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

鎖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二級行政區,包括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由省級行政區(僅限於自治區)管轄。
中國共計333個地級行政區,包括293個地級市、7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 [1]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
外文名
Prefecture-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類    型
地級市地區自治州
地    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行政區
上    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下    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行政區
數    量
333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主要節點

1949年,全國行政區劃之專級行政區(第二級行政區)共293個,其中54個省轄市、170個專區、8個、4個行政區、1個行署區、1個直轄區、12個分區、34個行政督察區、1個工礦特區、1個礦區辦事處、1個臨時行政委員會、3個基巧、1個嘎本。 [2-3] 
1970年,隨着“專區”改稱“地區”,官方對“專級行政區”改稱“地級行政區”。
1983年,隨着“地級行政區劃改革”,隨之出現全局性的地、市合併——建立中心城市。目的是打破多年來市縣之間的行政壁壘和城鄉分割、工農分割的格局,發揮中心城市對農村拉動作用,在各個、自治區的省、縣、鄉三級行政體制實際為省、地、縣、鄉四級行政體制 [3] 
1988年起,僅存四種類型的地級行政區,地級市地區自治州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數量演變

年份
總計
地級市
地區
自治州
現已全部被撤銷的地級行政區
1949
293
54
170
0
8
4行政區、1行署區、1直轄區、12分區、34行政督察區、1工礦特區、1礦區辦事處、1臨時行政委員會、3基巧、1嘎本
1950
282
64
199
1
8
2行政區、1行署、1行署區、1直轄區、1礦區辦事處、1基巧、1嘎本
1951
283
69
197
2
8
2行政區、1直轄區、3基巧、1嘎本
1952
259
67
163
7
8
6行政區、1直轄區、1礦區、2辦事處、3基巧、1嘎本
1953
265
75
152
17
5
6行政區、1直轄區、1礦區、1工礦區、1行署、2辦事處、3基巧1嘎本
1954
286
82
150
26
7
8行政區、2礦區、1行置、4辦事處、4總管、2基巧
1955
288
83
151
26
7
8行政區、1礦區、1行置、1工作委員會、10辦事處
1956
284
88
142
30
8
4行政區、1礦區、1工作委員會、10辦事處
1957
287
92
140
31
8
4行政區、1礦區、1行政委員會、10辦事處
1958
236
68
121
29
7
2行政區、1行政委員會、8辦事處
1959
242
75
119
29
7
2行政區、1行政委員會、8辦事處、1工業區
1960
244
88
116
29
7
2行政區、1行政委員會、1工業區
1961
262
80
143
29
7
2行政區、1行政委員會
1962
268
81
148
29
7
2行政區、1行政委員會
1963
267
78
151
29
7
2行政區
1964
271
75
155
29
7
1行政區、4特區
1965
286
76
168
29
7
1行政區、4特區、1辦事處
1966
293
79
171
29
7
1行政區、4特區、1辦事處、1墾區
1967
292
79
171
29
7
1行政區、3特區、1辦事處、1墾區
1968
291
79
169
29
7
1行政區、3特區、1辦事處、1墾區、1區
1969
289
80
167
29
7
1行政區、2特區、1辦事處、1墾區、1區
1970
291
79
172
29
7
1行政區、1特區、1辦事處、1區
1971
292
82
171
29
7
1行政區、1辦事處、1區
1972
294
82
173
29
7
1行政區、1辦事處、1區
1973
296
83
173
29
7
1行政區、2辦事處、1區
1974
300
87
173
29
7
1行政區、2辦事處、1區
1975
310
96
173
29
7
1行政區、3辦事處、1區
1976
311
96
174
29
7
1行政區、3辦事處、1區
1977
311
97
175
29
7
1行政區、1辦事處、1區
1978
310
98
173
29
7
1行政區、1辦事處、1區
1979
315
104
171
29
8
1行政區、1辦事處、1區
1980
318
107
170
29
9
1行政區、1辦事處、1區
1981
317
108
168
30
9
1行政區、1辦事處
1982
323
112
170
30
9
1行政區、1辦事處
1983
323
144
138
31
8
1行政區、1辦事處
1984
323
148
135
31
8
1行政區
1985
328
163
125
31
8
1行政區
1986
325
166
119
31
8
1行政區
1987
326
170
117
30
8
1行政區
1988
334
183
113
30
8

1989
336
185
113
30
8

1990
336
185
113
30
8

1991
338
187
113
30
8

1992
339
191
110
30
8

1993
335
196
101
30
8

1994
333
206
89
30
8

1995
334
210
86
30
8

1996
335
218
79
30
8

1997
332
222
72
30
8

1998
331
227
66
30
8

1999
331
236
58
30
7

2000
333
259
37
30
7

2001
332
265
32
30
5

2002
332
275
22
30
5

2003
333
282
18
30
3

2004
333
283
17
30
3

2005
333
283
17
30
3

2006
333
283
17
30
3

2007
333
283
17
30
3

2008
333
293
17
30
3

2009
333
283
17
30
3

2010
333
283
17
30
3

2011
332
284
15
30
3

2012
333
285
15
30
3

2013
333
286
14
30
3

2014
333
288
12
30
3

2015
334
291
10
30
3

2016
334
293
8
30
3

2017
334
294
7
30
3

2018
333
293
7
3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區劃簡表

省級行政區
合計
地級市
地區
自治州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11
11



山西省
11
11



內蒙古自治區
12
9


3
遼寧省
14
14



吉林省
9
8

1

黑龍江省
13
12
1


上海市

江蘇省
13
13



浙江省
11
11



安徽省
16
16



福建省
9
9



江西省
11
11



山東省
16
16



河南省
17
17



湖北省
13
12

1

湖南省
14
13

1

廣東省
21
21



廣西壯族自治區
14
14



海南省
4
4



重慶市





四川省
21
18

3

貴州省
9
6

3

雲南省
16
8

8

西藏自治區
7
6
1


陝西省
10
10



甘肅省
14
12

2

青海省
8
2

6

寧夏回族自治區
5
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4
4
5
5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台灣省





全國總計
333
293
7
30
3
注1:台灣當局的6個“直轄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地圖中按照地級市表示,暫不在此表中列出,不計入地級行政區數目總計中。 [100-101] 
注2:內蒙古自治區正式簡稱為“內蒙古” [39]  ,但在車牌等一些特定情況下簡稱“蒙” [40] 
注3:下列名單中政府駐地以地級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地區、行政公署所在縣級行政區市轄區縣級市,正體)或不設區的地級市人民政府所在鄉級行政區街道斜體)為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地級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河北省

名稱
英文
電話區號
縣級行政區數目
車牌代碼
駐地
Shijiazhuang
0311
22
冀A
Tangshan
0315
14
冀B
Qinhuangdao
0335
7
冀C
Handan
0310
18
冀D
Xingtai
0319
18
冀E
Baoding
0312
24
冀F/X
Zhangjiakou
0313
16
冀G
Chengde
0314
11
冀H
Cangzhou
0317
16
冀J
Langfang
0316
10
冀R
Hengshui
0318
11
冀T
注4:冀X為保定市雄縣安新縣容城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即“雄安新區”)車牌代碼 [9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山西省

Taiyuan
0351
10
晉A
Datong
0352
10
晉B
Shuozhou
0349
6
晉F
Xinzhou
0350
14
晉H
Yangquan
0353
5
晉C
Lüliang
0358
13
晉J
Jinzhong
0354
11
晉K
Changzhi
0355
12
晉D
Jincheng
0356
6
晉E
Linfen
0357
17
晉L
Yuncheng
0359
13
晉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內蒙古自治區

