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班

鎖定
“中國班”已成為留學行業的一個熱門詞彙,顧名思義,它是指一個班上有很多學生都來自中國,留學環境如同在國內上學一樣。
中文名
中國班
類    別
熱門詞彙
釋    義
指一個班上有很多學生都來自中國
產生原因
中國人常有“名校情結”

中國班產生原因

中國人常有“名校情結”
中國班 中國班
越熱門的留學國家和熱門專業越容易形成中國班,如:金融、財會、工商管理、國際貿易;法學碩士LLM;理工類的計算機、電子科學等;
體現到具體的留學國家,英語國家比較容易出現中國班的熱門國家一次為:澳大利亞、英國、美國;亞洲及小語種國家中依次為:新加坡、韓國、日本;俄羅斯、法國、意大利等。

中國班分類

由於就讀人數多而造成的中國班,其實並不是大學專門為中國學生設置的。在很多西方國家中,學生獲得本科學位,即可順利找到工作,80%的本科畢業生會直接進入就業市場而不是繼續讀研、讀博,因此,很多國家的大學中,研究生課程就讀人數會以國際學生為主,比如: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加拿大均屬此類國家,同時在一些熱門的專業領域,如澳洲的會計專業研究生課程,申請和就讀人數中的80%以上都是中國學生,因此就造成了中國班,它並不是大學專門設置的,而是因為中國學生申請和入學人數集中而造成的;
由於院校合作、項目合作、學歷互認等造成的中國班。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中國院校和國外院校合作互派學生而專設的中國學生班外,一些大的政府間合作項目,也會造成一些中國班現象。比如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和蘇格蘭高等教育協會合作的HND項目,中國學生在中國學完蘇格蘭的3年制課程後,到英國大學續讀一年獲得一個英國的本科學位。該項目從2004年開始開設,已經發展到全國幾十家高校,每年近十萬畢業生的規模,如此大量的學生,到英國後還要讀本專業並集中到有限的20-30所英國高校中,即使不專設中國班,中國學生的人數多而集中,也就變相造成了中國班現象。
國外大學專門為中國學生開設的課程或班級:此種現象應該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班”,但是這種班實際存在的數量很少,大多也是在某個特定情況下存在或者在特定時段內存在,並不是一種普遍現象 [1] 

中國班主要特點

“中國班”未必只有壞處
其實無論是哪種意義上的中國班,都是利大於弊。利的方面在於,留學生適應新環境的頭2-3個月是最難受的階段,初到國外的中國學生,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如生活習慣、語言交流障礙、文化差異等等,而中國人習慣的親朋好友常來常往的生活形態,更會促使剛到國外的學生形成一些孤獨感。在這種情況下,結交新朋友等意願會非常強烈,如果身邊的同學均為中國人,那麼自然會很快形成一種大家一起交往的局面。一旦熬過這個階段就會逐漸適應新環境和新生活,可以結交些當地人做朋友,努力學習當地語言,就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弊的方面則在於,如果在這頭2-3個月中全部結交了中國朋友,那麼之後的留學生活的圈子基本就限制在這個朋友圈了,從而也失去了很多結交外國朋友的機會,這無論從學習、提高語言還是體驗國外留學生活方面,都是不利的。

中國班集中地

容易出現“中國班”的院校分為3大類:最集中的是一些專門的語言學校,由於主要為教授本國的語言,所以幾乎100%都是國際學生。加之中國留學生的快速增長,所以熱門留學國家的語言學校中,中國學生的比例持續增高,是最容易形成“中國班”的地方;二是一些在中國比較知名院校,因為中國的名校情結,造就了越是知名的大學,申請人越多,就讀人數越多,中國不乏眾多優秀的申請人,所以名校撞車和名校形成“中國班”的概率也是越來越高了;第三類就是在國外一些教學質量較差的大學或者有招生壓力的私立大學,因門檻低、學費便宜,很適宜很多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充裕,或者出國目的並不是純粹為了留學的中國學生申請和就讀,因此這些院校的“中國班”概率就更大了 [2] 

中國班避免

學生如果想避免選到此類“中國班”,那麼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
仔細選擇一些正規院校,瞭解學校的招生情況、國際學生及中國學生的比例,自己所學專業的招生情況、中國學生人數和比例,有了這些信息,就可以分析出自己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學校和課程並避免進入一個“中國班”了。
出國前做好艱苦的留學心理準備:很多學生出國前僅僅想象了留學生活中的美好一面:異國風光、好萊塢文化等等,其實真正的留學生活是艱苦的和需要付出巨大代價來完成的一件事情,所以學生最好在出國前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和各種應對困難的預案,這樣才能順利度過最初的不適,從而很快進入當地的學習和生活節奏,真正享受留學生活。
結交中國朋友是人之常情,但是由此而封閉了自己和當地學生接觸的機會就得不償失了。因此一定要適度地結交中國朋友,同時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子,主動和當地人溝通,獲得更多學習語言和交流語言的機會,才能儘快融入當地社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