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清山古建築羣

鎖定
三清山古建築羣位於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德興市三清山,重修於明景泰至天順年間(1450~1464年) [1-2] 
三清宮坐南朝北,前殿後閣,左右廂房,兩層兩進。整個殿內梁、柱、牆、池、門以花崗岩琢磨鋪造為主,鑲嵌得嚴絲密縫。宮門上方懸掛清同治八年(1869年)所立“三清福地”。三清宮建築和佈局充滿玄虛神奇色彩。三清宮古建築羣反映了“道法自然”思想,單體選址和建築組合符合道教宗教儀軌,並與自然環境協調,它是基於中國傳統宗教觀念對自然環境適應性建造實踐的要實例。 [1] 
2013年3月5日,三清山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中文名
三清山古建築羣
地理位置
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德興市三清山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114-3-41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三清山古建築羣歷史沿革

東晉年間,葛洪與李尚書“結廬煉丹”修道於三清山。 [1] 
唐朝年間,建老子宮觀,舊址在丹井北邊,坐北朝南,稱三清福地。 [1] 
宋乾道六年(1170年),王霖捐資重建三清觀殿宇,供奉三清尊神,後因世亂,觀廢址毀。 [1] 
元朝年間,建三清觀,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君、李尚書、金童、玉女及潘元帥像等。 [1] 
明景泰至天順年間(1450~1464年),王祐、詹碧雲上山重修擴建後,改稱三清宮。 [1] 
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三清宮毀於大火,玉山、德興兩縣方士化緣重建,但規模遠不及從前。 [1] 
2018年,上饒市文廣新局開展三清山古建築羣——三清宮修繕工程。 [4] 
2021年,上饒市人民政府開展三清山古建築羣消防工程。 [3] 

三清山古建築羣建築格局

三清宮坐南朝北,前殿後閣,左右廂房,兩層兩進。整個殿內梁、柱、牆、池、門以花崗岩琢磨鋪造為主,鑲嵌得嚴絲密縫。宮門上方懸掛清同治八年(1869年)所立“三清福地”。 [1] 
三清山古建築羣

三清山古建築羣主要建築

三清山古建築羣前殿

三清宮前殿,供奉道教三位尊神——清微天玉清境元始天尊(又稱天寶君,居中位,手執混元珠,象徵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混沌狀態時的無極);禹余天上清境靈寶天尊(又稱太上道君,居元始天尊左側位,手執如意之象,或半黑半白的“陰陽鏡”,象徵剛從無極狀態中衍生出來的“太極”);大赤天太清境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道祖,居元始天尊右側位,手執羽扇,象徵由太極分化出的天地或陰陽“兩儀”)。 [1] 

三清山古建築羣後殿

三清宮後殿,供奉觀音及十八羅漢,道佛和諧相處,共為同一殿堂,有別於其他道教名山佛道不相容的格局,體現了三清山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博大胸懷。 [1] 

三清山古建築羣牌坊

三清宮大門前方建有牌坊一座,名三清宮牌坊。因牌坊上部額枋之間鑲嵌的青石板橫匾兩面刻有明代景泰年間兵部尚書、浙江鎮守孫原貞(1388~1474年)書“三清宮”三個正楷大字,故名三清宮牌坊。 [1] 

三清山古建築羣文物遺存

三清山古建築羣的文物,從東晉至明的宮、觀、府、殿、亭、台、坊、塔、橋、池、泉、井、古墓葬、山門、石雕、楹聯、摩崖題刻等相關文物遺蹟共100餘處。主要包括:風門、叢妙千步門、沖虛百步門、天門、王祜墓、風雷塔、龍虎殿、糾察府、詹碧雲墓、演教殿、涵星、清華、淨衣三池、飛仙台、三清宮和古丹井、九天應元府、西華台、石造神像20餘處,摩崖題刻80餘處。 [5] 
三清宮古建築羣的文物中,主要是以道教為主的文物古蹟“壺市安井”“方豪上”“螣岡”“小龜”等20處石雕石刻 [1] 

三清山古建築羣文物價值

三清宮古建築羣反映了“道法自然”思想,單體選址和建築組合符合道教宗教儀軌,並與自然環境協調,它是基於中國傳統宗教觀念對自然環境適應性建造實踐的重要實例。 [1] 

三清山古建築羣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三清山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三清山古建築羣旅遊信息

三清山古建築羣地理位置

三清山古建築羣位於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德興市三清山。 [5] 

三清山古建築羣交通指引

玉山縣人民政府距離三清山古建築羣約51千米,駕車約一小時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