Hohhot
0471
9
蒙A
Baotou
0472
9
蒙B
Wuhai
0473
3
蒙C
Chifeng
0476
12
蒙D
Tongliao
0475
8
蒙G
Ordos
0477
9
蒙K
Hulun Buir
0470
14
蒙E
Bayan Nur
0478
7
蒙L
Ulanqab
0474
11
蒙J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遼寧省

Shenyang
024
13
遼A
Dalian
0411
10
遼B
Anshan
0412
7
遼C
Fushun
024
7
遼D
Benxi
024
6
遼E
Dandong
0415
6
遼F
Jinzhou
0416
7
遼G
Yingkou
0417
6
遼H
Fuxin
0418
7
遼J
Liaoyang
0419
7
遼K
Panjin
0427
4
遼L
Tieling
024
7
遼M
Chaoyang
0421
7
遼N
Huludao
0429
6
遼P
注5:撫順市、鐵嶺市、本溪市改為024後號碼分別是5、7、4開頭 [4-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吉林省

Changchun
0431/0434
11
吉A/C
Jilin
0432
9
吉B
Siping
0434
5
吉C
Tonghua
0435
7
吉E
Baicheng
0436
5
吉G
Liaoyuan
0437
4
吉D
Songyuan
0438
5
吉J
Baishan
0439
6
吉F/K
注6:在長春市中,0434和吉C為公主嶺市(原屬四平市)區號和車牌代碼 [6]  。吉K為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車牌代碼,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轄區位於白山市撫松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境內 [86-8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黑龍江省

Harbin
0451
18
黑A/L/R
Qiqihar
0452
16
黑B/R
Mudanjiang
0453
10
黑C/R
Jiamusi
0454
10
黑D/R
Daqing
0459
9
黑E/R
Jixi
0467
9
黑G/R
Shuangyashan
0469
8
黑J/R
Yīchun
0458
10
黑F/R
Qitaihe
0464
4
黑K/R
Hegang
0468
8
黑H/R
Heihe
0456
6
黑N/R
Suihua
0455
10
黑M/R
注7:黑L為哈爾濱市八區(不包括雙城區)以外地區(即原松花江地區)車牌代碼 [7]  ,黑R為原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車牌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江蘇省

Nanjing
025
11
蘇A
Wuxi
0510
7
蘇B
Xuzhou
0516
10
蘇C
Changzhou
0519
6
蘇D
Sūzhou
0512
9
蘇E/U
Nantong
0513
7
蘇F
Lianyungang
0518
6
蘇G
Huai'an
0517
7
蘇H
Yancheng
0515
9
蘇J
Yangzhou
0514
6
蘇K
Zhenjiang
0511
6
蘇L
Tàizhou
0523
6
蘇M
Suqian
0527
5
蘇N
注8:蘇U為蘇州市增補車牌代碼 [8]  。蘇州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太倉市的電話是區號後5開頭,原區號0520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浙江省

Hangzhou
0571
13
浙A
Ningbo
0574
10
浙B
Wenzhou
0577
12
浙C
Shaoxing
0575
6
浙D
Huzhou
0572
5
浙E
Jiaxing
0573
7
浙F
Jinhua
0579
9
浙G
Quzhou
0570
6
浙H
Tāizhou
0576
9
浙J
Lishui
0578
9
浙K
Zhoushan
0580
4
浙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安徽省

Hefei
0551
9
皖A/Q
Wuhu
0553
7
皖B/Q
Bengbu
0552
7
皖C
Huainan
0554
7
皖D
Maanshan
0555
6
皖E/Q
Huaibei
0561
4
皖F
Tongling
0562
4
皖G
Anqing
0556
10
皖H
Huangshan
0559
7
皖J
Fuyang
0558
8
皖K
Sùzhou
0557
5
皖L
Chuzhou
0550
8
皖M
Lu'an
0564
7
皖N
Xuancheng
0563
7
皖P
Chizhou
0566
4
皖R
Bozhou
0558
4
皖S
注9:皖Q為合肥市巢湖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市,馬鞍山市含山縣和縣(即原地級巢湖市)車牌代碼(已停發) [10]  。合肥市巢湖市、廬江縣區號改為0551後電話號碼8開頭;蕪湖市無為市區號改為0552後,馬鞍山市含山縣、和縣區號改為0555後電話號碼保持不變。原區號0565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福建省

Fúzhou
0591
13
閩A/K
Xiamen
0592
6
閩D
Zhangzhou
0596
11
閩E
Quanzhou
0595
12
閩C
Sanming
0598
11
閩G
Putian
0594
5
閩B
Nanping
0599
10
閩H
Longyan
0597
7
閩F
Ningde
0593
9
閩J
注10:閩K為福建省省直系統及福州市平潭縣(即“平潭綜合實驗區”)車牌代碼。金門縣行政區劃上屬泉州市,由台灣當局實際控制 [92]  。福州市連江縣馬祖鄉由台灣當局實際控制,詳見:連江縣(馬祖) [93-9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江西省

Nanchang
0791
9
贛A/M
Jiujiang
0792
13
贛G
Shangrao
0793
12
贛E
Fǔzhou
0794
11
贛F
Yíchun
0795
10
贛C
Ji'an
0796
13
贛D
Ganzhou
0797
18
贛B
Jingdezhen
0798
4
贛H
Pingxiang
0799
5
贛J
Xinyu
0790
2
贛K
Yingtan
0701
3
贛L
注11:贛M為江西省省直系統及南昌市增補車牌代碼 [12]  [9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山東省

Jinan
0531
12
魯A/S
Qingdao
0532
10
魯B/U
Zibo
0533
8
魯C
Zaozhuang
0632
6
魯D
Dongying
0546
5
魯E
Yantai
0535
11
魯F/Y
Weifang
0536
12
魯G/V
Jining
0537
11
魯H
Taian
0538
6
魯J
Weihai
0631
4
魯K
Rizhao
0633
4
魯L
Binzhou
0543
7
魯M
Dezhou
0534
11
魯N
Liaocheng
0635
8
魯P
Linyi
0539
12
魯Q/W
Heze
0530
9
魯R
注12:魯S為濟南市萊蕪區鋼城區(即原地級萊蕪市 [13]  和濟南市增補車牌代碼 [96]  ,濟南市萊蕪區、鋼城區區號改為0531後電話號碼7開頭,原區號0634 [14]  。魯U/V/Y分別為青島市、濰坊市、煙台市增補車牌代碼 [15-17]  。魯W為山東省直和臨沂市增補車牌代碼 [9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河南省

Zhengzhou
0371
12
豫A/V
Kaifeng
0371
9
豫B
Luoyang
0379
14
豫C
Pingdingshan
0375
10
豫D
Anyang
0372
9
豫E
Hebi
0392
5
豫F
Xinxiang
0373
12
豫G
Jiaozuo
0391
10
豫H
Puyang
0393
6
豫J
Xuchang
0374
6
豫K
Luohe
0395
5
豫L
Sanmenxia
0398
6
豫M
Shangqiu
0370
9
豫N
Zhoukou
0394
10
豫P
Zhumadian
0396
10
豫Q
Nanyang
0377
13
豫R
Xinyang
0376
10
豫S
注13:豫V為鄭州增補車牌代碼 [18]  。開封區號改為0371後電話號碼2開頭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湖北省

