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漢白玉文化藝術節

鎖定
中國漢白玉文化藝術節於2010年6月12日首屆在北京房山區大石窩鎮舉行。藝術節將在五個月的時間內,向全國數百萬藝術學子徵集漢白玉雕刻的創意及作品,創新漢白玉藝術設計理念,培育漢白玉創作生力軍,共同探索漢白玉保護髮展之路。
中文名
中國漢白玉文化藝術節
藝術節於
2010年6月12日舉行
藝術節將在
五個月的時間內
向全國
徵集漢白玉雕刻的創意及作品

中國漢白玉文化藝術節漢白玉介紹

在北京故宮保和殿後,有一塊長方形的石雕,叫“雲龍階石”。雕有九條騰飛的巨龍,出沒於流雲之間,下面為海水江崖,四周刻有卷草紋圖案。這塊國內現存最大的漢白玉石雕,就產自北京房山“大石窩”。
房山是漢白玉的故鄉。大石窩漢白玉開採加工自漢代開始,至今已有2000年曆史。房山漢白玉因品質之高,御用之廣被譽為“北京之基”,被周恩來總理稱為“國寶”。長安街的華表、紫禁城的宮闕、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等國家知名建築所使用的漢白玉都出自大石窩。大石窩漢白玉還遠銷歐洲、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用於國外皇室、親王收藏和經典園林雕塑。2006年,“北京市大石窩石作文化村落”被列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培波説,漢白玉是中國唯一被國際市場認可的優秀石材。漢白玉的加工可以總結為“敲、打、劃、拉、安”五個字。從雕刻風格來講,房山漢白玉所傳承的雕刻工藝屬於北派雕刻,風格多變,富麗堂皇。雕刻是與人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連的技藝,深受到時代觀念的影響,所以房山漢白玉面臨新的挑戰。漢白玉文化藝術節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漢白玉的文化創意價值。
漢白玉被譽為“國之瑰寶”,珍稀異常。大石窩漢白玉目前探明的儲量僅有80萬立方米,隨着保護性開採政策的實施,漢白玉面臨着產業升級與文化傳承的雙重機遇與挑戰。據房山大石窩鎮鎮長李中華介紹,即使國家限制每年僅開發大石窩漢白玉2000立方米,這裏的儲量也只能開發400年。何況,在引進了國外先進設備的情況下,開採優質的漢白玉都是難之又難。

中國漢白玉文化藝術節節日主題

如何做到在資源保護和文化傳承之間的協調?這是北京房山中國漢白玉文化藝術節舉辦的目的。大石窩的漢白玉需要煥發時代的生機,需要從雕欄畫棟、肅穆的佛像和威武的獅子這樣的雕刻形象中超脱出來,能夠利用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藝術節組委會介紹,漢白玉藝術節以房山大石窩漢白玉石作文化為底藴,以“傳承歷史、創意未來”為主題,活動歷時五個月。期間將公開徵集藝術節logo;舉辦雕刻創意大賽,組織隆重的頒獎典禮和作品展示、收藏;同時組織企業、行業協會進行漢白玉文化研討及VIP客户聯誼會,搭建招商平台,促成合作意向。藝術節將匯聚藝術名家、行業先鋒、可塑棟樑,共同探索漢白玉保護髮展之路、創新漢白玉藝術設計理念、培育漢白玉創作生力軍,打造品牌,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