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物備急丸

鎖定
三物備急丸,中醫方劑名。瀉下劑,温下,具有攻逐寒積之功效。主治寒實冷積內停,心腹卒暴脹痛,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大便不通。本方臨牀上有調節胃腸機能的作用;抗粘連的作用;抗菌的作用。
功    用
攻逐寒積
主    治
陰盛寒結證
分    類
瀉下劑-温下
出    處
《金匱要略》

三物備急丸歌訣

三物備急巴豆研,乾薑大黃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積,速投此方救急先。

三物備急丸組成

大黃、乾薑、巴豆。

三物備急丸用量

大黃30克、乾薑30克、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三物備急丸用法

先將大黃、乾薑研末,再研巴豆,與上末和勻共搗為散;或煉蜜為丸,瓷器密貯。每服大豆許 3~4丸,温開水送下。

三物備急丸功用

攻逐寒積。

三物備急丸主治

寒實冷積內停,心腹卒暴脹痛,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大便不通。

三物備急丸方義

本證是由飲食自倍,寒積內停, 上焦不行,下脘不通所致,治療以攻逐寒積為主。方用巴豆辛熱峻下,開通閉塞;乾薑辛熱,温中暖脾;大黃苦泄通降,一以制巴豆辛熱之毒,一以協巴豆泄下通腑,且大黃之寒,得巴豆、乾薑之熱,則其性大減。故三藥配用,共奏攻逐寒積之功。

三物備急丸配伍特點

大黃與巴豆既相殺又相使。

三物備急丸運用

本方用於寒實冷積內停證,臨牀應用以心腹卒暴脹痛,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大便不通為辨證要點。

三物備急丸禁忌

孕婦、年老體虛者,温暑熱邪所致的暴急腹痛,均不能使用。

三物備急丸方劑別名

備急丸、抵聖備急丸、巴豆三味丸、追魂丹、備急三物丸、返魂丹、獨行丸、備急大黃丸、備急丹、大黃備急丸、三聖丹、三仙串

三物備急丸重要文獻摘要

《金匱要略》:“用此治中惡,當知寒邪卒中者宜之,若用於温暑熱邪,速其死矣。是方允為陰結者立,乾薑散中焦寒邪,巴豆逐腸胃冷積,大黃通地道,又能解巴豆毒,是有制之師也。然白散治寒結在胸,故用桔梗佐巴豆,用吐下兩解法。此則治寒結腸胃,故用大黃佐姜、巴,以直攻其寒。世徒知有温補之法,而不知有温下之法,所以但講寒虛,不議及寒實也。”
《醫方考》:“飲食自倍,冷熱不調,腹中急痛欲死者,急以此方主之。脾胃以飲食而自養,亦以飲食而傷,故飲食自倍,填塞至陰,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則令人腹痛欲死。” [1] 
《醫方集解》:“此手足陽明藥也。大黃苦寒以下熱結,巴豆霜辛熱以下寒結,加乾薑辛散以宣通之。三藥峻厲,非急莫施,故曰備急。”
《金鑑·刪補名醫方論》:“柯韻伯曰,大便不通,當分陽結陰結。陽結有承氣、更衣之劑,陰結又製備急、白散之方。”
[2-3]    
參考資料
  • 1.    吳昆.《醫方考》:人民衞生出版社,2007年8月
  • 2.    汪昂.《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
  • 3.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