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鎖定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集材料前沿探索、高技術創新、應用發展研究為一體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科研機構。 [1]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淵源於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獨立建所,定名為中國科學院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1984年改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1] 
截至2023年11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擁有職工750人。其中科技人員618人、科技支撐人員13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據2024年5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3個部委平台、5個上海市平台、11個研究所學科研究中心;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1個和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  [20-21]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外文名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創辦時間
1928年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王東
所長:蘇良碧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
碩士點
一級學科授權點2個
專業授權類別1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授權點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地    址
長寧園區:上海市長寧區定西路1295號
嘉定園區:上海市嘉定區和碩路585號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溯本求源

1928年7月,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成立,位於霞飛路899號(現淮海中路1337號);8月,國立中央研究院與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合辦的中央陶瓷試驗場成立,依託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開始了中國陶瓷工藝技術研究。
1929年6月,中央陶瓷試驗場為中央政府製作仿古瓷80件,已成為現今存世的“民國瓷”精品之一。
1933年10月,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遷入上海白利南路(現長寧路865號)的“理工實驗館”。
1934年7月,根據中央研究院指令,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接管化學所的玻璃試驗場。
1935年12月,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陶瓷試驗場從南京遷至上海本部,建立了陶瓷工場,致力於陶瓷、玻璃和耐火材料的研究。 [2] 
風雨歷程-溯本求源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內遷昆明

1938年3月,奉“國立中央研究院”令,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內遷昆明,重建玻璃試驗場和陶瓷工場。
1945年9月,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在昆明更名為中央研究院工學研究所。
1946年6月,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離開昆明返滬,在白利南路(現長寧路865號)重建和修復各實驗樓館,並留下部分為昆明工作站(現為昆明貴金屬研究所)。 [2] 
內遷昆明時的工程研究所辦公樓 內遷昆明時的工程研究所辦公樓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新中國成立

1950年5月,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改組為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成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建立的15個研究機構之一,專攻陶瓷、冶金、玻璃三大學科領域。
1953年1月,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並設窯業組。
1956年12月,經中國科學院同意,原窯業組改名為硅酸鹽研究室。
1958年8月,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耐火材料研究室劃歸冶金陶瓷研究所,併入硅酸鹽研究室。
1959年1月,上海三民玻璃廠劃歸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作為硅酸鹽研究室附屬玻璃工廠(定名為紅星工廠)。 [2] 
冶陶所窯業組工作人員在棉紡織館前(1956) 冶陶所窯業組工作人員在棉紡織館前(1956)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獨立建所

1959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成立中國科學院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並經中國科學院批准,在嘉定北門冶陶所所屬工廠設立新型硅酸鹽材料實驗工廠。
1962年,制定研究所第一個十年科學規劃,明確從傳統硅酸鹽材料轉移到以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為主要研究
1965年12月,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礦物物理研究室併入。
1968年2月,中國科學院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劃歸國防科委第16研究院,定名為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所,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批覆中國科學院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的大三線建設選址定為湖北谷城縣紫金區官坊公社 ;4月,國防科委第16研究院命令:授予中國科學院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08研究所”番號;7月,國防科委第16研究院命令:授予第1608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字837部隊”代號 。 [2] 
冶陶所舉行分所儀式會場主席台(1960.3.10) 冶陶所舉行分所儀式會場主席台(1960.3.10)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改革發展

1970年7月,根據中國科學院關於體制調整的通知,中國科學院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行政關係正式迴歸中國科學院,所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
1984年12月,中國科學院批覆同意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1985年4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紅星工廠”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開發實驗基地”。
1986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批覆同意在滬建設中國科學院上海化學新材料中試基地。 [2] 
風雨歷程-改革發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開拓創新

1990年,隨着長寧區市政建設的發展,所址改為定西路1295號。
2015年7月,經院長辦公會批准,建設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太倉園區(太倉市良輔路6號)。
2017年6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總部遷至嘉定(和碩路585號)。 [2] 
院所風貌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人員編制

