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

鎖定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分為上郭城址與邱家莊墓羣。上郭城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城東南方向15千米上郭村的一處台地,邱家莊墓羣,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桐城鎮上郭村與邱家莊之間鳴條崗東端,西距縣城2千米處。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 [3] 
上郭城址台地為東北—西南走向,南北長5000米,東西寬1500米,總面積750萬平方米。墓葬為西周、東周時期,自1974年始,已經歷多次發掘,出土有青銅器、陶器、玉器等珍貴文物。邱家莊墓羣為西周時期大型遺址“上郭—邱家莊遺址”的一部分,墓地所在鳴條崗為東北—西南向長方形台地,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500米,分佈在上郭村村西、村北的丘嶺上。1973、1979年清理發掘15座土坑豎穴墓,墓地保存較完整。 [5]  已勘探發現的邱家莊墓地五組大型墓葬均有可能是晉國國君及夫人墓葬,這對推進晉文化和晉國曆史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2] 
2006年5月25日,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
地理位置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城東南方向15千米上郭村的一處台地(上郭城址)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桐城鎮上郭村與邱家莊之間鳴條崗東端,西距縣城2千米處(邱家莊墓羣)
所處時代
周至漢
佔地面積
約 100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22-Ⅰ-22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上郭城址為古曲沃城址。 [5] 
1973、1979年,清理發掘邱家莊墓羣中15座土坑豎穴墓,墓地保存較完整。 [5] 
20世紀7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對上郭城址完成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出土“荀侯”匜、“賈子”匜、“刖人守囿”挽車等珍貴文物 [3] 
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組織人員對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內的邱家莊墓地進行考古勘探,發現邱家莊墓地至少存在五組大型墓葬。 [2] 
2020年3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發佈聞喜邱家莊墓地的最新考古發掘成果。此次在邱家莊墓地發掘的1座墓葬為晉國晚期高等級大墓,出土文物共計1700餘件,是目前為止山西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東周墓葬。邱家莊墓地M5001墓主人應為晉國高級貴族夫人。 [7] 
2021年3月至8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運城市文物工作站、聞喜縣文化和旅遊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上郭城址及其周邊區域進行勘探和發掘工作。 [6] 
2022年10月2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通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運城市文物工作站、聞喜縣文化和旅遊局聯合考古隊在山西聞喜上郭-邱家莊遺址及其周邊區域發現兩座春秋晚期墓葬,系夫妻異穴合葬墓。 [4]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遺址特點

  • 上郭城址
上郭城址的北牆,牆殘長500米,寬7米—8米,高0.5米—3.5米,夯層厚為7釐米―15釐米,上郭村村南100米處是西牆暴露部分4米―5米,殘高3米左右;上郭古城遺址南北長5000米,東西寬1500米,總面積750萬平方米。 [8] 
  • 邱家莊墓羣
邱家莊墓地,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500米,分佈在村西、村北的丘嶺上,斷崖暴露大量的土坑豎穴和磚室墓。墓葬口大底小,墓底距現地表約18.8米,無墓道。墓口南北長14.3米、東西寬13.5米。墓葬上方有夯土建築基址及由板瓦和筒瓦組成的散水類護坡,墓上夯土建築基址南北長26.6米、東西寬21.6米。墓葬上方原來有建築,建築基址上散水類護坡是為了防止雨水從屋檐下落對建築基址造成破壞。 [2]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文物遺存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M1墓葬

上郭城址M1墓葬 上郭城址M1墓葬
上郭城址M1墓葬為豎穴土坑墓,平面呈長方形。四壁豎直,墓壁較整齊,經修整,未發現工具痕跡。葬具為一棺一槨,木質腐朽,僅存灰痕。M1墓主為男性,人骨保存較好,頭向北,面向上,上下肢自然伸直,手置於髖骨旁。該墓共出土隨葬品36件(套),種類有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等。其中青銅器數量最多,包括禮器、兵器、車馬器、工具、其他飾件等。 [6]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M8墓葬