Wuhan
027
13
鄂A/W
Huangshi
0714
6
鄂B
Shiyan
0719
8
鄂C
Yichang
0717
13
鄂E
Xiangyang
0710
9
鄂F
Ezhou
0711
3
鄂G
Jingmen
0724
5
鄂H
Xiaogan
0712
7
鄂K
Jingzhou
0716
8
鄂D
Huanggang
0713
10
鄂J
Xianning
0715
6
鄂L
Suizhou
0722
3
鄂S
注14:鄂W為武漢市增補車牌代碼 [89]  。2020年4月8日,鄂州市華容區啓用027區號 [20]  ;2020年6月1日,鄂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啓用027固話區號,除0711-3830209繼續保留外,原0711開頭的號碼停用。鄂州市區號改為027後電話號碼6開頭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湖南省

Changsha
0731
9
湘A
Zhuzhou
0731
9
湘B
Xiangtan
0731
5
湘C
Hengyang
0734
12
湘D
Shaoyang
0739
12
湘E
Yueyang
0730
9
湘F
Changde
0736
9
湘J
Zhangjiajie
0744
4
湘G
Yiyang
0737
6
湘H
Loudi
0738
5
湘K
Chenzhou
0735
11
湘L
Yongzhou
0746
11
湘M
Huaihua
0745
12
湘N
注15:湘潭市、株洲市區號改為0731後電話號碼分別是5、2開頭 [22]  [9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廣東省

Guangzhou
020
11
粵A
Shaoguan
0751
10
粵F
Shenzhen
0755
9
粵B
Zhuhai
0756
3
粵C
Shantou
0754
7
粵D
Foshan
0757
5
粵E/X/Y
Jiangmen
0750
7
粵J
Zhanjiang
0759
9
粵G
Maoming
0668
5
粵K
Zhaoqing
0758
8
粵H
Huizhou
0752
5
粵L
Meizhou
0753
8
粵M
Shanwei
0660
4
粵N
Heyuan
0762
6
粵P
Yangjiang
0662
4
粵Q
Qingyuan
0763
8
粵R
Dongguan
0769
0
粵S
Zhongshan
0760
0
粵T
Chaozhou
0768
3
粵U
Jieyang
0663
5
粵V
Yunfu
0766
5
粵W
注16:粵X為佛山市順德區車牌代碼(已暫停發放),粵Y為佛山市南海區車牌代碼(已暫停發放) [23-24] 澳門大學橫琴校區位於珠海市香洲區橫琴鎮橫琴島 [25]  ,即“橫琴新區”)境內,由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管轄 [26]  。汕尾市城區東沙羣島 [27]  由台灣省高雄市旗津區實際管轄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廣西壯族自治區

Nanning
0771
12
桂A
Liuzhou
0772
10
桂B
Guilin
0773
17
桂C
Wuzhou
0774
7
桂D
Beihai
0779
4
桂E
Chongzuo
0771
7
桂F
Laibin
0772
4
桂G
Hezhou
0774
5
桂J
Yùlin
0775
7
桂K
Baise
0776
12
桂L
Hechi
0778
11
桂M
Qinzhou
0777
4
桂N
Fangchenggang
0770
4
桂P
Guigang
0775
5
桂R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海南省

Haikou
0898
4
瓊A
Sanya
0898
4
瓊B
Sansha
0898
2
瓊C
Danzhou
0898
0
瓊D/E
注17:瓊E為儋州市“幹衝區”新英灣區“三都區”(即“洋浦經濟開發區”)車牌代碼 [29]  。三亞市、儋州市區號改為0898後號碼分別是8、2開頭 [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四川省

Chengdu
028
20
川A/G/M
Mianyang
0816
9
川B
Zigong
0813
6
川C
Panzhihua
0812
5
川D
Luzhou
0830
7
川E
Deyang
0838
6
川F
Guanyuan
0839
7
川H
Suining
0825
5
川J
Neijiang
0832
5
川K
Leshan
0833
11
川L
Ziyang
028
3
川M
Yibin
0831
10
川Q
Nanchong
0817
9
川R
Dazhou
0818
7
川S
Yaan
0835
8
川T
Guang'an
0826
6
川X
Bazhong
0827
5
川Y
Meishan
028
6
川Z
注18:川G為成都市增補車牌代碼 [90]  。在成都市中,川M為簡陽市(原屬資陽市)車牌代碼 [91]  。資陽市、眉山市區號改為028後電話號碼分別是2、3開頭 [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貴州省

Guiyang
0851
10
貴A
Zunyi
0851
14
貴C
Liupanshui
0858
4
貴B
Anshun
0851
6
貴G
Bijie
0857
8
貴F
Tongren
0856
10
貴D
注19:遵義市、安順市區號改為0851後號碼分別是2、3開頭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雲南省

Kunming
0871
14
雲A
Qujing
0874
9
雲D
Yuxi
0877
9
雲F
Zhaotong
0870
11
雲C
Baoshan
0875
5
雲M
Lijiang
0888
5
雲P
Puer
0879
10
雲J
Lincang
0883
8
雲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西藏自治區

Lhasa
0891
8
藏A
Shigatse
0892
18
藏D
Qamdo
0895
11
藏B
Nyingchi
0894
7
藏G
Lhoka
0893
12
藏C
Nagqu
0896
10
藏E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陝西省

Xi'an
029
13
陝A/U
Baoji
0917
12
陝C
Xianyang
029
14
陝D/V
Tongchuan
0919
4
陝B
Weinan
0913
11
陝E
Yan'an
0911
12
陝J
Yúlin
0912
12
陝K
Hanzhong
0916
11
陝F
Ankang
0915
10
陝G
Shangluo
0914
7
陝H
注20:陝U為西安市增補車牌代碼 [33]  。陝V為咸陽市楊陵區(由“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實際管理)車牌代碼。咸陽市區號改為029後電話號碼3開頭 [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甘肅省

Lanzhou
0931
8
甘A
Jiayuguan
0937
0
甘B
Jinchang
0935
2
甘C
Baiyin
0943
5
甘D
Tianshui
0938
7
甘E
Wuwei
0935
4
甘H
Zhangye
0936
6
甘G
Pingliang
0933
7
甘L
Jiuquan
0937
7
甘F
Qingyang
0934
8
甘M
Dingxi
0932
7
甘J
Longnan
0939
9
甘K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青海省

Xining
0971
7
青A
Haidong
0972
6
青B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Yinchuan
0951
6
寧A
Shizuishan
0952
3
寧B
Wuzhong
0953
5
寧C
Guyuan
0954
5
寧D
Zhongwei
0955
3
寧E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Urumqi
0991
8
新A
Karamay
0990/0992
4
新J
Turpan
0995
3
新K
Hami
0902
3
新L
注21:0992為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區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黑龍江省

Da Hinggan Ling
0457
3
黑P
注22:此處大興安嶺地區的縣級行政區數暫不包含四個地區轄區(加格達奇區松嶺區新林區呼中區 [35]  ,上述四區雖設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但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官網顯示 [36]  。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松嶺區地權屬內蒙古自治區 [37]  ,位於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境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西藏自治區

Ngari
0897
7
藏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Aksu
0997
9
新N
Kashgar
0998
12
新Q
Hotan
0903
8
新R
Tarbagatay
0901/0992
7
新G
Altay
0906
7
新H
注23:塔城地區和阿勒泰地區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 [38]  。0992為塔城地區烏蘇市區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自治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吉林省

Yanbian
0433
8
吉H/K
注24:吉K為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車牌代碼 [86]  。詳見注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湖北省

Enshi
0718
8
鄂Q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湖南省

Xiangxi
0743
8
湘U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四川省

Ngawa
0837
13
川U
Garzê
0836
18
川V
Liangshan
0834
17
川W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貴州省

Qiandongnan
0855
16
貴H
Qiannan
0854
12
貴J
Qianxinan
0859
8
貴E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雲南省

