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洲巖

鎖定
三洲巖取“蓬萊第三洲”之義為名,位於廣東省德慶縣九市鎮內,西距縣城約30公里,東距肇慶約50公里,屹立於西江之濱,以其鬼斧神工般的奇麗景觀聞名於世。
中文名
三洲巖
別    名
玉乳巖
位    置
廣東省德慶縣九市鎮
高    度
50米

三洲巖簡介

三洲巖美景 三洲巖美景
三洲巖高約50米,巖洞幽勝,巖洞內多石鐘乳,滴泉甘洌,又名玉乳巖。巖內空洞廣闊,可客千人,由水成岩構成各種勝景,象物命石,最為幽勝;石鍾地鼓,擊之有聲,丹灶硯池,如有煙色;金貓、白象、巨鰲、雲柱、仙羊窩形象酷似;觀音倒影,堪稱絕景。當年的三洲巖,巍峨峭拔,古樹長藤,山翠如城,更有奇禽異鳥,虎吼鹿鳴。山上平曠,廣可數畝,有居人數家,人題曰“四氏村”,宛如仙境。登上至人峯,於閲空亭上放眼遠眺,“遊雲聚散,恍若身在霄漢而忘所歸也。”人們認為其景色之奇僅亞於肇慶七星巖,“嶺海士大夫好異者往往能言之”。

三洲巖傳説

三洲巖是神仙勝境,又稱仙翁島。據州志記載:有仙翁、龐眉皓首,或樵或漁,不知其姓名。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春,進士李謹微番禺任,泊三洲岸,時夜半月高,作歌吟聲,有一漁父乘舟而赤,長揖共飲,謂曰:“聞子笑吟,有觀國之志。偶就子會,世將亂矣,宜高尚雲林,以保天年。此去百年間,中原六合為家,然後可圖子孫之善福也。”言訖不見,逮宋一統天下,始知其言之驗也。
李謹微,晉康人,天佑年間(公元904年——906年)進士,授番禺令,為德慶登第第一人。傳李聽了漁父的話後,遂隱不仕。906年唐亡,經近60年戰亂,宋太祖趙匡胤統一全國。那信龐眉皓首的“仙翁”,稱得上是洞察天下大勢的智謀之士了。宋人唐公佐有《三洲巖》詩專詠此事:
洞裏光陰經幾春,洞前古木垂千尋。
不知空谷當年事,誰識龐眉處士心。
殘月照人吞遠徼,晚風吹夢入幽岑。
我來訪得神仙宅,好聽雲端環佩音。
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在三洲巖創辦濂溪書院,教化萬民,自得其樂。早聞東海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為神仙所居。他認為三洲巖實屬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取“蓬萊第三洲”之義為名更好,四方村民認同“濂溪先生”所言,便把“仙翁島”更名為“三洲巖”。

三洲巖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圖集
摩崖石刻圖集(5張)
這裏曾是歷代文人墨客薈萃的地方。早在東晉時代,勾漏縣令葛稚川,又名葛神仙,晚年在此開爐煉丹、著書立説。北宋馬尋於公元1043年,留下題名石刻。之後,歷代文人墨客題刻190則石刻詩文,僅宋、明兩代的題刻就有174則。據清光緒《德慶洲志》記載,宋代蘇東坡周敦頤祖無擇李綱,明代陳白沙等名人賢士都曾為三州巖留有題刻,可惜歷經900多年,已被後人破壞,很多珍貴石刻詩詞已蕩然無存了。至今還保留有上至宋熙寧元年(1068)下至清道光二年(1822)的題刻91題。據調查有宋刻8題,明刻74題,清刻4題,辨不清年代的5題。在這91題題刻中,有詩、詞、記、題名等多種形式,內容多為讚美三洲巖自然景色的詩詞,也有記錄歷史事件的題記。近年編寫的《中國名勝詞典》也把三洲巖列為全國名勝古蹟,加以介紹。
現存最早的題刻是宋熙寧元年(1068)內侍省宦官南琴的題名,此外較有名的題刻還有紹興進士、南宋著名學者詹儀之、明洪武年間刑部尚書李質、明景泰年間廣東都指揮僉事尹通、成化年間兩廣總督韓雍、廣東按察史呂洪、嘉靖年間廣東布政使周宣、工部左侍郎、進士龔輝、肇慶知府李密、德慶知州陸舜臣等。
三州巖題刻有詩、詞、記、題字等題材,有楷、行、草、隸等多種書體,有眾多的古代名人題刻,對研究當時發生的歷史事件,一些名人的官宦仕途沉浮以及各種流派的書法都有重要的價值。
1957年,縣人委會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省政府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走入三洲巖,可見明朝龔輝題刻“瑤華洞天”四個大字。據明朝萬曆年間進士,後任翰林院庶吉士,贊善中允區大相詩曰:“叩石聞天樂,寒衣動澗霞。一從靈景秘,春事長瑤華”。“瑤華”是什麼東西?傳説“瑤華”是仙花。白色如玉,清香甘甜,食之必長生不老。區大相遊三洲巖時,時值春天,洞內正長出瑤華。

