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角江

鎖定
河流下游的河道成入字形開展,使敲水和淡水相混的河口灣,稀扇三角江,使鹽水和淡水相混合的河口灣,稱為三角江。 [1] 
中文名
三角江
外文名
estuary

三角江河口平面形態

海洋伸入大陸內部形成一個漏斗狀河口

三角江形成原因

一種是在最近的一次海侵時期,由於海平面的迅速上升,浸沒了在第四紀低海平面時期所加深了的河谷,形成溺谷型三角江.南北美洲的許多三角江屬於此類.另一種是少沙強潮河口,本身不能形成三角洲,而與其毗鄰的河口形成三角洲,突出於原有海岸線之外.這樣,兩側的三角洲就組成了中間河口的兩岸,形成了組合型三角江,錢塘江就屬於這種類型.隨着北岸長江三角洲的逐漸發展和南岸姚江平原的淤積成陸,錢塘江河口的平面形態才得以固定下來.

三角江存在條件

河流來沙量小;或位於沉降地區,且沉降速率大於河流帶來泥沙的堆積速率;或位於潮差大、潮流強的地區等。 [2] 
參考資料
  • 1.    沙學浚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 第十一冊 地理學: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4
  • 2.    錢寧 張仁,.河牀演變學:科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