Chuxiong
0878
10
雲E
Honghe
0873
13
雲G
Wenshan
0876
8
雲H
Xishuangbanna
0691
3
雲K
Dali
0872
12
雲L
Dehong
0692
5
雲N
Nujiang
0886
4
雲Q
Diqing
0887
3
雲R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甘肅省

Linxia
0930
8
甘N
Gannan
0941
8
甘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青海省

Hainan
0974
5
青E
Haibei
0970
4
青C
Haixi
0977/0979
5
青H
Huangnan
0973
4
青D
Golog
0975
6
青F
Yushu
0976
6
青G
注25: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海晏縣西海鎮而不是三角城鎮(海晏縣人民政府駐地)。0979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區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Ili
0992/0999
11
新D/F
Bortala
0909
4
新E
Changji
0994
7
新B
Bayingol
0996
9
新M
Kizlisu
0908
4
新P
注26:此處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下轄縣級行政區數目為自治州直轄的縣級行政區 [38]  。0992和新D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奎屯市區號和車牌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

  • 內蒙古自治區
Hinggan
0482
6
蒙F
Xilingol
0478
12
蒙H
Alxa
0483
3
蒙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變更情況

注27:以下行政區劃變更時間除部分為省級政府機關批准時間外,均以國務院批准時間為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72年

二月二十三日,設立銀北地區,轄原自治區直轄的石嘴山市平羅、陶樂、賀蘭3縣。自治區直轄的永寧縣劃歸銀川市
三月九日,大同市陽泉市改由省直轄。
三月二十日,宜昌地區神農架林區改由省直轄。
十一月六日,將遼南地區的海城縣劃歸鞍山市領導 [4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73年

二月十七日,將鄖陽地區十堰市改由省直接領導。
二月二十五日,將蕪湖地區蕪湖市改由省直接領導。
六月五日,將莆田地區的閩侯縣劃歸福州市領導。將晉江地區的同安縣劃歸廈門市領導。
七月七日,將天津地區的薊縣寶坻武清靜海寧河五個縣劃歸天津市領導。
十二月二日,天津地區更名為廊坊地區。
十二月十六日,設立舞鋼工區辦事處(地級),以舞陽縣的楊莊、八台、武功、棗林、尚莊、尹集6公社為其行政區域 [4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74年

二月二十一日,徽州地區太平縣劃歸池州地區。
十一月十三日,池州地區銅陵縣劃歸銅陵市 [4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75年

一月三十日,設立吐魯番地區,將烏魯木齊市吐魯番托克遜2縣和哈密地區鄯善縣劃歸吐魯番地區領導。
三月二十四日,佛山地區的番禺縣,惠陽地區增城縣龍門縣韶關地區新豐縣劃歸廣州市
五月二日,設立濟源工區辦事處(地級),轄新鄉專區濟源縣
七月九日,晉東南地區的長治市改由省直轄。
八月三十日,伊克昭盟海勃灣市和巴彥淖爾盟烏達市合併,設立烏海市,由自治區管轄。
十一月八日,將呂梁地區的婁煩縣劃歸太原市揚州地區的六合縣劃歸南京市
十一月九日,瀋陽地區的遼中新民2縣劃歸瀋陽市領導。遼南地區的金縣復縣新金3縣和丹東市的莊河縣劃歸旅大市領導。瀋陽地區的台安縣劃歸鞍山市領導。 瀋陽地區的新賓清原2縣劃歸撫順市領導。丹東市的桓仁縣劃歸本溪市。撤銷錦州專區,將錦西、興城、綏中、錦縣北鎮黑山義縣7縣劃歸錦州市領導。遼南地區的營口蓋縣2縣和省直轄的盤山縣劃歸營口市。瀋陽地區更名為鐵嶺地區。撤銷盤錦地區。撤銷遼南地區。
十二月十九日,孝感地區的漢陽縣,咸寧地區武昌縣劃歸武漢市
十一月二十二日,韶關地區曲江縣劃歸韶關市。原由韶關地區領導的韶關市汕頭地區領導的汕頭市佛山地區領導的佛山江門2市,湛江地區領導的湛江茂名2市和原由海南行署領導的海口市均改由省直轄 [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76年

一月二日,設立石河子地區,將石河子市塔城地區的沙灣縣;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劃歸石河子地區領導。
二月六日,綿陽地區潼南縣劃歸江津地區領導。
五月十四日,省直轄的神農架林區劃歸鄖陽地區
十一月十二日,洛陽市孟津縣劃歸洛陽地區 [4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77年

一月二十日,將阜陽地區的鳳台縣劃歸淮南市領導。將宿縣地區濉溪縣劃歸淮北市領導。
五月三十日,撤銷舞鋼工區辦事處,併入平頂山市。撤銷濟源工區辦事處,所屬的濟源縣劃歸新鄉地區。
七月二十八日,邵陽市升格為地級市,由省直轄。
九月二十四日,温江地區的金堂、雙流兩縣劃歸成都市江津地區的江北縣劃歸重慶市
九月二十九日,設立漣源地區,轄邵陽地區冷水江市漣源雙峯邵東新邵、新化5縣。
十月二十八日,開封專區蘭考縣劃歸商丘地區 [4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78年

三月三十一日,石家莊地區的石家莊市唐山地區的唐山市改由省直轄。
八月十五日,撤銷石河子地區石河子市改由自治區直轄。原石河子地區的沙灣縣劃歸塔城地區瑪納斯縣劃歸昌吉回族自治州
十月十九日,由省直轄的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委託黃南藏族自治州代管。設立海東地區。轄原由省直轄的湟中縣湟源縣、民和縣、樂都縣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平安縣
十月四日,撤銷西昌地區。將西昌地區的米易縣鹽邊縣劃歸渡口市領導;將西昌地區的西昌縣寧南縣鹽源彝族自治縣會東縣木裏藏族自治縣、會理縣、德昌縣冕寧縣劃歸涼山彝族自治州管轄。
十一月十七日,將泰安地區章丘長清兩縣劃歸濟南市領導。將煙台地區的即墨縣昌濰地區膠南縣膠縣(大部)劃歸青島市領導。將濟寧地區的滕縣劃歸棗莊市領導 [4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79年

一月二十日,撤銷牡丹江地區
三月五日,撤銷寶安縣,設立地級深圳市。撤銷珠海縣,設立地級珠海市
六月二十一日,沙市市、宜昌市、襄樊市升格為地級市
七月十日,井岡山地區恢復為吉安地區
九月二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代管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改由自治區直接管轄。撤銷伊犁地區,所屬縣市劃歸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接管轄。
九月七日,將地級新鄉市改為縣級市,由新鄉地區管轄。將地級安陽市改為縣級市,由安陽地區管轄。
十一月四日,安慶市升格為地級市
十一月六日,恢復牡丹江地區
十一月十六日,將內江地區榮縣劃歸自貢市管轄。
十二月五日,將咸寧地區鄂城市、鄂城縣劃歸黃岡地區管轄。
十二月十四日,安達市更名為大慶市伊春市改由省直轄。撤銷伊春地區,所屬的嘉蔭縣鐵力縣劃歸伊春市管轄。
十二月十五日,咸寧地區武昌縣和孝感地區漢陽縣劃歸武漢市管轄。
十一月十六日,將渭南地區耀縣劃歸銅川市管轄 [4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80年