三洲巖地質地貌

三洲巖是一座孤峯,四鄰的山岡多屬土山,唯獨三洲巖由石灰岩構成,而且天造地設般形成巨大的溶洞。有人説巖洞一直通到二三十里外的悦城以至西江對岸,巖東的“黑洞”至今尚無人作過認真的考察。三洲巖獨特的地質地貌曾引起地質工作者的興趣,據文化館的同志介紹,六十年代,外省一個研究所曾來信詢問三洲巖的地質情況,可惜此事沒有下文。1997年省專家團前來德慶考察研究西江文化,又引出了一個新話題。專家團來到三洲巖,中山大學古生物學家張鎮洪教授順手撿起一塊黑色“石頭”説,這是燒骨,是幾千年前人類活動的遺物。一句話引起縣有關領導的極大興趣。於是以張鎮洪教授為首的專家組應邀來到三洲巖進行考古挖掘。初步的挖掘成果令人鼓舞,共發現了包括古象牙在內的近三十種古生物化石一批,還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生產工具刮削器等。考古成果表明:依山傍水,洞內寬廣的三洲巖,以其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吸引着古人類,成為我們遠祖的搖籃。張鎮洪教授認為:如進一步挖掘,很可能會發現古人類化石。這樣,從封開黃岩洞到肇慶的七星巖,加上中間的三洲巖,西江中游遠古人類的活動足跡便清晰了。
三洲巖的整修工程正付諸實施,工程完成之後,三洲巖將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大放異彩,成為人們或尋幽探勝或追尋古文化遺蹟的新的旅遊景點。

三洲巖三洲巖記

三洲巖

三洲巖記
作者〔明〕·李逢升1
州東七十里有三洲巖。聞之海有三洲,2可望而不可即,仙子旅處焉。越後亡失其一,今三洲巖得無鬼神輸運置於錦江3之湄,因其舊而名之歟。然斯巖之勝固未可以言傳也。餘少雅慕名山,常思躡履4太華5之巔,振衣匡廬之頂,遍宇內諸勝收之目中。奈幼稚之年不離黨塾,6及稍長,又以應選入南雍,7矻矻8一經,窮年株守,即三洲里閈9一大奇觀,咫尺而未嘗一到。今年歸康,過黃灣,則見其懸崖千尺,峭壁磷磷,望之古木參差,淡涸濃翠,乃始舍舟而從之。徑迴路仄,由門而堂,堂10而奧11,仰望青碧之色,若別是一天,其寬廠平衍,縱橫廣數百武。12其石之形者,有白象、金貓及鶴、鸞、獅、熊之類。崖鍾考之噌吰有聲,撾13其地,則田田鼓音若金革相答。洞之南,丹爐煙冷,相傳為勾漏令葛雅川14曾煉丹於此也;洞之北,峻壁詞章,苔封剝落則蘇文忠15、祖無擇16之詩記也;洞之西,有台翼然,宛如斗室,室之旁,小窟如池。從池畔而達巖外,至人峯也。由凌虛石峯下而轉過坳處,則濓溪先生17之書院也。若夫洞之東,無他勝。石罅小路僅容一人,行十餘武,有石高三尺許阻塞其前。緣石而過之,路盡處,一洞巋然,小於外洞三分之一,而深邃過之,名物具備,實則斯巖之大慨也。餘思夫天下之物,不遇乎人之物色,則物之精華不表;天下之人不能物色,則人之襟懷不奇。餘如是不揣綿力,創寺三椽,寺之西復為一庵,募慧僧以主之,捐近寺租四十石供其衣食。路徑高下,悉為更闢斗室,顏之曰:小二酉。當暑肄18業其中,不知有夏之酷。室旁之窟,誅鑿19成池,植以綿蓮。從池中出巖外,下臨千尺,拓道百尋,翼以雕欄,欄下遍裁花卉。越二十武,又為星宿亭。下視牂牁21一帶,瀠洄四十里,而八桂22山川隱見於望中矣。更上至人峯,榜依林木怪石,而為閲空亭。四顧山翠如城,遊雲聚散,恍若身在霄漢間而忘所歸也。噫噫,泰華、匡廬餘雖未能策杖其間,而苟寓情於斯巖,斯巖即蓬萊一境,而又何必遠而謀哉?故記之。
〔註釋〕 歐清煜
1 李逢升:字含真,德慶人,明崇禎監生,南京刑部尚書李質裔孫。李伯震嫡孫,掌管巖外四隅田地塘圩,崇禎四年命二子修葺三洲巖各景點。
2 海有三洲:傳説東海中有三座神山,名蓬萊、方丈、瀛洲,為神仙所居。
3 錦江:西江流經德慶錦石山以下境內一段,稱錦水或錦江。
4 躡履:踏足,意為登臨。
5 太華:太華山,即西嶽華山。
6 黨塾:家鄉的學堂。
7 南雍:雍,辟雍,指國子監。南雍意指南京的辟雍。
8 矻矻:同兀兀,用心勞苦貎。
9 里閈:里門,代指鄉里。
10堂:指洞室:
11奧:洞室的西北角。
12武:古時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此處指步。
13撾:擊打。
14葛稚川:東晉煉丹術家,葛洪字雅川,曾任勾漏縣令。
15蘇文忠: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卒諡“文忠”。
16祖無擇:(見三名人題詠祖無擇三洲巖銘並序注)。
17濂溪先生:宋代理學的開創者周敦頤,人稱“濂溪先生”。
18肄業:肄,習也,謂修習其業。
19誅鑿:剪除,挖鑿。
20翼:兩側。
21牂牁:牂牁江,古水名,西江的中上游。
22八桂:廣西的別稱。

