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氏光祿公祠

鎖定
丁氏光祿公祠,又稱丁日昌舊居,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元鼎路西側,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 [7] 
丁氏光祿公祠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6100平方米,是一個集祭祀、起居、藏書、教育於一體的綜合功能建築組羣。主體建築為“四馬拖車”格局,分四直巷,二天井,中軸線為二進院落,建築左右對稱,共有大小房屋99間,地下室1間,為典型的潮汕地區祠堂風格,稱“百鳥朝凰”。整體建築結構鳥瞰呈“興”的繁體“興”字形,寓財丁興旺意。周圍三面渠水環繞,垂柳拂水,形若半島。建於瀕水映綠的東西齋舍,取“智者樂水”之怡悦。主體部分分為中路、東路、西路三組,中路為三開間、三進深的祠堂;左右兩側為民居,分別有兩條與祠堂山牆平行的通巷。靠近祠堂的一巷,由三組共六座南北對向的小院組成。丁氏光祿公祠建築羣保持了潮汕地區傳統的建築結構、材料和工藝特點,尤其是木雕具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區古建築羣的代表,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3-4] 
2013年5月,丁氏光祿公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丁氏光祿公祠
地理位置
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元鼎路西側
所處時代
1878年
佔地面積
約 61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844-5-23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丁氏光祿公祠歷史沿革

清光緒四年(1878年),建丁氏光祿公祠。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年,丁氏光祿公祠被徵為縣人民會堂。 [2] 
20世紀80年代,丁氏光祿公祠成為中共揭陽縣委黨校辦公場地。 [2] 
1992年以後,丁氏光祿公祠成為中共揭陽市委黨校辦公場地。在市委黨校搬至東興新辦公樓之後,又成為揭陽民俗博物館、揭陽市羣眾藝術館、潮汕歷史文化中心揭陽市研究會等的辦公場地。 [2] 
2022年,丁氏光祿公祠進行維修。 [7] 

丁氏光祿公祠建築格局

丁氏光祿公祠 丁氏光祿公祠
丁氏光祿公祠,又稱丁日昌舊居,現被修建成丁日昌紀念館,佔地面積約6100平方米,是一個集祭祀、起居、藏書、教育於一體的綜合功能建築組羣。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為“四馬拖車”格局,分四直巷,二天井,中軸線為二進院落,建築左右對稱,共有大小房屋99間,地下室1間,為典型的潮汕地區祠堂風格,稱“百鳥朝凰”。整體建築結構鳥瞰呈“興”的繁體“興”字形,寓財丁興旺意。周圍三面渠水環繞,垂柳拂水,形若半島。建於瀕水映綠的東西齋舍,取“智者樂水”之怡悦。主體部分分為中路、東路、西路三組,中路為三開間、三進深的祠堂;左右兩側為民居,分別有兩條與祠堂山牆平行的通巷。靠近祠堂的一巷,由三組共六座南北對向的小院組成。這些小院都是一廳兩房兩廂房的佈局,也即通常所説的“爬獅”(“下山虎”)。在整個建築組羣的前埕,左右各有一座“爬獅”,分別稱東、西齋。 [2-3] 

丁氏光祿公祠主要建築

正門
正門 正門
丁氏光祿公祠正門是石門框,大門檐柱為八稜工字礎。原尚有石獅、旗杆夾鬥座,不存。 [2-3] 
正廳
丁氏光祿公祠正廳三進,是供奉丁氏先祖的光祿公祠,也是主體建築的中軸線,呈左右對稱形式。正廳主殿是供奉丁氏祖先牌位的地方,也是整座丁府的最高點。從外向內,逐漸遞高,加上兩翼拱護,目的是顯示祖宗的尊嚴。正廳的屋頂除了天井以外,全部用木桷鋪滿,看不到屋頂。公祠的東西各有二直巷護衞。每條直巷之內,各有小院落四座。隨意進入一個小院,內設有主房、客房、客廳,自成體系。 [6] 

丁氏光祿公祠文物遺存

丁氏光祿公祠
丁氏光祿公祠(2張)
丁氏光祿公祠樑架、屋脊的彩繪、木雕和泥塑採用了一些西方建築圖案,其中西合璧的處理手法,開創了潮汕地區引進西方營造法式的先河。 [4] 

丁氏光祿公祠主要展覽

丁日昌紀念館
丁日昌紀念館 丁日昌紀念館
1998年,丁氏光祿公祠被闢為“丁日昌紀念館”,保存和展出一些關於丁日昌的生平、事蹟的實物和照片。 [5] 

丁氏光祿公祠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丁日昌像 丁日昌像
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又作雨生,號持靜,原籍豐順縣湯坑,青年時以求學、任事寓居榕城。以貢生出任廣東瓊州府儒學訓導,歷江西萬安、廬陵縣令,蘇松太道,兩淮鹽運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撫,總督銜會辦海防、節制沿海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等職。丁日昌是晚清洋務運動著名的實幹家。他主張“師外人之長技以為己之長技”,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強調國富才能民強,努力提倡開礦設廠,築鐵路,造軍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開平礦務局、台灣鐵路等均是在他主持、倡導或參與下完成的。丁日昌始終致力於改革自強的活動並取得很大成績。故民國時期所編的《廣東新通志》稱他“吏治洋務,尤卓絕一時”。丁日昌對國家安危甚為關注。他在《海防條議》中,提出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等6條對海防建設具遠見卓識和行之有效的措施,這些建議對中國新式海軍的誕生和洋務運動的發展,都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清光緒八年(1882年),丁日昌在揭陽逝世。第二年,光緒帝詔授他為“光祿大夫建威將軍賞戴花翎正一品封典”,此前,已按官銜授其父為光祿大夫。 [2] 

丁氏光祿公祠文物價值

丁氏光祿公祠建築羣保持了潮汕地區傳統的建築結構、材料和工藝特點,尤其是木雕具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區古建築羣的代表,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3] 

丁氏光祿公祠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丁氏光祿公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丁氏光祿公祠旅遊信息

丁氏光祿公祠地理位置

丁氏光祿公祠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元鼎路西側。 [7] 

丁氏光祿公祠交通信息

自駕:自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丁氏光祿公祠,路程約4.3千米,用時約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