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言詩

(漢語詞語)

鎖定
三言詩,讀音是sān yán shī ,漢語詞語,意思是舊詩體的一種,以三字為句,故名。
中文名
三言詩
拼    音
sān yán shī
注    音
ㄙㄢ ㄧㄢˊ ㄕㄧ
解    釋
舊詩體的一種;以三字為句,故名

目錄

三言詩解釋

舊詩體的一種。以三字為句,故名。 [1] 

三言詩出處

清·趙翼陔餘叢考·三言詩》:“三言詩,《金玉詩話》謂起於高貴鄉公。然漢《安世房中歌》‘豐草葽’及‘雷震震’二章,《郊祀歌》之‘練時日’、‘太乙貺’、‘天馬徠’等章,已創其體,則不始於魏末矣。劉勰又引《喜起歌》為三言之首,而謂詩之有三、五言,多成於西漢,蓋《國風》:‘山有榛’、‘隰有苓’,《周頌》:‘綏萬邦’、‘屢豐年’之類。古詩中原有此句法,特漢初以之為全篇,遂成此三言之一體耳。”
當代僧人釋行普三言詩《五戒》:酒肉戒,不害生。尚禮佛,延壽增。戒妄語,斷淫慾。不心竊,汝思過。無懊惱,閉五關。入定觀,念彌陀。清心齋,儀規過。行善事,眾心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