三洲巖

三洲巖記
清·梁修1
去州治東六十里,舟江上,見水折處巨石嶐然起,高可數十丈,石巔三四岐2,皆俯摺南向,向勢欲墜,狀絕肖難雞冠,俗謂之雞冠石。脈延西北,隱躍起伏若草蛇。約四五百步,拔地起,是為三洲巖,高大皆數倍雞冠石,狀亦大致彷彿,而中獨空,兩口可入。南囗絕狹而險,北口洞若巨門,容旋馬,志稱上有“玉乳巖”三大字,宋丞相李忠定公3書,今不見。或雲康熙間雷起此巖,震石落,巨若屋,字當在石下。而此石故絕奇,面廣平若斧削,容百人立。下壓之石,乃才如凳,以三寸許肩雷震石一角,三角皆跨空,上覆纏巨榕,大合抱,枝葉蔭畝餘許,此不可解者。既入巖,時日已落,霞光射巖顛隙,石色雜黑白,渲以紅紫,班駁明滅眩人目。見石若撲者、若蹲者、若傴4者、若偃5者、若遮掩者、若攖6者。撲者若禽,蹲者若獸,傴者若翁,偃者若童,遮掩者若女,而攖者若奇鬼。既昏黑,同遊出火具,火光四射巖壁,手動光益搖,風颯然從南口入,若禽者、若獸者、若翁者、若童若女者、若奇鬼者,倅然7皆動,森然向人,同遊怖欲走。已而得所謂倒吊觀音者,色飩白,乃絕類人為。得石鼓,擊以火具,聲咚咚然。丹灶絕似灶,可炊。巖當宋以前皆荊棘荒翳無人跡,果有隱君子避地於此與否未可知,必實為稚川8且侈神仙事,則鑿矣。往年朱侍御9主修德慶志,釆訪使黎詠陔10搜巖刻幾遍,唯東坡與少子過題名石最古而確,其餘名非絕著,大都圖俚漶滅不完,以知古遊者之罕。巖半有石平方丈,滑澤若人常坐卧者,或雲周元公11嘗讀書於此,故謂廉溪讀書枱。州人因其地,祠周、蘇、李三君,12謂之三賢祠。外又有濂溪洗硯池,旁多桂、梅、冬青。來禽多異鳥,聲如木魚,然餘夜遊甚暫,不見也。巖巔別有洞,星月中仰見古藤如龍蛇,草木益瘦,石益怪醜,道險不可窮。岩石載阮通志及郡志,譽之絕美,亞端州七星,嶺海士大夫好異者往往能言之。且三洲水上溯嶠西13滇黔,往來達官貴人,文士墨子以及放臣遷客,一切好遊之士,道古康州,則往往願遊是巖而卒不得一遊者。西潦歲恆漲,沙淤積岸,岸愈高,巖愈隱,瀕江僅數百步,而徱緲若蓬萊方丈神山,艤舟14江上,頑然見雞而冠已。誠自雞冠石穿渠作溪,之折達巖北口,旁植桃柳水松,如花埭大通15,履屩16當盛,惜費不貲。主三賢祠及旁巖居人,又皆傖,不足語是矣。因念士有懷奇自異,聲名可達海內,顧兀傲不自表見,幸有其人既值前矣,又茠17於眾士之諑,是大類此巖,可概也,遂作三洲歌18,弁以是記。
〔註釋〕歐清煜
1 梁修:字梅想,德慶縣亭底人,清光諸舉人,以詩名於省垣,有《綿石集》。其《花埭百花詩》已由梁中民、廖國楣註釋出版。本文見存於殘頁,未見《三洲巖歌》。
2 岐:叉開。
3 李忠定公:宋高宗首任丞李綱,卒後,追諡“忠定”。
4 傴:曲着背。
5 偃:仰卧。
6 攖:擾動。
7 猝然:突然,出其不意。
8 稚川:東晉煉丹術家葛洪字稚川。
9 朱侍御:主修光緒《德慶州志》的史家朱一新,曾任監察御史。
10黎詠陔:光緒《德慶州志》復纂者黎佩蘭字詠陔。
11周元公:即濂溪先生周敦頤。
12周、蘇、李三君:指周敦頤、蘇東坡、李綱,三人皆在三洲巖有題刻。
13嶠西:嶺南西部。
14艤舟:泊船岸邊。
15花埭大通:廣州花埭(即今花地)及大通滘一帶,是嶺南著名花,梁修曾在花埭作白花詩。
16履屩:寄着草鞋,此處猶人足跡。
17茠:通庥,本義庇廕,此處義作蒙受。
18此記見存於殘頁未見附有《三洲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