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坪二仙宮

鎖定
中坪二仙宮,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北詩鎮中坪村西北翠屏山南麓,始建於唐天佑年間(904~970年),元、明、清,數十次重修、增建,佔地面積2040平方米。 [3] 
中坪二仙宮坐北向南,一進院落,東西寬80米,南北長68米,佔地面積204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正殿、拜廳,東西兩側為翼樓、廊廡、配殿、耳殿等建築。正殿建在高81釐米石砌台基之上,面寬三間,進深六椽,樑架為四椽袱對乳袱用三柱,單檐歇山布瓦頂,前一間為敞廊,脊獸琉璃質,柱頭鋪作五鋪作雙昂,補間鋪作前檐每間一朵,其餘各間無補間鋪作。前檐明間置六抹隔扇門六扇,其餘束腰內雕刻六抹隔扇門四扇。殿內磚砌須彌座神台高70釐米,長374釐米,寬310釐米。 [3] 
2006年5月25日,中坪二仙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中坪二仙宮
地理位置
山西省高平市北詩鎮中坪村西北翠屏山南麓
所處時代
唐天佑年間(904~970年)
佔地面積
204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382-3-85

中坪二仙宮歷史沿革

中坪二仙宮始建於唐天佑年間(904~970年)。
金代,重建中坪二仙宮大殿。
元、明、清,數十次重修、增建。 [2] 
中坪二仙宮 中坪二仙宮

中坪二仙宮建築格局

中坪二仙宮坐北向南,一進院落,東西寬80米,南北長68米,佔地面積204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正殿、拜廳,東西兩側為翼樓、廊廡、配殿、耳殿等建築。現存正殿為元代建築,餘皆明、清遺構。
正殿建在高81釐米石砌台基之上,面寬三間,進深六椽,樑架為四椽袱對乳袱用三柱,單檐歇山布瓦頂,前一間為敞廊,脊獸琉璃質,柱頭鋪作五鋪作雙昂,補間鋪作前檐每間一朵,其餘各間無補間鋪作。前檐明間置六抹隔扇門六扇,兩次間置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題記,其餘束腰內雕刻六抹隔扇門四扇。殿內磚砌須彌座神台高70釐米,長374釐米,寬310釐米。 [3] 
中坪二仙宮 中坪二仙宮

中坪二仙宮文物遺存

中坪二仙宮內保存着精美的雕刻。不僅有確切的紀年,而且內容豐富,如大殿內磚砌須彌座神台前束腰上刻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題記,其餘束腰內雕刻雲龍、花卉等圖案。 [2] 

中坪二仙宮歷史文化

相傳晉代有兩姊妹生母病故,不堪繼母虐待,常仰天痛哭,後感動天神下降黃龍,二女乘龍昇天,成為仙女,時刻關心民間疾苦,暗中保佑附近村民,於是人們便建廟祀之。
中坪二仙宮 中坪二仙宮
中坪二仙宮現存戲台的形式為最常見的古戲台形式———山門戲台式。此形式創建於明,在清開始盛行。它將廟的山門和舞台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一般是二層建築,一層供人通行,二層用來演戲。外立面看起來是巍峨聳立的山門,內部看卻是高敞氣派的戲台,同時在其東西建耳房和看樓。這種形式的出現使戲曲表演藝術有了更大的舞台空間,耳房和看樓可作為演員更換服裝及休息的場所,這樣大大提升了空間的利用,從而為舞台表演提供了保障。 [2] 

中坪二仙宮文物價值

遺址 遺址
大殿建面寬三間,進深六橡,樑架為四椽袱對乳袱用三柱,單檐歇山布瓦頂,前一間為敞廊,脊獸琉璃質。從外觀形式及內部樑架結構與神台前檐束腰上刻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題記相互對比判斷,為元代遺構,為研究晉東南地區建築技術提供了科學依據。 [3] 

中坪二仙宮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中坪二仙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坪二仙宮旅遊信息

中坪二仙宮地址

中坪二仙宮位於山西省高平市北詩鎮中坪村西北翠屏山南麓。

中坪二仙宮交通

自駕前往中坪二仙宮:從高平東站出發,大約17公里,約需2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