截至2023年11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擁有職工750人。其中科技人員618人、科技支撐人員13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 [1] 
據2024年5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擁有國家級各類人才27人,中國科學院及上海市等省部級人才近100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科技部中青科創領軍人才7人、上海市東方英才(上海市領軍人才)7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中國科學院高層次人才3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4人。 [3]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施劍林、陳立東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丁傳賢江東亮董紹明 [4]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施劍林、陳立東、陳航榕、劉宣勇、史迅、蘇良碧、吳成鐵 [5]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史迅、蘇良碧、王冉冉、仇鵬飛、楊金山、胡萍 [6] 
科技部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陳航榕、劉宇、黃政仁、劉宣勇、史迅、吳成鐵、張濤 [7] 
上海市東方英才(上海市領軍人才):宋力昕、黃政仁、温兆銀、陳立東、董紹明、劉宣勇、孫靜 [8] 
上海市優秀學術/技術帶頭人:温兆銀、朱英傑、陳立東、祝迎春、李國榮、孫靜、陳航榕、劉宣勇、王士維、吳成鐵、史迅、劉宇、王現英、劉建軍、李馳麟、楊勇、畢輝、周國紅、劉志甫、胡萍、倪德偉 [9]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科研部門

據2024年5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3個部委平台、5個上海市平台、11個研究所學科研究中心。 [1]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無機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透明光功能無機材料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特種無機塗層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先進結構陶瓷及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
其他部委平台:工信部先進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產業技術基礎服務平台、古陶瓷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術及應用文旅部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平台:上海無機能源材料與電源工程中心、上海碳化硅晶體工程中心、上海藍寶石單晶工程中心、上海高端醫學影像設備用單晶材料工程中心、上海無機非金屬材料分析測試專業平台
研究所學科研究中心:國重前沿基礎研究部、結構陶瓷與複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特種無機塗層研究中心、人工晶體研究中心、透明陶瓷研究中心、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中心、古陶瓷與工業陶瓷工程研究中心、新材料中試研發中心、無機材料分析測試中心 [10]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設施資源

  • 儀器設備
據2024年5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無機材料分析測試中心擁有球差透射電鏡、輝光放電質譜、微米CT等原值超過1.8億元的設備,測試服務實現了對於無機材料測試表徵領域的全覆蓋。 [11] 
  • 館藏資源
據2024年5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信息情報中心擁有圖書文獻數據庫21種、專利數據庫9種、標準化信息網8種。 [12]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合作交流

  • 合作概況
據2024年5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以專家互訪、講學、合作研究等方式進行學術交流,與國際大公司或西歐核子研究中心等國際化組織進行工程化產業化的合作及出口高技術產品的業務洽談與往來。 [1] 
  • 戰略合作
2019年7月1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上海材料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3] 
2023年6月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仁濟醫院嘉定分院(嘉定區中心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舉行黨建共建簽約儀式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聯組學習。 [14]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領域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學科方向是先進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領域覆蓋了高性能結構陶瓷、功能陶瓷、透明陶瓷、陶瓷基複合材料、人工晶體、無機塗層、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古陶瓷以及先進無機材料性能檢測與表徵等。 [1]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底,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累計取得科技成果近1200項,獲得國家、中國科學院、上海市等省部級以上各類科技獎項429項,其中國家發明獎3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9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6項。歷年來申請專利4528項,授權專利2668項。 [15] 
部分獲獎
獲獎名稱
獲獎類別
主要完成人
獲獎時間
光催化材料的微結構調控及其在能源小分子轉化領域的應用
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
王文中等
2022
稀土上轉換材料用於乏氧腫瘤診療研究
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步文博、施劍林等
2022
碳化硅光學部件研製及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江東亮
2012
輕量化碳化硅反射鏡材料研製及應用
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江東亮
2011
1.5m量級空間輕量化碳化硅反射鏡鏡坯製備關鍵技術及應用
建材材料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黃政仁等
2021
熱釋電陶瓷關鍵技術及紅外探測應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董顯林等
2020
銅基新型熱電材料及其電熱輸運機制研究
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史迅等
2020
考古現場脆弱性文物臨時固型提取及其保護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羅宏傑等
2019
面向高功率儲能應用的高性能電極材料的結構設計與性能調控
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黃富強等
2019
骨植入用鈦合金抗菌和成骨性能調控及機制
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劉宣勇等
2019 [16] 
部分專利
申請號
專利名稱
第一發明人
申請日期
201910226182.7
一種氧化鋯基鍶、硅、氟微量摻雜羥基磷灰石氧化鋯增韌複合塗層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祝迎春
2019/3/25
201910351610.9
一種高電容量鋰電碳負極材料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黃富強
2019/4/28
202121474461.4
模子固定頂夾
王東
2021/6/30
202121473331.9
貴金屬板的多重下壓單元
王東
2021/6/30
201910636336.X
一種氮氧化鋁透明陶瓷及其製備方法
毛小建
2019/7/15
202011278299.9
電池故障動態檢測系統
魯麗
2020/11/16
202011373769.X
一種防腐抗蝕、絕緣的陶瓷複合塗層及其製備方法
邵芳
2020/11/30
202011575739.7
基於磁電效應的磁成像陣列傳感器
魯麗
2020/12/28
202010053885.7
一種高絕緣低導熱高抗壓強度陶瓷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趙相毓
2020/1/17
201910791975.3
一種氮摻雜混晶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陸冠宏
2019/8/26 [17]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學術期刊