一月二十九日,蕪湖地區更名為宣城地區,將徽州地區寧國縣劃歸宣城地區,將原蕪湖地區蕪湖縣劃歸蕪湖市。撤銷池州地區,將貴池、東至二縣劃歸安慶地區,將青陽縣劃歸宣城地區,將太平、石台二縣劃歸徽州地區
二月二十日,湘潭市衡陽市邵陽市升格為地級市
三月二十八日,九江市升格為地級市
五月十二日,將西安市臨潼縣劃歸渭南地區管轄。
七月二十六日,恢復興安盟,轄原呼倫貝爾盟的突泉縣扎賚特旗科爾沁右翼前旗、及原哲里木盟的科爾沁右翼中旗和新恢復的烏蘭浩特市
八月十八日,商丘地區的蘭考縣劃歸開封地區 [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81年

二月九日,旅大市更名為大連市。設立地級金昌市,以武威地區永昌縣的金川鎮和寧遠堡、雙灣2公社為其行政區域。
五月七日,桂林地區陽朔縣劃歸桂林市
五月二十七日,昌濰地區更名為濰坊地區。
六月三十日,黔陽地區更名為懷化地區。
七月一日,江津地區更名為永川地區
九月二十一日,撤銷興義地區,設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0] 
九月二十二日,撤銷温州地區,將永嘉樂清平陽泰順文成瑞安蒼南7縣劃歸温州市領導 [5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82年

二月六日,克拉瑪依市升格為地級市
三月十日,新鄉市升格為地級市
八月二日,恢復德惠地區,將長春市德惠農安榆樹九台雙陽五縣劃歸該地區管轄。恢復永吉地區,將吉林市永吉舒蘭蛟河樺甸磐石五縣劃歸該地區管轄。
八月十三日,將寧波地區鎮海縣劃歸寧波市管轄。
十一月十日,設立地級東營市,以利津縣的六合公社,墾利縣黃河下游的孤島地區、史口、辛店公社、勝利公社的茶坡大隊、高蓋公社的辛鎮、孫家、張營、王營、韓家6個大隊,廣饒縣的牛莊、油郭、辛集、六户4個公社,沾化縣的新户、四扣、火和、太平4個公社,博興縣的龍居公社和喬莊公社的老於、王家、劉家3個大隊為其行政區域。
十二月十一日,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 [5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83年

一月十八日,撤銷鎮江地區,設立地級鎮江市,將丹徒丹陽揚中句容四縣劃歸該市管轄。將高淳溧水二縣劃歸南京市管轄。將武進、金壇溧陽三縣劃歸常州市管轄。將宜興縣劃歸無錫市管轄。撤銷淮陰地區,設立地級淮陰市,將淮陰、沭陽、洪澤、灌南、泗洪、漣水宿遷、淮安、泗陽、盱眙金湖十一縣劃歸淮陰市管轄。將灌雲縣劃歸連雲港市管轄。撤銷鹽城地區,設立地級鹽城市。撤銷揚州地區,設立地級揚州市。撤銷徐州地區,將銅山豐縣沛縣、邳縣、睢寧新沂六縣劃歸徐州市管轄。東海贛榆二縣劃歸連雲港市管轄。撤銷南通地區,劃歸南通市管轄。撤銷蘇州地區,將江陰無錫二縣劃歸無錫市管轄。吳縣吳江崑山太倉沙洲五縣劃歸蘇州市管轄。撤銷常熟縣,設立縣級常熟市,由蘇州市代管。
二月八日,撤銷湘潭地區,將攸縣茶陵酃縣醴陵四縣劃歸株洲市管轄。將湘潭湘鄉二縣劃歸湘潭市管轄。將瀏陽縣益陽地區寧鄉縣劃歸長沙市管轄。撤銷衡陽地區,將衡陽衡山衡南衡東常寧祁東六縣和郴州地區耒陽縣、安仁縣劃歸衡陽市管轄。將祁陽縣劃歸零陵地區管轄。撤銷婁底地區,將雙峯縣、漣源縣劃歸湘潭市,將邵東縣新邵縣劃歸邵陽市
二月二十八日,撤銷岳陽地區,設立地級岳陽市,將汨羅縣、平江縣華容縣臨湘縣劃歸岳陽市湘陰縣劃歸長沙市。撤銷邵陽地區,劃歸邵陽市
三月三日,撤銷唐山地區,將豐潤豐南灤縣灤南、玉田、遵化遷西遷安唐海九縣劃歸唐山市管轄;秦皇島市升格為地級市,將撫寧昌黎盧龍樂亭四縣和承德地區的青龍縣劃歸秦皇島市管轄。撤銷温江地區,劃歸成都市管轄。撤銷永川地區,劃歸重慶市管轄。將宜賓地區的富順縣劃歸自貢市管轄。瀘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將宜賓地區瀘縣、納溪、合江古藺敍永五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四月二十八日,撤銷莆田地區,將閩清永泰福清長樂、平潭五縣劃歸福州市管轄,將莆田仙遊二縣劃歸晉江地區管轄。將寧德地區連江羅源二縣劃歸福州市管轄。撤銷三明地區,設立地級三明市
五月五日,將秦皇島市樂亭縣劃歸唐山市管轄。
七月十三日,恢復婁底地區,將婁底市、冷水江市湘潭市雙峯縣、漣源縣劃歸婁底地區。恢復岳陽地區,將原岳陽地區劃歸岳陽市長沙市的5縣劃回岳陽地區。恢復邵陽地區,將原邵陽地區劃歸邵陽市的8縣劃回邵陽地區。將衡陽市安仁縣劃歸郴州地區管轄。
七月二十七日,撤銷寧波地區,劃歸寧波市管轄。撤銷嘉興地區,設立地級湖州市。將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劃歸湖州市管轄。嘉興市升格為地級市,將嘉善平湖海寧海鹽桐鄉五縣劃歸嘉興市管轄。撤銷紹興地區,設立地級紹興市。將撫州地區進賢縣和宜春地區安義縣劃歸南昌市管轄。將上饒地區樂平縣劃歸景德鎮市管轄。撤銷新餘縣,恢復地級新餘市,將宜春地區分宜縣劃歸新餘市管轄。鷹潭市升格為地級市,將上饒地區貴溪餘江二縣劃歸鷹潭市管轄。撤銷九江地區,劃歸九江市管轄。將贛州地區廣昌縣劃歸撫州地區管轄。
七月二十八日,將晉中地區平定盂縣二縣劃歸陽泉市管轄。將晉東南地區長治潞城二縣劃歸長治市管轄。忻縣地區更名為忻州地區。
八月十九日,將孝感地區黃陂縣和黃岡地區新洲縣劃歸武漢市管轄。撤銷襄陽地區,將襄陽棗陽宜城南漳保康谷城六縣劃歸襄樊市管轄。撤銷隨縣,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隨州市。撤銷光化縣,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老河口市。隨州市和老河口市由襄樊市代管。荊門市升格為地級市。撤銷荊門縣,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荊門市。撤銷縣級鄂城市、鄂城縣,設立地級鄂州市,以原鄂城市、鄂城縣黃岡縣黃州鎮為其行政區域。鄖陽地區神農架林區改由省直接管轄。撤銷恩施地區,設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八月三十日,撤銷四平地區四平市遼源升格為地級市;將懷德梨樹雙遼伊通四縣劃歸四平市管轄,將東豐縣劃歸遼源市管轄。撤銷德惠地區,劃歸長春市管轄。撤銷永吉地區,劃歸吉林市管轄。撤銷煙台地區,設立地級煙台市,將萊西縣劃歸青島市管轄,威海市煙台市代管。撤銷濰坊地區,設立地級濰坊市,將昌邑昌樂安丘高密諸城五蓮臨朐益都壽光九縣劃歸濰坊市。將平度縣劃歸青島市管轄。撤銷濟寧地區,設立地級濟寧市,將兗州曲阜鄒縣嘉祥金鄉魚台微山七縣劃歸濟寧市,將泗水汶上二縣劃歸泰安地區管轄。將惠民地區桓台縣劃歸淄博市管轄,將廣饒縣劃歸東營市管轄。
九月一日,撤銷開封地區,將鞏縣、新鄭密縣登封中牟五縣劃歸鄭州市管轄。將蘭考尉氏通許杞縣、開封五縣劃歸開封市管轄。撤銷安陽地區,設立地級安陽市。撤銷濮陽縣,設立地級濮陽市,將安陽地區內黃滑縣清豐南樂長垣範縣台前七縣劃歸濮陽市管轄。將許昌地區寶豐、魯山、葉縣三縣劃歸平頂山市管轄。將洛陽地區新安偃師孟津三縣劃歸洛陽市管轄。將新鄉地區修武博愛二縣劃歸焦作市管轄,將汲縣、新鄉二縣劃歸新鄉市管轄。
九月三日,撤銷牡丹江地區,將雞東縣劃歸雞西市管轄。將海林林口寧安穆稜東寧虎林密山七縣和綏芬河市劃歸牡丹江市管轄。
九月九日,將瀘州市古藺敍永二縣劃歸宜賓地區管轄。將曲靖地區宜良嵩明二縣、路南彝族自治縣楚雄彝族自治州祿勸縣劃歸昆明市管轄。將渭南地區的臨潼藍田二縣和咸陽地區的户縣周至高陵三縣劃歸西安市管轄。撤銷咸陽地區,設立地級咸陽市,將興平三原禮泉涇陽乾縣永壽彬縣、長武、旬邑淳化十縣和寶雞市武功縣楊陵區劃歸咸陽市管轄。將延安地區宜君縣劃歸銅川市管轄。
十月八日,佳木斯市七台河市升格為地級市,將合江地區勃利縣劃歸七台河市管轄。將巢湖地區肥東縣六安地區肥西縣劃歸合肥市管轄。將宣城地區繁昌南陵青陽三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將當塗縣劃歸馬鞍山市管轄。將宿縣地區懷遠、固鎮、五河三縣劃歸蚌埠市管轄。將桂林地區臨桂縣劃歸桂林市管轄。將梧州地區蒼梧縣劃歸梧州市管轄。北海市升格為地級市。恢復林芝地區,將拉薩市墨脱米林林芝工布江達四縣、昌都地區波密、察隅二縣和山南地區朗縣劃歸該地區管轄。恢復江孜地區,將日喀則地區亞東康馬崗巴江孜仁布、白朗六縣和山南地區浪卡子縣劃歸該地區管轄。
十月十日,撤銷昭烏達盟,設立地級赤峯市
十一月十五日,將石家莊地區井陘獲鹿二縣劃歸石家莊市管轄。邯鄲市升格為地級市,將邯鄲地區邯鄲縣劃歸邯鄲市管轄。邢台市保定市升格為地級市,將保定地區滿城縣劃歸保定市管轄。張家口市升格為地級市,將張家口地區宣化縣劃歸張家口市管轄。承德市升格為地級市,將承德地區承德縣劃歸承德市管轄。滄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將滄州地區滄縣劃歸滄州市管轄。
十二月二十二日,撤銷韶關地區,將南雄始興仁化樂昌翁源英德陽山、連縣八縣和乳源連南連山三自治縣劃歸韶關市管轄,將清遠、佛岡二縣劃歸廣州市管轄。撤銷佛山地區,將南海三水順德高明四縣劃歸佛山市管轄,將開平台山恩平、新會、鶴山五縣劃歸江門市管轄。將斗門縣劃歸珠海市管轄。撤銷汕頭地區,將澄海潮陽揭陽、揭西、普寧、惠來、饒平南澳八縣劃歸汕頭市管轄,將海豐陸豐二縣劃歸惠州地區管轄。撤銷湛江地區,將徐聞海康廉江、遂溪、吳川五縣劃歸湛江市管轄,將高州化州信宜電白四縣劃歸茂名市管轄,將陽江陽春二縣劃歸江門市管轄 [5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84年