M8與M1並排分佈,墓葬為豎穴土坑墓,平面呈長方形。四壁斜直,墓壁較整齊,經修整,未發現工具痕跡。該墓被現代盜擾。葬具為一棺一槨,木質腐朽,僅存灰痕。墓主為女性,頭向北,上身和上肢被盜擾不詳,下肢伸直,依據下肢情況推斷應為仰身。該墓隨葬品共計10件(套),種類有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等。其中青銅禮器數量最多,有蓋鼎、蓋豆、盤、舟、匜等。陶器有三足缽、壺。玉器有玉柱、玉方座。此外,在棺槨之間還發現有獸骨。 [6]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H50墓葬

  • 石雕蠶蛹
上郭城址編號為H50的半地穴式袋形房屋中,出土了1枚距今約5200年的仰韶時期石雕蠶蛹,此枚石雕蠶蛹呈橢圓狀,兩頭尖,中間寬,長2.8釐米,最大腹徑1.2釐米。其螺旋狀的花紋簡潔地勾勒出蛹的頭、腹和尾部,形態逼真、造型精美。 [3] 
石雕蠶蛹 石雕蠶蛹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M5001墓葬

邱家莊墓地M5001墓葬 邱家莊墓地M5001墓葬
邱家莊墓地M5001墓葬口大底小,墓底距現地表約18.8米,無墓道。墓口南北長14.3米、東西寬13.5米,墓葬上方有夯土建築基址及由板瓦和筒瓦組成的散水類護坡,營造過程為首先在地面挖坑並將坑夯築至地面,然後在夯土上挖墓坑、墓上台階式遺存、凹槽,待下葬後將墓室、墓上台階式遺存、凹槽夯築,最後夯築墓上建築台基。發掘出土的文物共計1700餘件,由於墓葬多次遭受盜掘,不見青銅禮器,出土器物全部為小件器物,器類有陶、銅、鐵、金、玉、石、貝、骨、料器等。其中陶器殘片3件,可辨為豆、壺;銅器377件,大部分為銅容器殘片;金箔5件,鐵器4件;玉石器136件,其中石磬10件;海貝303件,骨器874件,還有料珠4件。出土器物的造型、紋飾均帶有明顯的晚期晉文化風格。 [7] 
  • 玉器
邱家莊墓羣中第5001號墓葬出土了典型玉器,其中有玉環和玉龍,均為古代貴族身上裝飾品。這些玉器上鐵黃色的斑點是由於器物長期埋藏在地下玉質受到污染而產生的沁色。通過玉器可以領略一下古晉國人民的審美風格和聞喜古代先人們巧奪天工的匠人風采。 [5] 
玉環和玉龍
  • 金箔
邱家莊墓羣中第5001號墓葬出土金箔,已經殘缺不全。其厚度不足1毫米,在科學技術水平並不發達的古晉國時期能製作出如此厚度的金箔,可見當時的製作工藝之精湛。古人尚食金之風,金在古代有着煉丹以求長生、食用以求養生的作用,該墓葬出土的金箔從側面佐證了從春秋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使用金的風氣了。 [5] 
金箔 金箔
  • 青銅小獸
邱家莊墓羣中第5001號墓葬出土的青銅小獸,呈俯卧狀,垂首向身體右側扭轉,整體保存狀況較好,是5001號墓葬出土的較為精美的青銅器之一。小獸的作用尚不明朗,但考古學家推測,其很有可能是作為禮器(一種祭祀用的器物)或象徵身份性的器物而存在。 [5] 
青銅小獸 青銅小獸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研究價值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內的邱家莊墓地地處晉國“古曲沃”核心區域中,是東周時期晉國宗廟所在地,已勘探發現的邱家莊墓地五組大型墓葬均有可能是晉國國君及夫人墓葬,這對推進晉文化和晉國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桐城鎮上郭村與邱家莊之間的鳴條崗上。
  • 交通
運城市——機場大道——侯平高速——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
運城市——紅旗東街——介公大道——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