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卿口制瓷作坊

鎖定
三卿口制瓷作坊,又稱三卿口碗廠,位於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峽口鎮紫靈庵村,佔地面積41340平方米,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1]  [3] 
三卿口制瓷作坊現存分階龍窯1條,水碓房11座,拉坯房40餘處,淘洗池7組,社廟,黃氏宗祠,清末、民國至20世紀60年代民居等建築物近百處;三卿口制瓷作坊以其設施和工藝技術的原始性,為研究古制瓷業提供了實例。 [1] 
2006年5月25日,三卿口制瓷作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三卿口制瓷作坊
外文名
Sanqingkou Porcelain Workshop
地理位置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峽口鎮紫靈庵村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4134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563-3-266

三卿口制瓷作坊歷史沿革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黃正中黃大遠叔侄自福建連城遷入三卿口鄉子裏安村,選址建窯,生產粗碗、白瓶等瓷器,代代相傳,後此地稱碗廠。 [3] 
清光緒五年(1879年),建黃氏祠堂於此。 [3] 
民國期間,建有“上房窯”和“下房窯”。 [3]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日本侵略軍攻打仙霞關失敗後,撤回江山縣城路過此地,放火燒了三卿口制瓷作坊的大部分房屋。 [3] 
1956年3月1日,正式成立“江山縣三卿口瓷器生產合作社”,因名字拗口,當地村民都稱其為“碗廠”。 [3] 
1958年1月1日,“江山縣三卿口瓷器生產合作社”更名為“地方國營耐火磚廠”。同年,村裏新建一座龍窯,“上房窯”和“下房窯”被淘汰。 [3] 
1959年,恢復制瓷,“地方國營耐火磚廠”更名為“江山縣峽口公社瓷器廠”,後又經幾次更名,但村民一直稱其為“碗廠”,沿用至今。 [3] 
1962年,建大龍窯於此,舊龍窯被廢棄。 [3] 
20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碗廠的生產和銷售於達到最高峯。 [3] 
1973年,舊龍窯興建了一座廠房,此龍窯不復存在。 [3] 
1978年,“上房窯”因要在其上蓋新房,被剷平。 [3] 
1979年6月,浙江省考古所和江山市文管辦聯合對三卿口制瓷作坊進行實地調查。 [3] 
20世紀80年代,“下房窯”因蓋豬圈,被剷平。 [3] 
1981年,生產瓷器突破200萬件,曾一度脱銷。 [3] 
1997年,三卿口制瓷作坊破產,所有職工由社保所發放兩年生活費,制瓷作坊停產。 [3] 
2010年,江山市人民政府完成對三卿口制瓷作坊的保護修繕工程。 [6] 
2012年4月,江山市人民政府再次對三卿口制瓷作坊進行修繕。 [5] 

三卿口制瓷作坊建築格局

三卿口制瓷作坊結構

三卿口制瓷作坊三面環山,一條長約3000米,寬約4米的小溪貫穿整個制瓷作坊。這裏的建築大多沿着小溪兩岸,在坡地上或山腳下,開闢出平地作為地基,形成依山傍水,大大小小,高低錯落,朝向不一,連接成片的建築羣。 [3] 

三卿口制瓷作坊特點

三卿口制瓷作坊建築結構簡單,一般是三架樑、五架樑,絕大部分牆體都是夯土牆,土黃色的牆體裸露在外,上蓋小青瓦或小紅瓦,有的工棚和水碓房四周則沒有牆,上面蓋的還是稻草。這在以精雕細刻著稱的浙江鄉土建築中,簡直説得上是寒酸簡陋的了。但是,一色的紅黑相間的屋面,土黃、灰白的牆體,掩映在青山綠樹之間,整體風貌非常協調,田園之風濃郁,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3] 

三卿口制瓷作坊主要建築

三卿口制瓷作坊綜述

三卿口制瓷作坊建築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活性建築,如宗祠、社廟、民居等;一類是生產性建築,如窯、水碓房、作坊等。 [3] 