無機材料學報》(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創刊於1986年,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報道內容為立足於先進性和科學性, 報道先進無機材料領域的階段成果和總結性成果,內容覆蓋先進無機材料的所有領域,包括結構陶瓷材料、信息功能材料、能源與環境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相關材料的製備新工藝和性能檢測方法等。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SCI-E)、美國工程索引數據庫(EI)、愛思唯爾(Elsevier)Scopus、美國化學文摘(CA)等世界數據庫收錄。同時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等中國國內數據庫所收錄。入選“材料科學-綜合類期刊”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綜合類期刊”T1區期刊。 [18]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npj計算材料學》)是在線出版、完全開放獲取的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結合計算模擬與設計的材料學一流的研究成果。該刊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英國自然出版集團(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以夥伴關係合作出版。 [19] 
《無機材料學報》 《無機材料學報》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學科建設

據2024年5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1個和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2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 [21]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材料與化工 [20]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教學建設

  • 教學情況
據2024年5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一共累計招收約3000餘名研究生。擁有在崗導師167名,其中博導92名,在學研究生818名。 [20] 
  • 課程建設
為使研究生在進入實驗室的同時掌握相關知識技能,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開設了《先進無機材料材料科學與工程》等4門博士課程,《半導體物理》與《材料製備科學基礎》等14門碩士課程。 [20] 
  • 聯合培養
據2024年5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究,每年約有二十多名研究生出國參加國際會議,十餘名研究生到中國國外進行聯合培養,同時,研究所每年組織出國經驗交流座談會,為有意出國深造和參加國際會議的研究生提供經驗。 [20] 
  • 就業保障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為促進研究生就業提供各類招聘信息,組織企業、單位就業宣講活動,發佈招聘會、附近高校就業宣講信息,組織已就業同學回所介紹經驗。每年畢業生都全部落實畢業去向,畢業生中企業佔62%,科研院所和事業單位佔11%,博士後佔15%,出國佔4%,高校佔7%。 [20] 
  • 教學條件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為在學研究生建有配套學習、體育、文娛、生活設施和研究生公寓 [20]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標的左側為硅氧四面體分子結構圖,標示着該所的研究方向;右側的SICCAS字符為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縮寫;Since 1928表示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淵源於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歷史悠久。硬朗有序的線條體現了該所穩健發展,高效有序的特徵。所標採用了理性的灰藍色和明快的藍綠色,象徵着該所科學研究工作的嚴謹求實、科技人本主義以及國際化的特徵。 [1] 
研究所所標 研究所所標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文化活動

2024年2月4日,2024年 “歡樂迎新,其樂龍龍” 迎新遊園會,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G樓二樓職工之家舉行。 [22]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機構領導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所長
紀委書記
副所長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歷任所長

名單
任職時間
1960.6-1973.12
1978.6-1983.12
1983.12-1995.5
1998.2-2000.12
2000.12-2004.9
2004.9-2012.2
2013.11-2022.12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