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花

(《知庫》主編)

鎖定
青少年心理專家。原名田玉彬,河北定州人,現居北京。 2001年參與《知心姐姐》雜誌創辦,副主編,曾獲第八屆“中國六一獎”編輯一等獎和論文一等獎。主持“知心姐姐信箱”專欄多年。出版作品有《不説大道理:面對成長煩惱的100封信》、《你能走更遠:走出成長困惑的18種智慧》。曾任新經典童書事業部副總編輯。現任《知庫》主編。
中文名
一花
別    名
田玉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職    業
青少年心理專家
出生地
河北定州

一花成名趣事

“一花”這個筆名常常引起孩子們的好奇。一花當初在《知心姐姐》雜誌社工作,在以“知心姐姐”身份與讀者通信時,為了避免讓讀者不解,就取了一花這個像女孩的名字。但“一花其實是哥哥”的消息,還是在孩子們中間傳開了。後來,“一花哥哥”這個組合,就成了一個固定詞語,被成千上萬的孩子所熟知。
實際上,一花還是資深的小記者指導老師,在他的指導下,很多初中生甚至小學生成為了優秀小記者,發表了數十篇影響大、分量重的“少年新聞調查”作品。一花撰寫的《小記者培訓手冊》在小記者中間流傳頗廣。
在他主編《知心姐姐》雜誌期間,曾獲我國少兒報刊界最具權威性的“中國六一獎”兩項大獎:編輯一等獎和論文一等獎。 [1]  當時,時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總編輯的盧勤在評選現場打回電話説:“田玉彬(一花)的一等獎是得票最多的。”

一花出版作品

《知心姐姐寫給你的100封信》
2008年,《知心姐姐寫給你的100封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 (“知心姐姐信箱”專欄通信結集,入選部分一花作品)
《不説大道理》
2009年12月,《不説大道理:面對成長煩惱的100封信》,21世紀出版社 (少年心理問題通信集)
《不説大道理》是關於成長問題的通信集。一花擔任“知心姐姐信箱”作者多年,這次他純粹以哥哥的身份和視角出現在讀者面前,不僅用他的幽默帶給大家開心,還以他的理性帶給讀者勇氣和力量。本書由孩子們的100封來信和一花的回信組成,這些來信多是反映了當今青少年成長的普遍問題,而回信則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面對成長中的煩惱,使他們更好地面對現實。一位女孩説:“這是一本温暖心靈的書。”一位媽媽説:“得到一花回信的孩子們是幸福的,因為他把自己的心放進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裏,他們得到的,是最為珍貴的心的交流。”“知心姐姐”盧勤在序言中説,“讀一花的書,我心中充滿感動!”
一花 一花
《你能走更遠》
2009年12月,《你能走更遠:走出成長困惑的18種智慧》,21世紀出版社 (少年思想啓蒙)
當代應試教育為學生規定的成長主線是:考個好分數,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這樣的成長被刪減了豐富的可能性,而被種種功利目的所束縛。一花從孩子們的這種成長處境出發,由一個個來自現實的具體事例,帶引讀者從具體的困惑,走向開闊和獨立的境界。對於當代孩子的大多數成長困惑,這本書不僅具有實用的價值,還有自由思想啓蒙的作用。
《談心》
一花 一花 [2]
《談心》於2012年7月由同心出版社出版。
《談心》被看作是《不説大道理》的續作。
本書精選了“一花哥哥”最新回覆60封孩子們的心靈來信,可以幫助青少年走出成長煩惱、獲得積極心態。全書由60封孩子的來信和一花的回信組成,內容涉及人際糾葛、學習壓力、感情困惑、家庭矛盾、前途迷茫等,幾乎涵蓋了當代少年成長煩惱的方方面面。這些來信真實地展現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父母從中更加了解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對於不愛學習、“早戀”煩惱、壓力很大、浮躁不安等等普遍性問題,從一花的回答中得到啓發。少年讀者也可以由此知道怎樣更好地面對成長中的種種煩心事。

一花知庫主編

一花 一花
《知庫》MOOK主編。
《知庫》是國內第一種少年人文MOOK雜誌書,由一花(田玉彬)創辦,並擔任主編。這本書從選題到出版,大大小小的事務,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2012年7月中旬出版第1輯。
同時,他還是知庫網站 [3]  的創始人。該網站是一個面向孩子與父母的知識問答網站,幫助孩子發現更大的世界,併為父母解答家庭教育中的現實難題。