六月五日,撤銷盤山縣,設立盤錦市(地級)。將營口市大窪縣劃歸盤錦市
六月三十日,鐵嶺市朝陽市升為省轄市
十一月二十八日,撤銷德陽縣的建制,將德陽縣的行政區域劃歸德陽市
十二月十五日,撤銷嫩江地區,劃歸齊齊哈爾市管轄。撤銷合江地區,劃歸佳木斯市管轄 [5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85年

二月四日,撤銷通化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通化市升格為地級市。渾江市升格為地級市,並將通化地區的撫松、靖宇2縣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劃歸渾江市管轄。撤銷海龍縣,設立梅河口市(地級),以原海龍縣的行政區域為梅河口市的行政區域,並將通化地區輝南柳河2縣劃歸梅河口市管轄。撤銷懷德縣,設立公主嶺市(地級),以原懷德縣的行政區域為公主嶺市的行政區域,並將四平市的伊通縣劃歸公主嶺市管轄。
二月八日,撤銷綿陽地區。綿陽市升格為地級市。撤銷廣元縣,設立廣元市(地級),將原綿陽地區的旺蒼、青川、劍池3縣劃歸廣元市管轄。撤銷遂寧縣,設立遂寧市(地級),將原綿陽地區的蓬溪、射洪兩縣劃歸遂寧市管轄。
二月十一日,撤銷內江地區,內江市升格為地級市。撤銷樂山地區,樂山市升格為地級市
三月二十七日,撤銷泰安地區泰安市升為地級市,實現市管縣體制。將原泰安地區寧陽肥城東平3縣劃歸泰安市新泰市、萊蕪市由泰安市代管;汶上縣泗水縣劃歸濟寧市管轄;平陰縣劃歸濟南市管轄。
四月三十日,撤銷晉東南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晉城市升為地級市,將原晉東南地區的沁水陽城高平陵川4縣劃歸晉城市管轄。將原晉東南地區的襄垣屯留平順黎城壺關長子武鄉沁縣、沁源9縣劃歸長治市管轄。
五月十四日,撤銷晉江、龍溪兩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泉州市升為地級市,將原晉江地區劃歸泉州市管轄。漳州市升為地級市,將原龍溪地區劃歸漳州市管轄。將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將天水地區的西和縣禮縣劃歸隴南地區;將天水地區的漳縣和原武都地區的岷縣劃歸定西地區。恢復白銀市(地級)。將蘭州市白銀區定西地區皋蘭縣的強灣、武川、水川3個鄉劃歸白銀市,設立白銀區;將定西地區靖遠縣寶積鎮和寶積、水泉、共和、種田、復興等53個鄉劃歸白銀市,設立平川區。同時將定西地區皋蘭縣靖遠縣和武威地區的景泰縣劃歸白銀市管轄。
五月十五日,撤銷金華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金華市衢州市升為地級市,將原金華地區的龍游開化常山江山等4縣劃歸衢州市管轄。
六月四日,將宜賓地區的古藺敍永兩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七月八日,撤銷天水地區。天水市升為地級市。將原天水地區的徽縣兩當縣劃歸隴南地區管轄。
九月九日,將南充地區的蒼溪縣劃歸廣元市管轄。
十二月十九日,將公主嶺市改為縣級市,將伊通縣劃歸四平市管轄。將梅河口市改為縣級市,將輝南柳河2縣劃歸通化市管轄 [5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86年

