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民族博覽

鎖定
《中國民族博覽》創刊於1992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管,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期刊。 [1] 
據2020年第12期《中共民族博覽》期刊內頁顯示,《中國民族博覽》編委會有藝術顧問10人、編委4人,編輯部有編務2人。 [1] 
據2020年7月29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民族博覽》共出版文獻9350篇,總被下載586919次、總被引4098次; [2]  據2020年7月2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民族博覽》載文量為7540篇、基金論文量為1214篇,被引量為3354次、下載量為95920次。 [3]  據2020年7月29日維普網顯示,《中國民族博覽》發文量1483篇,296次,影響因子0.077453,立即指數0.020904,被引半衰期1,引用半衰期3.14,期刊他引率0.966216,平均引文率4.192852。 [4] 
中文名
中國民族博覽
外文名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語    種
中文
類    別
美術書法雕塑與攝影
主管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主辦單位
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
編輯單位
《中國民族博覽》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92年
出版週期
半月刊
國內刊號
10-1220/G0
國際刊號
1007-4198
郵發代號
82-938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翠微中裏16號樓8層
現任總編
趙德潤

中國民族博覽辦刊歷史

1992年,《中國民族博覽》創刊。 [2] 
1997年,該刊被中國知網收錄。 [2] 
2015年,該刊變更為半月刊。 [2] 
2017年4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5] 

中國民族博覽辦刊條件

中國民族博覽欄目方向

《中國民族博覽》主要有開卷大關注、人生不怯場、遍地風流、西部、以手寫心、博物細故、演藝交響、江山有待等欄目。 [3] 

中國民族博覽人員編制

據2020年第12期《中共民族博覽》期刊內頁顯示,《中國民族博覽》編委會有藝術顧問10人、編委4人,編輯部有編務2人。 [1] 
《中國民族博覽》編輯委員會成員名單
職務
名單
藝術顧問
歐陽中石、沈鵬、王蒙、舒乙、馬振聲、王立平、尼瑪澤仁、郭瑞、程大利、田青
編委
黎斐、魯晟、梁代、王紀文
編務
曲洪良、郭恆

中國民族博覽辦刊成果

中國民族博覽收錄情況

《中國民族博覽》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收錄。 [2-3] 

中國民族博覽出版發行

據2020年7月29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民族博覽》共出版文獻9350篇。 [2] 
據2020年7月2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民族博覽》載文量為7540篇、基金論文量為1214篇。 [3] 

中國民族博覽影響因子

據2020年7月29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民族博覽》總被下載586919次、總被引4098次; [2] 
據2020年7月2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民族博覽》被引量為3354次、下載量為95920次。 [3] 
據2020年7月29日維普網顯示,《中國民族博覽》被引量296次,影響因子0.077453,立即指數0.020904,被引半衰期1,引用半衰期3.14,期刊他引率0.966216,平均引文率4.192852。 [4] 

中國民族博覽文化傳統

中國民族博覽辦刊宗旨

《中國民族博覽》旨在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團結,促進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和繁榮,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 [3] 

中國民族博覽辦刊理念

《中國民族博覽》倡導大文化和大民族的辦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藝術性、前瞻性為一體,薈萃學術思想,追蹤學術前沿,理論聯繫實際,全方位展示中國民族文化藝術成就、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4] 

中國民族博覽投稿須知

一、投稿請寫明論文的作者、工作單位、郵編、E-mail以及聯繫電話:論文必須以word文件格式發送給本刊。
二、投稿應能反應該學術領域的進展水平。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條理清晰,題文相符,文字簡明。
三、該刊收到稿件後,1~2個工作日內把本刊對稿件的意見通知給作者。如稿件被錄用,一般3個月左右可刊發出版,具體刊期可諮詢相關編輯。
四、請作者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所投稿件請保證文章版權的獨立性,無抄襲、署名排序無爭議、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多投。 [6] 

中國民族博覽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名譽社長
許嘉璐
編委會主任
谷長江
編委副主任
吳傑、高廣旭、田江南
社長兼總編輯/編委副主任
趙德潤
副總編
黎斐、魯晟
編輯部主任
陳亮
編輯部副主任
蔣東旭
辦公室主任
馬迎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