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海事大學

鎖定
世界海事大學( World Maritime University )是由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於1983年建立的一所旨為各國海事當局,航運公司及港航企業,航海院校培養高級管理人才的大學,也是全球海事領域的知名高校。學校現址瑞典馬爾默市,該大學在瑞典享有聯合國機構的地位、特權和免責。
中文名
世界海事大學
外文名
World Maritime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1983年7月4日
創辦人
國際海事組織
主管部門
國際海事組織
現任領導
Maximo Q. Mejia [8] 
所屬地區
瑞典斯科訥省馬爾默市
認證情況
獲得中國教育部認證

世界海事大學學校簡介

世界海事大學( World Maritime University )是由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於1983年建立的一所旨為各國海事當局,航運公司及港航企業,航海院校培養高級管理人才的大學,也是全球海事領域的知名高校。學校現址瑞典馬爾默市,以研究生教育為主,學制兩年,兼有專業(項目)培訓,無本科教育 [1] 
學校設有航海教育與培訓、海上安全與環境管理、海事管理、航運與物流管理、港口管理以及海商法與政策等學科,每年為約80個國家培養近百名碩士研究生和多名博士研究生 [1]  [6]  世界海事大學共有86名教職員工,包括32人組成的長期教師隊伍。此外,還有13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座教授提供短期的教學服務。每位教師在各自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分別來自著名航運公司、國際組織的高級官員、知名大學的教授,為 [1]  世界海事大學的學生提供一流的教學。

世界海事大學學校歷史

航運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業之一。它本質上是國際化的,通過經濟高效、清潔和安全地運送大量貨物,為全球80%以上的貿易提供服務。任何船舶的所有權和管理鏈都可以包括許多國家,船舶的經濟生命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之間移動,往往遠離註冊國。因此,有必要用國際標準來規範航運。國際海事組織(海事組織)滿足了這一需要,其主要任務是為航運業建立一個公平有效、普遍採用和普遍執行的監管框架。
在1980年代初,國際海事組織內部認識到,特別是在較不發達國家,缺乏合格的、受過高等教育的海事專家。這導致國際海事組織於1983年建立了世界海事大學(WMU)。由於瑞典政府和馬爾默市的慷慨解囊,這所大學得以成立,兩者都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支持。其他捐助者和捐助者提供了業務資金和學生研究金,大學於1983年7月4日落成。 [9] 

世界海事大學學校特色

世界海事大學 世界海事大學
其規模雖小,但頗有特色。特色之一是該學校與全球 [1]  海事界有着廣泛和緊密的合作,每年有 100 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海事專家作為訪問教授去該校授課和演講,由於這些訪問教授背景、資歷迥異,有政府資深官員、 IMO 高級官員、知名大學教授、大律師、高級船長或輪機長、驗船師、企業 CEO 、美國海岸警備隊高級官員等等,共同點是他們都來自國際海運界。這個大學可以説不是一個大學,僅是個組織而已。但由於這個組織的特殊背景,其影響力是巨大的!他除了自己培養很優秀的人才外,主要是和國際上主要的海事大學合作。中國的大連 [1]  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都有其授課點。
世界海事大學已經為世界上167個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海事管理人才。大部分畢業生都致力於海事管理與航運安全及世界海洋環境的保護工作,並在這些領域做出了傑出作出獻 [6]  。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國際組織、各國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擔任要職,並在這些領域做出了突出作出。知名畢業生有現任的IMO秘書長林基澤、原土耳其總理比納利·耶爾德勒姆(Binali Yıldırım)、原土耳其交通部部長Suat Aka、塞拉利昂海事局執行董事兼首席行政官Alhaji Wurroh Jalloh博士以及多名在交通部海事系統內擔任重要職務的領導人 [6] 
作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海事教育與培訓研究中心,學校一直致力於推進海上運輸領域標準、制度的制定,航運經濟理論的國際性交流等 [6]  。該大學作為國際海事組織聯合國大會認可的全球卓越中心,在海事和海洋教育、研究、能力建設和經濟發展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7]  。並代表IMO 承擔提供技術合作援助的能力建設任務 [7] 

世界海事大學辦學情況

上海代表處
世界海事大學上海代表處2011年在上海市虹口區成立。代表處設址於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內的霍山路150號,將面向中國和亞洲提供航運科研、諮詢和教育服務,將升格為“世界海事大學上海中心”。 [2] 
合作辦學
與上海海事大學合辦“國際運輸與物流”碩士項目 [3] 
與上海海事大學合辦航運金融研修項目 [4] 
與大連海事大學合辦“海上安全與環境管理”碩士項目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