一月十八日,撤銷新鄉地區,將輝縣、獲嘉、原陽延津封丘5縣劃歸新鄉市管轄;將武陟温縣、泌陽、孟縣、濟源5縣劃歸焦作市管轄。撤銷許昌地區,許昌漯河兩市升為地級市。將禹縣、長葛、許昌、鄢陵4縣劃歸許昌市管轄;將舞陽臨潁偃師3縣劃歸漯河市管轄;將郟縣、襄城2縣劃歸平頂山市管轄。撤銷洛陽地區三門峽市升為地級市,將澠池陝縣靈寶、盧氏4縣劃歸三門峽市管轄,義馬市(縣級)由三門峽市代管,將欒川嵩縣汝陽、宜陽、伊川洛寧6縣劃歸洛陽市管轄,將臨汝縣劃歸平頂山市管轄。將安陽市浚縣淇縣劃歸鶴壁市管轄。將濮陽市的滑縣內黃2縣劃歸安陽市管轄,將長垣縣劃歸新鄉市管轄。
一月二十七日,撤銷岳陽地區,劃歸岳陽市管轄。撤銷邵陽地區,劃歸邵陽市管轄。
四月五日,將石家莊地區的正定欒城2縣劃歸石家莊市領導。將邯鄲地區的武安縣劃歸邯鄲市領導。將保定地區的清苑縣劃歸保定市領導。將滄州地區的青縣劃歸滄州市領導。將邢台地區邢台縣劃歸邢台市領導。
五月三十一日,海口市升格為地級市
九月十二日,撤銷江孜地區,將江孜地區所轄的亞東、康馬、崗巴江孜仁布白朗6縣劃歸日喀則地區浪卡子縣劃歸山南地區 [5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87年

一月二十三日,撤銷舟山地區,設立舟山市(地級)。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
五月十三日,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白銀市景泰縣行政區進行劃界。
五月二十一日,欽州地區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六月十日,撤銷徽州地區,設立黃山市(地級);將石台縣劃歸安慶地區旌德縣績溪縣劃歸宣城地區
六月十五日,威海市升格為地級市。
七月二十四日,阿壩藏族自治州更名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十一月六日,將佳木斯市集賢縣劃歸雙鴨山市管轄。將佳木斯市蘿北縣綏濱縣劃歸鶴崗市管轄。
十一月二十日,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原自治州所轄市縣繼續享受少數民族地區各項優惠政策。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市下暫不設區) [5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88年

一月七日,撤銷肇慶地區肇慶市升格為地級市。撤銷惠陽地區,將惠州市升為地級市。撤銷梅縣地區,設立梅州市(地級)。設立汕尾市(地級),將新設立的陸河縣和原惠陽地區海豐縣陸豐縣劃歸汕尾市管轄。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地級)。將原惠陽地區的紫金連平和平龍川4縣劃歸河源市管轄。撤銷陽江縣,設立陽江市(地級)。將新設立的陽西縣江門市的陽春縣劃歸陽江市管轄。撤銷清遠縣,設立清遠市(地級)。將廣州市佛岡縣韶關市英德陽山、連縣、連山、連南5個縣及劃歸清遠市管轄。將東莞中山兩個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將廣州市的新豐縣劃歸韶關市管轄。
一月二十三日,撤銷常德地區,常德市升格為地級市
三月二十四日,撤銷雁北地區朔縣平魯縣,設立朔州市(地級)。將雁北地區的山陰縣劃歸朔州市管轄。
四月十三日,撤銷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
五月十八日,將大庸市升為地級,將原常德市慈利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桑植縣劃歸大庸市。
八月十七日,撤銷安慶地區和原安慶市,實現地市合併。設立池州地區,轄貴池市和原安慶地區的東至、石台二縣以及蕪湖市青陽縣(含九華山風景區)。
九月十三日,撤銷廊坊地區和廊坊市,設立廊坊市(地級),實現地市合併。
十月二十四日,建陽地區更名為南平地區 [5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89年

六月十二日,錦西市升為地級市。將錦州市葫蘆島區南票區劃歸錦西市管轄,將錦州市綏中縣朝陽市建昌縣劃歸錦西市。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
十二月二日,將德州地區濟陽縣商河縣劃歸濟南市。將惠民地區高青縣臨沂地區沂源縣劃歸淄博市管轄。菏澤地區梁山縣劃歸濟寧市管轄 [5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91年

十二月七日,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撤銷揭陽縣,設立揭陽市(地級) [6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92年

一月二十三日,丹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劃歸鞍山市
二月十二日,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
六月六日,撤銷白城地區扶余市,設立松原市(地級)。
六月二十日,吉安地區蓮花縣劃歸萍鄉市
七月六日,撤銷宜昌地區,劃歸宜昌市。。
十一月二十二日,萊蕪市升格為地級市
十二月十一日,撤銷萬縣地區,設立萬縣市(地級)。
十二月十二日,鐵嶺市康平縣法庫縣劃歸瀋陽市
十二月二十日,撤銷滁縣地區,設立滁州市(地級) [6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93年

二月八日,撤銷黑河地區,設立黑河市(地級)。
四月四日,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撤銷孝感地區,設立孝感市(地級)。
五月二十三日,撤銷防城各族自治縣,設立防城港市(地級)。將欽州地區上思縣劃歸防城港市
六月十四日,撤銷白城地區,設立白城市(地級)。牡丹江市虎林縣劃歸雞西市管轄。
六月十九日,撤銷石家莊地區,實行地、市合併。撤銷張家口地區,實行地、市合併。撤銷滄州地區,實行地、市合併。撤銷邯鄲地區,實行地、市合併。撤銷邢台地區,實行地、市合併。撤銷承德地區,實行地、市合併。
六月二十五日,撤銷雁北地區。將原雁北地區管轄的左雲大同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丘7縣劃歸大同市領導;將原雁北地區管轄的懷仁右玉應縣3縣劃歸朔州市領導。
七月五日,佳木斯市饒河縣劃歸雙鴨山市管轄。設立廣安地區。廣安地區轄南充地區的華鎣市廣安縣嶽池縣武勝縣和達縣地區的鄰水縣。撤銷南充地區,設立南充市(地級)。設立巴中地區。巴中地區轄達縣地區的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將達縣地區更名為達川地區 [6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94年

一月三十一日,將渾江市更名為白山市
四月四日,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
四月五日,調整肇慶市行政區劃,將雲浮市升格為地級市。將肇慶市新興縣鬱南縣羅定市劃歸雲浮市管轄。
四月七日,撤銷益陽地區,設立益陽市(地級)。
六月二十八日,撤銷欽州地區,設立地級欽州市
七月一日,撤銷南陽地區,設立地級南陽市
八月二十二日,撤銷台州地區,設立台州市(地級)。
九月五日,撤銷南平地區,設立地級南平市
九月二十日,錦西市更名為葫蘆島市
九月二十九日,撤銷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實行地、市合併。撤銷荊州地區和沙市市,設立荊沙市(地級)。原荊州地區的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由省直轄。
十二月十七日,保定地區保定市合併,組建新的地級保定市。撤銷德州地區,設立地級德州市。撤銷臨沂地區,設立地級臨沂市。撤銷郴州地區,設立郴州市(地級)。撤銷渭南地區,設立地級渭南市 [6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95年

七月二十一日,將安順地區的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清鎮市劃歸貴陽市管轄。
十月二十七日,貴港市升格為地級市
十一月五日,撤銷涪陵地區,設立地級涪陵市
十一月二十一日,將烏蘭察布盟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撤銷零陵地區,設立地級永州市
十二月二十三日,撤銷黃岡地區,設立地級黃岡市 [6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96年

