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星

鎖定
中華星(China),是1928年11月22日,旅居美國的學者張鈺哲在美國發現,臨時編號1928UF。最後證實,這是一顆從未被人發現、第一顆亞洲人發現的小行星。為表示對遠隔重洋的祖國的懷念,張鈺哲把它取名為“中華”這是個地道的“國貨”,為中國小行星研究工作打響了第一炮。
原本失蹤的1125號小行星,卻在1975年、1981年、1986年分別被再次觀測到,獲得正式編號3789,並於1988年被重新命名為“Zhongguo”(中國)。 [1] 
中文名
中華星
外文名
China
發現者
張鈺哲
發現時間
1928年11月22日
臨時編號
1928UF
命名時間
1957年10月30日
正式編號
3789 [1] 

目錄

中華星發現

天文學家張鈺哲 天文學家張鈺哲 [1]
1928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葉凱士天文台觀測室的天文望遠鏡前,中國青年天文學家張鈺哲的目光緊緊盯住一個光點,一顆舊星空圖上沒有被發現過的新星在閃動。這是第一顆由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張鈺哲將之命名為“中華”。

中華星命名

1929年,27歲的張鈺哲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到祖國。由於當時國內沒有較大的天文望遠鏡進行長期跟蹤觀測,這顆編號為1125“中華星”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下落不明”,失去了蹤跡。
1949年後,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員在張鈺哲台長的指導下,堅持不懈地開展小行星的觀測工作,終於在1957年10月30日,從萬千繁星中找到一顆與1928UF軌道相似的小行星。
原本失蹤的1125號小行星,卻在1975年、1981年、1986年分別被再次觀測到,獲得正式編號3789,並於1988年被重新命名為“Zhongguo”(中國)。
張鈺哲將一生所學貢獻給了中國天文事業。為表達對張鈺哲的敬意,1978年,國際小行星中心決定將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台於1976年發現的一顆正式編號為2051的小行星命名為“Chang”(“張鈺哲星”)。 [1] 

中華星發展

以後,該天文台又觀測到800多顆新的小行星,其中40多顆獲得了正式編號,並被賦予富有中國特色的名字,如1125中華、1802張衡、1888祖沖之、2045北京、2078南京小行星等。1978年,國際小行星組織為表彰張鈺哲的傑出貢獻,決定把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台於1976年發現的一顆正式編號為2051的小行星命名為“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