三卿口制瓷作坊生活性建築

  • 綜述
三卿口制瓷作坊現存生活性建築64幢,分為公共建築和民居兩類,公共建築現存兩幢,即黃氏祠堂和社廟,其餘62幢全是民居。 [3] 
  • 黃氏祠堂
黃氏祠堂始建於清光緒五年(1879年),為三進二天井格局,面積500多平方米,三開間,小紅瓦屋面。通面寬12.5米,通進深27.4米,前後三對馬頭山牆,分別夾着一個硬山頂。三對馬頭牆,由前至後,依次略微提高,體現“步步高”的風水理念。祠堂由兩進院落構成,由南至北分別是大門、戲台、中堂和後堂,其側緊靠山坡,還有一間廚房。除了南側開大門和西側開小門以外,祠堂四面均用厚厚的夯土牆封得嚴嚴實實,有利於防火。 [3] 
  • 社廟
社廟的正式名稱是“陳德公王廟”,坐西朝東,與黃氏祠堂隔溪相望。社廟的建築規模極小,平面尺寸只有約5米見方,硬山頂,單開間,立面門額兩檐上翹,小青瓦屋面。南、北、西三面為磚牆圍合,東面的正立面安裝有福扇、門與柵欄,現門與柵欄均已缺失,只有福扇還在。社廟內有神台,高1米,台上原先供奉有三座神像,現神像已無,村民們每年在後牆上貼紅紙牌位,中間是“安奉坐鎮水口陳德公王位”,其北側是“安奉本境三清三聖大王位”,共南側是“安奉本境興旺土地公婆位”和“先傳後教何葉二位夫人位”。 [3] 
  • 民居
民居大部分分佈在小溪兩側和古道兩旁,少數位於北側的山坡上,一般以三合院和四合院為主,高度一般在6米左右,比祠堂稍低一些。大多隻有一個天井,有的連天井都沒有,層數介於一二層之間,因為樓上與其他村落的民居建築一樣,比一層稍矮,並不用於住人,只用於堆放雜物,同時,起到夏天隔熱,冬天保温的作用。從用材來看,比較勻稱,牛腿、雀替、斗拱等木構件,雕刻比較簡單,作為古民居實用性比較強。 [3] 