一月一日,撤銷阜陽地區,設立地級阜陽市
二月二十一日,撤銷漢中地區,設立地級漢中市
五月十八日,將烏蘭察布盟武川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將烏蘭察布盟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劃歸包頭市管轄。
五月三十一日,撤銷衡水地區,設立地級衡水市
七月十九日,調整揚州市行政區劃。撤銷縣級泰州市,設立地級泰州市,將揚州市代管的泰興姜堰靖江興化4個縣級市劃歸泰州市代管。調整淮陰市行政區劃。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將淮陰市的沭陽、泗陽、泗洪3個縣劃歸宿遷市管轄。
八月十一日,松花江地區哈爾濱市合併,組建新的地級哈爾濱市。
十月五日,撤銷宜賓地區,設立地級宜賓市
十一月五日,撤銷延安地區,設立地級延安市
十一月二十日,撤銷龍巖地區,設立地級龍巖市
十二月二日,將荊州市管轄的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和將荊州市代管的鍾祥市劃歸荊門市代管。將咸寧地區管轄的陽新縣劃歸黃石市管轄 [6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97年

二月二十七日,梧州地區更名為賀州地區。
三月十四日,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
四月二十二日,撤銷玉林地區,設立地級玉林市
五月六日,撤銷曲靖地區,設立地級曲靖市
五月三十日,設立眉山地區,管轄從原樂山市劃出的眉山、洪雅、丹稜、彭山仁壽青神6個縣。
六月十日,撤銷商丘地區,設立地級商丘市。撤銷遵義地區,設立地級遵義市
七月三十一日,將平頂山市襄城縣劃歸許昌市管轄。濟源市改由省直轄。
八月二十九日,撤銷聊城地區,設立地級聊城市
十月二十一日,撤銷懷化地區,設立地級懷化市
十二月十三日,撤銷玉溪地區,設立地級玉溪市 [6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98年

二月二十六日,調整內江市行政區劃,設立資陽地區,將內江市安嶽樂至2個縣和代管的資陽簡陽2個市(縣級)劃歸資陽地區管轄。
五月十一日,撤銷銀南地區,設立地級吳忠市
六月九日,撤銷信陽地區,設立地級信陽市
七月三十一日,撤銷廣安地區,設立地級廣安市。
十二月六日,撤銷宿縣地區,設立地級宿州市。撤銷咸寧地區,設立地級咸寧市。撤銷地級東川市,設立昆明市東川區;將曲靖市管轄的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劃歸昆明市管轄。
十二月九日,桂林市桂林地區合併,組建新的桂林市(地級) [6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1999年

一月十三日,撤銷哲里木盟,設立地級通遼市
一月二十日,撤銷婁底地區,設立地級婁底市
六月二十日,撤銷達川地區,設立地級達州市
七月九日,撤銷巢湖地區,設立地級巢湖市。
九月二日,撤銷六安地區,設立地級六安市
九月二十四日,撤銷晉中地區,設立地級晉中市
十一月十四日,撤銷寧德地區,設立地級寧德市
十二月五日,撤銷榆林地區,設立地級榆林市;將海東地區湟中縣湟源縣劃歸西寧市管轄。
十二月二十八日,撤銷綏化地區,設立地級綏化市 [6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00年

五月十一日,撤銷吉安地區,設立地級吉安市
五月二十日,撤銷麗水地區,設立地級麗水市
五月二十一日,調整阜陽市的行政區劃,將阜陽市管轄的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劃歸新設立的地級亳州市管轄。撤銷縣級亳州市設立地級亳州市。
五月二十二日,撤銷宜春地區,設立地級宜春市
六月八日,撤銷周口地區,設立地級周口市。撤銷駐馬店地區,設立地級駐馬店市
六月十日,撤銷濱州地區,設立地級濱州市。撤銷眉山地區,設立地級眉山市
六月十四日,撤銷雅安地區,設立地級雅安市。撤銷運城地區,設立地級運城市。撤銷巴中地區,設立地級巴中市。撤銷忻州地區,設立地級忻州市。撤銷資陽地區,設立地級資陽市
六月二十三日,撤銷臨汾地區,設立地級臨汾市。撤銷安順地區,設立地級安順市。撤銷安康地區,設立地級安康市。撤銷撫州地區,設立地級撫州市。撤銷上饒地區,設立地級上饒市。撤銷菏澤地區,設立地級菏澤市
六月二十五日,撤銷縣級隨州市,設立地級隨州市。撤銷池州地區,設立地級池州市。撤銷宣城地區,設立地級宣城市
十二月二十一日,將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
十二月三十日,撤銷保山地區,設立地級保山市 [6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01年

一月十三日,撤銷昭通地區,設立地級昭通市
二月二十六日,撤銷伊克昭盟,設立地級鄂爾多斯市
五月九日,撤銷武威地區,設立地級武威市
七月七日,撤銷固原地區,設立地級固原市
八月三十一日,撤銷商洛地區,設立地級商洛市
十月十日,撤銷呼倫貝爾盟,設立地級呼倫貝爾市 [7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02年

三月一日,撤銷張掖地區,設立地級張掖市
六月二日,撤銷百色地區,設立地級百色市。撤銷平涼地區,設立地級平涼市
六月十八日,撤銷賀州地區,設立地級賀州市。撇銷河池地區,設立地級河池市。撤銷酒泉地區,設立地級酒泉市
六月二十二日,撤銷慶陽地區,設立地級慶陽市
九月二十九日,撤消柳州地區,設立地級來賓市。將原柳州地區的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
十二月二十三日,撤銷南寧地區,設立地級崇左市。將原南寧地區管轄的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劃歸南寧市管轄。
十二月二十六日,撤銷麗江地區,設立地級麗江市 [7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03年

四月四日,撤銷定西地區,設立地級定西市
十月二十三日,撤銷呂梁地區,設立地級呂梁市
十月三十日,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
十二月一日,撤銷巴彥淖爾盟,設立地級巴彥淖爾市。撤銷烏蘭察布盟,設立地級烏蘭察布市
十二月二十六日,撤銷臨滄地區,設立地級臨滄市
十二月三十一日,撤銷吳忠市中衞縣,設立地級中衞市並劃入吳忠市中寧縣固原市海原縣 [7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04年

一月十一日,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 [7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07年

一月二十一日,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
六月三十日,撤銷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烏魯木齊市東山區,設立烏魯木齊市米東區 [7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08年

八月十四日,將寶雞市扶風縣揉谷鄉劃歸咸陽市楊陵區管轄。 [7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10年

十一月二十六日,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7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11年

七月十四日,撤銷地級巢湖市,撤銷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與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無為縣劃歸蕪湖市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
十月二十二日,撤銷畢節地區,設立地級畢節市。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市 [7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12年

六月二十一日,撤銷西沙羣島、南沙羣島、中沙羣島辦事處,設立地級三沙市 [7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13年

二月八日,撤銷海東地區,設立地級海東市 [7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14年

十月二十日,撤銷昌都地區,設立地級昌都市 [8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15年

二月十九日,撤銷縣級儋州市,設立地級儋州市
三月十六日,撤銷林芝地區,設立地級林芝市。撤銷吐魯番地區,設立地級吐魯番市
十二月三日,將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 [8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16年

一月七日,撤銷山南地區,設立地級山南市。撤銷哈密地區,設立地級哈密市
五月三日,將資陽市代管的縣級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8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17年

七月十八日,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 [8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18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撤銷地級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 [8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2020年

一月二日,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焉耆回族自治縣博湖縣和碩縣若羌縣且末縣的部分區域劃歸自治區直轄鐵門關市管轄。
六月五日,將四平市代管的縣級公主嶺市改由長春市代管 [85]  [8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