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宅光治

鎖定
三宅光治,日本三重縣人。1901年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10年陸軍大學畢業後,歷任第一師團參謀、軍務局課員、陸軍省副官兼陸相秘書官、和平條約實施委員(駐澳大利亞、匈牙利)、近畿四聯隊隊長、第四師團參謀長。1928年8月任關東軍參謀長。1932年4月晉升中將。歷來極力鼓吹武力征服中國,為日本少壯軍人代表之一,參與制造九一八事變。1940年11月~1945年8月任偽滿協和會中央本部本部長。抗戰勝利後被拘押在蘇聯。1945年10月2日死於魯比安卡監獄。 [1] 
中文名
三宅光治
外文名
みやけ みつはる
國    籍
日本
出生地
三重縣桑名市
出生日期
1881年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
死亡日期
1945年10月2日
人物經歷
三重縣桑名市人,1901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3期畢業。1910年陸軍大學22期畢業,1914年任軍務局課員,1915年任陸軍省副官兼陸相秘書官。1919年步兵第23聯隊附,巴黎條約實施委員。先後擔任奧地利、匈牙利使館武官、巴黎條約實施委員。1922年,步兵大佐,陸軍省新聞班長 。1924年2月4日任近衞兵第四聯隊聯隊長、1925年3月2日第四師團參謀長、1927年7月26日第五旅團少將旅團長。1928年8月10日任關東軍參謀長,他積極支持板垣、石原等人策劃和發動九一八事變。他除參與策劃作戰計劃外,甚至連偵察活動,他也參與其中。如在1931年4月的一天,身為關東軍參謀長的三宅光治少將與石原等人,以拜訪駐瀋陽北大營東北軍精鋭部隊的第七旅旅長王以哲之名,突然來到北大營,化裝成司機的情報人員在院內暗地偵察,對兵營各處進行了快速拍照。
1932年三宅光治晉升為陸軍中將,參謀本部附 。同年6月7日陸軍運輸本部長,1934年4月29日勳一等旭日大綬章。1935年3月15日任駐朝鮮龍山的第20師團長,1936年2月二·二六事件爆發,12月28日轉為預備役,1940年11月15日,三宅光治被任為偽滿洲國協和會中央本部長。二個多月後,原協和會總務部部長皆川豐治升為副本部長,著名法西斯分子甘粕正彥再度出任總務部部長。1941年4月1日,偽滿洲國進行了所謂的“二位一體制”的機構大改革,也就是各省省長、次長分別兼任協和會省本部長、副本部長,市、縣長也照此辦理。目的是確立戰時體制的“政治領導”,有利於進行“國民總動員”,把中國東北建成日本擴大侵略戰爭的兵站基地,三宅光治與甘粕正彥(甘粕正彥於1941年4月1日又轉為協和會審查部部長),一起擔任了這次大規模“機構改革”的任務。作為偽滿協和會的總頭子,三宅光治都要主持一年一次的、長達七八天的“全國聯合協議會”,表演一番所謂的“建國精神的顯揚”、“民族協和”、“宣德達情”的假民主醜劇。例如1942年8月3日舉行的協和會“全國聯合協議會”開幕式的下午會場上,三宅光治坐在議長席上,宣稱:“本會議也是個最尊重言論自由的會議會場,因此請協議員諸位暢所欲言,不要有顧慮,更不會受到意外影響。”可隨後的幾天會議上,雖然也出現吵吵爭爭的激烈場面,這不過是日本主子設計的欺騙、麻醉人民的騙局。但凡涉及日本殖民當局經濟掠奪、“糧谷出荷”、“開拓移民”等重大問題時,主持會議的三宅光治還是常常不耐煩地打斷髮言,對於日軍在東北各地燒殺等兇殘暴行,三宅光治則説:“這些問題內容繁多又複雜,恐怕不是短時間能夠討論明白的,並且這些問題不在本會議討論範圍內,只好另有機會再行研究。。。”最後是採取“疲勞戰術”,利用大多數“協議員”都有大煙癮,時間一長,支持不住,任何“研討”都只能草草收場。並以一切意見都絕不能違背日本的“國策”,封住眾人之口,閉幕式上通過致關東軍的感謝電,這場由三宅光治導演的烏煙瘴氣、長達七八天的鬧劇才告謝幕。1945年日本投降後,三宅光治被押拘蘇聯,同年10月在莫斯科死去。
參考資料
  • 1.    中國抗日戰爭大辭典. 武漢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