三卿口制瓷作坊生產性建築

  • 綜述
三卿口制瓷作坊現存生產性建築有窯、作坊、水碓、淘洗池等。 [3] 
  • 龍窯
三卿口制瓷作坊現存一座龍窯,修建於1962年,位於村落西面山坡上,依山勢而建,呈階梯狀,連同南側同在一個坡頂下的作坊,佔地面積達436平方米。龍窯用紅磚和石頭砌築而成,總長度達35米,內有27間窯膛,可橫排匣缽11列,每列匣缽柱疊碗40只左右,在匣缽柱頂端可再放置疊燒(不用匣缽)碗坯4.5件,一次可出窯2萬多件陶瓷。以前均為碗坯直接疊燒,自這座龍窯起才開創了匣缽疊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瓷器成品率。每間窯膛在南北側牆上各對應開一個投柴孔,其中南側牆上有四個投柴孔擴大成門洞,供裝窯時工人進出用。大龍窯橫截面為拱形,室內底部寬約1.8米,平均高度1.9米,牆厚20餘釐米至60餘釐米不等,拱券底部較厚而頂部較薄。最西端有一個8.4米高的煙囱。 [3] 
  • 作坊
三卿口制瓷作坊共保存40餘間作坊。作坊可分為大作坊和小作坊兩類。
大作坊出現在合作化之後,典型實例就是龍窯南面的作坊。龍窯南面的作坊,順地形呈四級台地,各層台地的地面標高各與一個龍窯門洞的地面標高相同。作坊的東、西、南三面開敞,北面有連接各層台地的45級台階。
小作坊包括合作化之前的家族式作坊和合作化之後的小型作坊,其典型實例如碗廠20號西面橋邊的作坊。主要功能是“拉坯”“上釉”和“畫花”。建築用雙坡瓦頂(以前為草頂),三面圍合,西面敞開,按承重可分為兩間,但按工作單元則可分為四間。通面寬12.4米,進深4.9米,牆體為夯土牆,檁條直接架在山牆上,承接雙坡瓦頂的重量。每兩面承重牆之間,中間再設半隔牆,將之劃分成兩個工作單元。隔牆與承重牆之間,在不同高度上共設有六對木樑,這些木樑上面擱上木板就可以作為盛放和晾乾陶坯的支架。 [3] 
  • 水碓
水碓在水碓房內,水碓房就是“碎泥”作坊,水碓房一般為雙坡頂的木構簡易房,至少有一個面開敞,以便水轂輪局部放在其屋檐內,三卿口制瓷作坊沿溪兩岸設有10座水碓房。每座水碓房裏設有水轂輪一個,輪寬110釐米,直徑80釐米,用松木製作而成。水碓四具,主要由石白、碓頭、碓臂、碓剎(撥杆)等組成,石白徑40釐米,深25釐米。其工作原理是採用水轂輪頂端落水推動。在入流口水深14釐米時,每分鐘轉動20圈,能帶動碓頭四具。 [3] 
水碓 水碓
  • 淘洗池
淘洗池位於拉坯作坊附近,用於將粉碎後的瓷泥原料製作成泥漿。三卿口制瓷作坊在10座水碓房之間還布有7組淘洗池。每級淘洗池由5一7個單池貫連組成。一般可分成粗淘、細淘、沉澱三級。粗淘池面積最小,約1米見方,有單池或雙池,雙池的兩池間有小口相連。粗淘池的泥漿用人力或水力提灌至細淘池。細淘池,也約為1米見方,如為雙池,也有小口相通。細淘池的出口處有淺淺的相通溝,將淘洗好的細泥漿流送到沉澱池。沉澱池一般都是雙池,面積最大,約2米見方。粗淘池和沉澱池的深度約60釐米,細淘池的深度約1米。 [3] 
淘洗池 淘洗池

三卿口制瓷作坊歷史文化

三卿口制瓷作坊相關詩詞

當代·何鶴《三卿口古瓷村》
土窯幾座小村邊,翁姬凝眸説變遷。
剝舊牆皮翻往事,搜殘瓷片認當年。 [9] 

三卿口制瓷作坊出版書籍

2008年1月,羅德胤所著的《南北兩瓷村——三卿口·招賢》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鄉土建築研究小組2004至2005年深入浙江江山市三卿口窯村和山西呂梁山區的臨縣小塌則窯村做調研後的成果和總結。把這一南一北兩個既各有特色又有不同的兩個瓷窯村落,先後連綴起來介紹,既給我們的研究對象增加了一種類型,也是增加了一種比較方法。這兩個古窯村都以粗瓷生產為生,但在地理背景、村落格局、建築形式和生產方式上,卻又大不相同。 該書展示了作者研究的精華和豐富的鄉土照片,是研究鄉土建築和鄉土文化的第一手資料,以供廣大建築學、人文學專業的研究人員和歷史、鄉土文化愛好者閲讀參考。 [8] 

三卿口制瓷作坊文物價值

三卿口制瓷作坊的整個生產工藝流程保存完好,產品以青花和灰白釉碗、罐為主,是民間窯家庭作坊的典型範例。其工藝與相關設施對了解、認識古代制瓷生產、經營方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堪稱研究古代傳統制瓷作坊和原始制瓷工序的活教材,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4] 

三卿口制瓷作坊文物保護

三卿口制瓷作坊模型,藏浙江衢州博物館 三卿口制瓷作坊模型,藏浙江衢州博物館
1986年5月27日,三卿口制瓷作坊被江山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1997年,三卿口制瓷作坊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2006年5月25日,三卿口制瓷作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三卿口制瓷作坊旅遊信息

三卿口制瓷作坊地理位置

三卿口制瓷作坊位於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峽口鎮紫靈庵村。 [1] 

三卿口制瓷作坊開放時間

全天。 [1] 

三卿口制瓷作坊交通線路

江山市內乘公交301路至峽口車站下車,再步行5.3千米,即可到達三卿口制瓷作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