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邏輯研究

鎖定
《中國邏輯研究》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中原。
中文名
中國邏輯研究
作    者
孫中原 [1]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
9787100047210 [1] 
定    價
34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版    次
1

目錄

中國邏輯研究簡介

諸子百家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對中華民族有深遠悠久的影響,受世界關注。中國邏輯是諸子百家爭鳴辯論思維方式的總結,對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有重要作用,在當今社會仍有積極現實意義,與西方和印度邏輯相貫通,是世界邏輯史的重要成果。
本書宗旨,是探討中國邏輯的歷史貢獻、現代價值和世界意義,推進古今中外邏輯融合。一至十三章,總論中國邏輯對象、方法和內容,中外相關研究歷史和現狀,中外邏輯比較。十四至三十三章,分論古今中國邏輯相關研究成果。附錄《墨經》分類註譯和作者論著索引,方便讀者瞭解中國邏輯元典和作者研究全貌。

中國邏輯研究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中國邏輯元研究
第一節 研究主題
第二節 研究價值
第三節 研究期待
第二章 研究對象和範圍
第一節 研究對象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章 中國邏輯存在論
第一節 中國有邏輯
第二節 特殊性和普遍性
第三節 中外邏輯異同
第四章 中國邏輯研究方法論
第一節 特殊和普遍
第二節 同和異
第三節 肯定和否定
第五章 全球化和中國邏輯研究
第一節 研究層次
第二節 研究性質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價值
第六章 中國邏輯研究百年
第一節 中國邏輯研究
第二節 傳統邏輯研究
第三節 現代邏輯研究
第七章 中國、印度和希臘邏輯比較
第一節 因明三支式與亞氏三段論
第二節 因三相與亞氏三段論規則
第三節 墨辯三物和因明三支式、亞氏三段論
第四節 自語相違、説謊者悖論和言盡悖論
第八章 日本學者論中國邏輯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中國有無邏輯之爭
第三節 墨家邏輯
第四節 荀子邏輯
第五節 公孫龍子邏輯
第九章 末木剛博論東西方邏輯比較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從比較中看東方形式邏輯
第三節 從比較中看東方辯證邏輯
第四節 東西方文化中兩種合理性
第十章 末木剛博論邏輯史
第一節 中國邏輯學
第二節 印度邏輯學
第三節 西方邏輯學
第十一章 深澤助雄論《名理探》翻譯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翻譯的底本
第三節 翻譯的對象和內容
第四節 譯文特色
第五節 若干問題
第十二章 中國邏輯簡史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中國詭辯派
第三節 中國邏輯派
第四節 近現代中國邏輯研究
第五節 印度邏輯及其東漸
第十三章 中國的指號學和語言邏輯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名
第三節 辭
第四節 辯説
第十四章 墨家論思維形式及其規律
第一節 概念論
第二節 判斷論
第三節 推理論
第四節 規律論
第十五章 墨家邏輯的成就
第一節 概念範疇
第二節 推論方式
第三節 辯證思維
第十六章 墨家的辯證邏輯
第一節 辯證思維形態論
第二節 辯證思維規律論
第三節 辯證思維方法論
第十七章 墨家邏輯研究的回顧和展望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梁啓超的研究
第三節 胡適的研究
第四節 沈有鼎的研究
第五節 研究展望
第十八章 墨家邏輯的性質
第一節 普遍性
第二節 求真工具
第三節 科學性
第十九章 墨家邏輯是求真工具
第一節 概念論和認識科學真理
第二節 判斷論和認識科學真理
第三節 推理論和認識科學真理
第四節 疑義相與析
第二十章 墨家邏輯的產生和作用
第一節 墨家邏輯和百家爭鳴
第二節 墨家邏輯和科學認識
第二十一章 墨家邏輯範疇的演進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辯
第三節 名
第四節 辭
第五節 説
第六節 知
第二十二章 胡適與墨家邏輯
第一節 比較研究法
第二節 歷史地位
第三節 世界意義
第四節 現代價值
第二十三章 沈有鼎的墨家邏輯研究
第一節 準確詁解元典
第二節 肯定成就
第三節 方法
第四節 意義
第二十四章 沈有鼎《墨經的邏輯學》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墨經》確解
第三節 具體分析
第四節 評價
第二十五章 儒家智者的邏輯
第一節 概念論和語言論、本體論、認識論
第二節 概念論和判斷論、推理論
第三節 概念論和詭辯論
第四節 概念論和語言規範化、華夏大一統
第二十六章 墨荀邏輯的同異與教訓
第一節 墨荀邏輯之同
第二節 墨荀邏輯之異
第三節 墨荀邏輯的教訓
第二十七章 謬誤和詭辯
第一節 釋義
第二節 論據不足型
第三節 心理相關型
第四節 語言歧義型
第五節 避免
第二十八章 詭辯和謬誤辨正
第一節 性質
第二節 種類
第三節 辨正
第二十九章 《墨經》的哲學價值
第一節 世界觀
第二節 認識論
第三節 方法論
第四節 邏輯學
第五節 哲學價值
第三十章 《墨經》的科學精神
第一節 實證原則
第二節 方法思想
第三節 理論意識
第三十一章 墨家邏輯研究的歷史轉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研究主體
第三節 研究對象、層次、語言、方法和成果
第四節 研究作用、後果和評價
第三十二章 墨學的現代化和元研究
第一節 墨學現代化的實質和趨勢
第二節 墨學元研究的理論和實踐
第三節 古今墨學元性質
第四節 兼收博採,與時俱進
第三十三章 世界邏輯元研究
第一節 元研究的典範
第二節 元研究的進展
第三節 元研究的薈萃
第四節 均衡發展和宏觀綜合
附錄一 《墨經》分類譯註
一、哲學和社會科學
1.世界觀
2.認識論
3.邏輯學
4.方法論
5.歷史觀
6.經濟學
7.政治學
8.倫理學
二、自然科學
1.數學
2.力學、物理學和簡單機械學
3.光學
4.心理學
三、大取
四、小取
附錄二 本書作者論著索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