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創新之路

鎖定
《中國創新之路》是201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 傅曉嵐。 [3] 
書    名
中國創新之路
作    者
[英] 傅曉嵐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7年03月01日
定    價
58 元
ISBN
9787302460251
翻    譯
李紀珍
印    次
1-1
印刷日期
2017.03.30 [1] 

中國創新之路圖書目錄

推薦語Ⅰ
叢書序Ⅲ
序(林毅夫)Ⅴ
譯者序Ⅶ
前言Ⅸ
緒論
第1章引言
1.1創新及其來源
1.2文獻綜述
1.3本書目的和結構
第2章綜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創新
2.1引言
2.2創新投入: 研發活動和研發人員
2.3創新產出: 專利和期刊論文發表
2.4整體創新績效的國際比較
2.5產業分佈
2.6跨所有制結構的創新
2.7區域差異
第一部分國際知識轉移與技術起飛
第3章外商直接投資、吸收能力和區域創新能力: 來自中國的證據
3.1引言
3.2發展中國家的FDI、吸收能力和區域創新能力:
一個理論框架
3.3中國的FDI和創新
3.4FDI和創新能力: 經驗證據
3.5FDI與區域創新效率
3.6創新和區域經濟增長
3.7結論
第4章技術密集產業中本土企業的加工貿易、FDI和國際競爭力
4.1引言
4.2理論和文獻
4.3在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出口
4.4方法
4.5數據和測量
4.6結果
4.8結論
第5章本土和外國的創新努力與中國的技術升級
5.1引言
5.2理論框架
5.3FDI和創新在中國
5.4數據和方法
5.5結果
5.6結論
附錄5.1研發活動產業特徵
附錄5.2非參數線性規劃估計方法
第二部分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技術趕超 [1] 
第6章國家政策如何影響創新實踐: 中國的開放式創新
6.1引言
6.2中國創新活動的開放性: 概述
6.3政府政策在影響企業創新實踐中的作用
6.4中國影響開放式創新的政策
6.5中國開放式創新實踐
6.6中國開放式創新的趨勢和挑戰
6.7結論
第7章作為約束和風險響應的開放式創新: 來自中國的證據
7.1引言
7.2理論和假設
7.3數據及方法學
7.4結果
7.5結論與討論
附錄7估算限制因素和風險
第8章大學在產業創新中的雙重作用: 中英對比
8.1引言
8.2文獻及理論框架
8.3中國的大學以及產業創新
8.4方法論和數據
8.5結果
8.6結論
附錄81中國樣本的變量相關係數
附錄82英國樣本的變量相關係數
第9章技術學習、隱性知識獲取以及產業升級: 中國的光纖光纜產業
9.1引言
9.2隱性知識的外部及內部來源
9.3中國的光纖光纜產業: 概覽
9.4數據和方法論
9.5結果
9.6結論
附錄9相關係數
第10章綠色技術的飛躍: 中國和印度的太陽能光伏產業比較
10.1引言
10.2新興經濟體的技術轉移、自主研發以及技術進步
10.3中國和印度太陽能光伏產業科技發展及成長
10.4中國和印度太陽能光伏產業中的技術轉移和自主創新
10.5國家創新系統與技術的獲取、適應和發展
10.6結論
第三部分成為全球創新領跑者
第11章國際化、逆向學習和企業能力提升: 基於華為與中興的案例研究
11.1引言
11.2國際化和知識來源: 理論綜述
11.3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概述
11.4方法論
11.5案例信息
11.6逆向學習
11.7結論
第12章國際合作與中國的轉型: 從模仿到創新
12.1引言
12.2國際合作和根本性創新: 文獻綜述
12.3中國的創新: 概述
12.4協同創新與中國從模仿到創新的轉型: 實證證據
12.5結論
第13章創新效率與創新的跨國差距
13.1引言
13.2國家創新績效的決定因素
13.3創新活動的跨國差異: 典型事實
13.4估算專利邊界和專利效率: 模型、數據和方法
13.5結果
13.6標杆中國與世界創新前沿
13.7結論
附錄131樣本國家的主要變量平均值
附錄132a樣本國家的專利效率
附錄132b樣本國家的專利效率
附錄132c國家之間創新排名的比較
第14章能力、激勵、制度以及國家創新績效
14.1前言
14.2國家創新績效的決定因素: 理論框架分析
14.3提升中國的創新績效: 政策選擇
14.421世紀的創新政策發展空間
14.5結論
第15章結論: 開放式國家創新系統和中國的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2] 

中國創新之路圖書簡介

中國過去的創新之路是什麼,未來又將走向何方?中國是如何實現如此高速的技術水平發展和產品結構升級的?在21世紀,中國如何大幅度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從模仿到創新的轉變,從而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中國如何跨越工業化傳統的後發模仿道路,進一步提升價值鏈?中國如何在低碳工業革命中處於領先地位,擁有李約瑟所提到的全球領先的創新實力?中國的創新模式是什麼?其他國家可以從中國的經驗中學到些什麼?本書首先從中國如何獲取創新知識和提升技術能力着手,分析中國的創新努力;而後研究中國的創新條件和過程,對比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所走過的不同創新路徑;最後提出中國應該走開放式創新之路的結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