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

鎖定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清朝時期建築羣。 [1-2]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包括黃巷郭氏民居、南后街葉氏民居、安民巷鄢家花廳、光祿坊劉氏民居、王麒故居、劉冠雄故居。 [2] 
2013年5月3日,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
地理位置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970-3-00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建築格局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包括黃巷郭氏民居、南后街葉氏民居、安民巷鄢家花廳、光祿坊劉氏民居、王麒故居、劉冠雄故居。 [2]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主要建築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黃巷郭氏民居

黃巷郭氏民居位於鼓樓區黃巷6、7號。始建明末,原系衙署;清同治年間,郭柏蔭購置重修。其父郭階三,生五子,皆登科第,宅前懸掛“五子登科”匾。合院式民居,坐北朝南,佔地面積2130平方米,兩側有馬頭牆,整體建築規模宏大。主座建築前後三進,穿鬥式木構架,雙坡頂。臨街門頭房面闊五間,兩側為門房、轎房。一進院落設天井、迴廊及主厝,主厝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前廊寬敞,青石柱礎,古樸雄偉。二進主厝面闊五間,進深五柱。三進為五間排雙層書房。東牆外系花廳,三間排廳堂一座,坐北向南,庭院內有假山、魚池、花亭、大樹等。 [2]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南后街葉氏民居

南后街葉氏民居位於鼓樓區南后街176、177號。始建於明代,清至民國屢有修葺。由東面主座與西側花廳組成,坐北朝南,建築面積2321平方米。主座前後三進,大門朝東,臨南后街。一進天井,三面環廊,主厝為面闊五間廳堂,進深七柱,穿鬥減柱造木構架,雙坡頂,鞍式山牆;二進主厝帶前軒廊、廳堂、廂房;三進是兩層閨房。隔座單進,主厝面闊五間,進深五柱,穿鬥式木構架,雙坡頂。左側小門通花廳。花廳為三開間雙層走馬,楠木構件十分精美。花廳前為園林,內有一口半月池,保存完好。 [2]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安民巷鄢家花廳

安民巷鄢家花廳位於鼓樓區安民巷47、48號。原系永泰鄢氏太澄公宗祠,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建,光緒及民國間重修。東西兩座毗鄰,佔地面積1425平方米,坐南向北,周以圍牆。東座原有門頭房和天井,於1983年改建。現存正座大門、天井、主厝。主厝面闊三間,進深七柱,穿鬥式木構架,雙坡頂,鞍式山牆。木柱及廊石用材碩大,廳前走廊可通西牆外花廳。花廳共二進,自成院落,臨街開小門。一進大花廳,佔地2000平方米,襻間一斗三升,雕刻精美,如意形替木配梅花形斗拱,兩相對稱。次間全用楠木精雕落地門,尤顯富麗堂皇;廳前軒廊捲棚飾頂,懸鐘、雀替刻有花果,造型獨特。東牆角一座木構半邊亭,小巧玲瓏。亭內開小門通向二進。二進前有天井,左右迴廊。主厝面闊三間,進深七柱,廳兩側為廂房,原供女眷居住。明間用十扇屏門隔成前後廳。 [2]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光祿坊劉氏民居

光祿坊劉氏民居位於鼓樓區光祿坊28、30、32號。建於清代。自東而西並列四座毗鄰,其範圍東至道南祠,西至早題巷,南臨光祿坊街,北至大光裏,佔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為福州市區最大的單姓住宅。東側兩座原是清初著名畫家許友故居——米友堂;西側兩座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進士、內閣中書林佶故居,後數易其主。清道光年間為“一胎同榜兩進士”劉齊衢、劉齊銜兄弟改建。四座大院一字排開,皆坐北朝南,四面風火牆,硬山屋頂。臨街六扇門,入石框門,三面環廊,廊下有庭院,上庭院為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廳堂,明間為廳,次間、梢間為房,從後廳堂、後天井而至二進、三進。四座大院隔牆相鄰,小門相通。共有12間大廳、48間廂房、6座花廳(客廳)、3口魚池、3座假山、6處亭台樓閣。此外,還有藏書閣、觀音閣、佛堂等。大院建築材料均特殊加工,圍牆高達6米,牆磚長0.43米,寬0.23米,灰白色,堅實耐火;鋪地石板平坦光滑,長3米、寬0.6米以上,達300多條。抱圍大柱,長3.3米左右的100多根。40餘間大小廂房的門扇、窗扇、壁扇、格心全用楠木構成。院內傢俱如橫案桌、公座椅大小八仙桌等皆用紅木精製。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愛國詩人郁達夫曾在此居住。四大院的古建築藝術精華集中在西端第一座。 [2]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王麒故居

塔巷王氏民居位於鼓樓區塔巷28、30號,為王麒故居。始建於清初,乾隆、嘉慶至民國間均有修繕。兩座毗鄰,前門在塔巷,後門在郎官巷。佔地面積2225平方米,四面圍牆,坐北朝南。主座建築,雙坡頂,穿鬥式木構架。門頭房面闊三間,明間開六扇大門。一進院落三面環廊,兩廊各寬3米,廊下是大石條鋪砌大天井,天井排列各種花卉、盆景、魚缸等。主厝面闊三間,進深七柱。軒廊寬敞,兩廂隔扇、門扇、窗牖,全用楠木。一進有覆龜亭連接二進。二進廳堂同樣面闊三間,進深七柱。後進尚有三間排廳堂一座,當年嚴復曾在此居住過。通道兩旁有披榭。進與進之間皆隔以高牆,牆頭上灰塑人物花鳥圖案,保存完好。東側花廳,隔扇、門扇、窗檻也用楠木,屋架、椽、桁等雕刻較為考究。 [2]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劉冠雄故居

劉冠雄故居位於鼓樓區宮巷11號,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始建;光緒及民國間大修。四面圍牆,佔地面積1875平方米,坐南朝北,兩座相鄰。入門頭房為平整大石條鋪成天井,三面環廊。主座一進七柱“四扇三”,前廊後堂,穿鬥式木構架,雙坡頂。大廳廊石碩大,兩側房間門扇、窗牖、花格皆楠木雕刻,廳堂中間有屏門隔成前後廳,斗拱、雀替、掛落等雕刻精美。二進結構與首進基本相同,兩進都有小門通向東側花廳。花廳為雙層小樓,坐北向南。樓前有園林假山,至今尚存一株樟樹和桂花、蠟梅等。假山前立有一塊海礁石,上刻“蘿徑”兩字。沿洞內走上16個台階,可達拜月亭,亭木構,已圮,只留下平頂;保留最好的是假山雪洞,前後五道彎,冬暖夏涼。 [2]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保護措施

2013年5月3日,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築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八一七北路中段兩側。 [2] 
  • 交通信息
  • 公交線路
三坊七巷(僑雄)站:可至南后街北入口(近達明路);途經公交:5路、22路、27路、55路、61路、66路、75路、118路、128路、301路、317路、327路。
三坊七巷(澳門路)站:可至南后街南入口(近澳門路);途經公交:339路。
衣錦坊站、文儒坊站、光祿坊站:可分別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途經公交:27路、54路、70路。
南街站:可至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吉庇巷(路)、宮巷;途經公交:1路、8路、20路、20路夜間區間車、66路、101路、117路、121路。
  • 地鐵線路
南后街北入口(近達明路):乘坐地鐵1號線至東街口站下,從C出口出,沿楊橋東路步行400米即可到達。
南后街南入口(近澳門路):乘坐地鐵1號線或2號線,至南門兜站下,從A1出口出,沿道山路、澳門路步行600米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