 [2] 
食肉目(Carnivora)
共發現兩個科。細齒獸科(Miacidae)包含了盧氏細齒獸。D點中發現的諸多單個牙屬於犬科的最早成員一Procynoditis。此屬在北美出現在猶因坦期(Uintan)。 [2] 
肉齒目(Creodonta)
所有上黃的肉齒類動物都屬於鬣齒獸科(Hyaenodontidae)。湖犬獸屬(Limnocyon)發現於D點裂隙中。過去此屬動物僅發現於北美的中始新世地層。發現於D點裂隙的翼齒獸(Pterodon)和鬣齒獸(Hyaenodon)則在亞洲和北美均有發現。此外,在B點裂隙中尚發現一種小型的鬣齒類動物。 [2] 
食蟲目(Insectivora)
上黃的每一個裂隙堆積都含有食蟲類化石,至少有6個種。其中有Ardynictis,該屬過去僅在蒙古和內蒙古的早漸新世地層中有所發現。其它食蟲類大部屬於蝟科(Erinaceidae)動物。 [2] 
兔形目(Lagomorpha)
兔形目化石數量很大,在上黃的各個裂隙中都有發現,但種類單調,其中有一種盧氏兔更為原始。 [2] 
偶蹄目(Artiodactyla)
至少有4個科的偶蹄類動物發現在上黃的裂隙中,它們是最為豐富的大型哺乳動物。有兩種偶蹄類動物在各個裂隙中都較豐富,而且顯然是新的屬。它們與沙拉木倫組的古鼷鹿(Archaeomeryx)比較接近,但更為原始。有些偶蹄類則屬於Homacodontidae。另外,在D點裂隙中發現一種可能歸入始巨豬屬(Eoentelodon)的非常原始的石炭獸類動物以及一種小型的原始石炭獸類動物。上黃的巨豬類和石炭獸類動物都是這些科中的早期記錄,進一步研究這些化石有助於巨豬類和石炭獸類起源的研究。 [2] 
奇蹄類(Perissodactyla)
多種奇蹄類動物在上黃出現:爪獸科、雷獸科、膜超科、蹄齒犀科、兩棲犀科、犀超科、古獸科。它們在上黃的出現更進一步證實了上黃裂隙堆積的時代與伊爾丁曼哈哺乳動物羣的時代是一致的。 [2]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文物遺存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出土化石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出土化石
自1985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齊陶研究員為課題組組長的考古工作者,在溧陽上黃水母山採集了包含古生物化石的土樣100餘噸,全部運回北京,經過篩洗、分選,共獲得了10000餘塊動物骨骼化石,鑑定出包括:靈長目、有袋目、食蟲目、齒目等共分屬於12個目36科38屬的60餘種動物化石。上黃髮現的中華曙猿化石是一塊下頜骨,下頜骨的一側還有兩顆門齒;專家們分析,這是高級靈長類動物的重要特徵。 [2]  [5]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主要展覽

中華曙猿省級濕地公園
中華曙猿省級濕地公園 中華曙猿省級濕地公園
中華曙猿省級濕地公園,位於溧陽市上黃鎮長蕩湖湖濱。濕地公園以中華曙猿及上黃古動物羣展示為主題,融長蕩湖濕地、濱湖風光帶與農耕文化園為一體,以人文歷史保護、科普宣教、濕地休閒觀光為主要旅遊類型。 [4]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歷史文化

考古論文
1994年,齊陶教授和美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斯托弗·畢爾德、瑪莉·道森將中華曙猿化石的發現寫成《華南中始新世裂隙堆積中之新的靈長類動物羣》一文,並在英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在上黃髮掘出的高級靈長類動物中華曙猿及其共生的上黃動物羣化石分屬63種哺乳動物,它們均生活在約4500萬年前的中始新世,在這一重大發現之前,世界上高級靈長類動物僅在埃及用阿爾及利亞有發現。因此,學術界一直認為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高級靈長類動物源於距今約3600萬年的北非。上黃的中華曙猿要比北非早約800萬到1000萬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周口店中國猿人的發掘者之一賈蘭坡教授説:“上黃動物羣,特別是高級靈長類祖先的發現,其意義可與北京人的發現媲美。這是中國20世紀古生物學上又一重要發現。” [3] 
中華曙猿
中華曙猿 中華曙猿
中華曙猿是一類體形很小的靈長類。(學名:Eosimiassinensis)生活於始新世中期,中華曙猿是已知的高級靈長類動物中最早的一種。它是中國著名的古人類學家林一璞、齊陶等人在江蘇溧陽上黃鎮發現的,屬類人猿亞目曙猿科的曙猿屬,也是已知的高級靈長類動物中最早的一種。它的時代為4500萬年前的中始新世中期,比法尤姆的高等靈長類早了將近1000萬年;它向人們暗示,高等靈長類的起源地更可能是在東方、在中國。所謂“曙猿”,意思就是“類人猿亞目黎明時的曙光”。 [2]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研究價值

中華曙猿的發現表明出現在亞洲和非洲的早期高級靈長類動物起源於亞洲的可能性更大;中國至少在中始新世時曾經有有袋類動物生活;眾多的早期原始的哺乳動物在上黃的出現表明亞洲的東南部是早第三紀哺乳動物主要類羣演化的重要舞台;一些上黃哺乳動物可用來在亞洲和北美之間作生物地層學上的對比,也可以在亞洲和歐洲之間作比較;上黃動物羣中也有一些亞洲的地方性動物;裂隙堆積物是亞洲中始新世化石哺乳類材料獨特而又重要的來源;上黃動物羣與相同時代的中亞動物羣的主要差異無疑揭示了不同的古環境和埋藏學方面的情況;沿太平洋西岸的一系列化石哺乳動物羣的發現,如:山東早始新世五圖動物羣、吉林中始新世樺甸動物羣以及泰國南部褐煤礦中靈長類和偶蹄類等的發現都展現出亞洲大陸的同時代動物羣的差異,表明亞洲動物羣的不同的地方風貌早在早第三紀時就已經有所發展,從而顯示出太平洋西岸地區對研究古動物及古環境的突出的重要性。 [2]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保護措施

2013年5月,中華曙猿化石地點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旅遊信息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地理位置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上黃鎮水母山。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交通信息

自駕:自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中華曙猿化石地點,路程約19.4千米,用時約2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