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江白塔

鎖定
三江白塔,又稱三江宋塔、雁塔,位於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城南13公里處的三江鎮,該塔在樂山市造塔歷史上是一座藝術精品,是密檐式塔型的一座名塔。
中文名
三江白塔
地理位置
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城南三江鎮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又    稱
三江宋塔
性    質
密檐式塔型的一座名塔
別    名
雁塔
三江宋塔

三江白塔古塔簡介

三江雁塔 三江雁塔
三江白塔,整個建築造型嚴謹、風格樸素、線條勻稱、構造傑出,又柔和絢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井研縣唯一的現存時代最早、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宗教建築。1986年被樂山市政府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1305-3-603)。

三江白塔佈局結構

雁塔,為密檐式磚木結構,塔身為須彌座四方形,通高28米,共13層。塔底地邊長5.8米,逐層遞減,微向內收。底層內高4米,向上逐層遞減。塔內梯道盤旋,可以至第10層。每層四面均有假窗,有一通光方孔,有斗拱裝飾,所有青磚,形式多樣:大磚長55釐米,寬45釐米;小磚長35釐米,寬17釐米,厚均為5.5釐米。轉角並用圓磚與三角形磚,施工時每砌3層,用抓釘嵌扣,直至塔頂,因而具有較強的防震性能。因塔外刷白灰,遠望之呈白色,故民間稱為“白塔”。

三江白塔文物價值

三江雁塔,始建於南宋時期,具有比較重大的歷史文物價值。據《榮縣誌·金石》第十四,有“雁塔題名”記載,其略雲:開禧二年(1206年)知州袁桂立學館,教授劉道成記,榮登進士第者一百五十五人等語。
查證“開禧二年”為宋寧宗第三元之第二年。《榮縣誌》又無第二處古塔的記載,故雁塔即為三江白塔。因而白塔至少在公元1206年以前即已存在。明成化、天啓年間,曾經修整過兩次。
據三江街道居民黃樹雲回憶:塔前原有一道石碑,碑文後有“洪化年培修”5個字。“洪化”為吳三桂孫世璠所用的年號,大約為清朝康熙十七年到二十年間(公元1678--1681年)。因此,此塔則在明清兩代先後培修過3次。

三江白塔保護措施

2005年8月,井研縣對三江雁塔進行全面維護,清理雜草、雜樹,修建長200多米的圍牆,鋪設青漿石路面100平方米,建造了12平方米的值班室、具仿古風格的門樓,安裝避雷針,對塔頂、塔體進行維修,並雁塔所在地基周圍,劃定一定範圍堆砌保坎,建成“雁塔公園”。 [1] 
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編號7-1305-3-60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