一花志願者

汶川地震心理疏導志願者。

一花經典語錄

1.沒有自由,就不會有趣;要強是我們的殼,有趣才是我們的核。——《班級女強人的開心秘訣》
2.你不是兔子,需要的朋友,也不是一羣兔子。你無須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非要打進一個個圈子不可。一隻企鵝要想證明自己的存在,立於兔羣中即可,因為就算他們視若無睹,你也是顯而易見、不證自明的。——《沉默企鵝與活躍兔子的友誼問題》
3.面對惡意的謠言,你可以裝作不懂,這是對惡意最巧妙的回擊。——《被人排擠不裝B,因為你可以是老A》
4.許多人一見女生和男生交往,就認為是戀愛,也有一些同學喜歡了一個異性同學,就以為自己是戀愛,或許是由於還不知道,有一種感情尚還不算愛情,而又比友情親密。——《有一種感情,介於愛情與友情之間》
5.你不拒絕你不想完成的請求,把應得的機會拱手送人,想哭的時候卻要強笑……不僅失去了自由,還失去了自我,委屈了尊嚴。你這不是在贖罪,更像是在自我折磨。——《想彌補過錯,先同情自己》
6.當你不怕孤獨時,就不必非交朋友不可,同時,因為你不怕孤獨,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交起朋友來,也就比較率性,沒有那麼多的疑心。——《能和自己做朋友,就不怕沒朋友》
7.不能容忍自己初戀的“傻”,恐怕就只能永遠傻傻地愛着那個受傷的自己。——《初戀時做了林妹妹,下次可以不做》
8.八婆、八公們雖然捕風捉影,令你不快,但他們身上,還是有可借鑑的地方:他們之所以“八”得快樂,是因為不管你的死活,很有些超然的味道。——《喜歡他,不必只靠猜》
9.如果你喜歡的首先是受人稱讚,學習只是獲得稱讚的手段,那就好比是做倒立——頭朝下,腳朝上,雖然也可獲得喝彩,但畢竟堅持不久,行之不遠。——《想獲得稱讚,不必做倒立》
10.我們之所以如此厭惡“作文”,是因為那是給“老師”看的,是供考試用的,假得像塑料花,難看得像旗袍上的蝨子。要命的是,這種作文法的病毒無孔不入,一不留神,你就執行了這種病毒程序。——《作文法的病毒無孔不入,殺毒軟件要及時升級》
11. 孩子與爸媽的戰爭,往往是爸媽獲得表面勝利,而實際的結局,卻是兩敗俱傷,因為爸媽的所謂“勝利”,付出的是摧毀孩子個人意志的代價。這種戰爭的殘忍本質,被父母為了孩子的善良初衷所軟化,於是看上去,這竟像是小事一樁。——《你的父母其實很殘忍》
12.或許,比高考更殘忍的,還不是高考本身,而是人們對於高考的觀念。——《既然高考是一次賭博,既然你是賭注而父母是賭徒》
13.爸爸的嘮叨,是他受不了刺激的表現,他得把自己的擔心説出來。你躲避他,不讓他嘮叨,他得不到安慰,結果只能更嘮叨。可以預見,你不讓他看到嘮叨的效果,他離成為嘮叨婆婆的日子已經不遠了。——《嘮叨老爸需要你的同情心》
14.成年人強調真假和紀律,而孩子在乎的是好玩和有趣:這真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區別。——《每個孩子都必須將有趣的自我教育進行到底》
15.許多人並不喜歡快樂。他們更喜歡不快樂,不願意被人拉出“不快樂”的狀態,矛盾的是,他們又説:“誰來幫幫我,快帶給我快樂!”——《羨慕光明,卻又習慣了黑夜》
16.人常常是這樣的,非常需要愛與安全,但缺少它們時,又往往掩飾起來,裝作不在乎愛,裝作非常堅強。——《你的不安曾太強烈,而又持續太久》
17.大考以前你是在奔跑,疲憊與焦慮交織,於是拼命堅持着奔跑,而現在,你是在大海上漂泊,你不必再與人比較,但環顧四周,卻失去了方向。——《大考後的“疲軟綜合症”》
18.按別人的意見、程式去生活,是比較穩妥,也比較容易的。但是你想擁有不一樣的人生,只有靠自己摸索。其間的茫然無助,是有想法、有目標的人必然要承擔的。——《懷疑活着的意義,強過當一頭安樂的豬》

一花社會評價

讀一花的書,我心中充滿感動。——著名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
我喜歡一花的視角和處世態度,他的許多勸勉,我這個40歲的人看了都覺得很中肯。我們都曾年輕,也都曾在黑暗中摸索。一花的文字,能為成長中的少年人點亮一盞燈,照亮腳下的路。成長需要這樣的點燈人。——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網絡部主任、心理諮詢師沈利力
我想,若不是始終如一地真心熱愛着孩子,熱愛着他們各自獨特的內心世界,要寫出這洋洋灑灑十幾萬字的回信,並讓它們始終充滿關懷的暖度,幾乎是不可能的。——童話作家張懿
我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跟一花的交流中,我學到很多與孩子溝通的方法,讓我與我自己的孩子相處更加愉快。——廣東珠海,媽媽易倩
也許你的問題幼稚,也許你的來信語無倫次,但他從不嘲笑,不輕視,也不做安慰批發商,只是懂得。感謝一花,在我成長的路上,與我邊走邊談。——讀者張梔
一花不僅讓我變得開心,還讓我開始獨立思考。——讀者高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