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壺光景

鎖定
《一壺光景》,是作家陳夫最新推出的經典散文讀本。深邃,不失青春的語言魅力;走近與深陷人性,試圖從種種平凡的光景中回望人性,是陳夫作品的兩大特質。如果你正有心要安靜下來,並對收穫安靜有所期待,那麼擁有本書便是一件美好的事。 [1] 
中文名
一壺光景
作    者
陳夫
出版時間
2018年1月 [2]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頁    數
275 頁
ISBN
978-7-201-11180-3
類    別
當代散文
定    價
38.0
開    本
32K [1] 
裝    幀
平裝
上市時間
2018年5月 [3] 

一壺光景內容簡介

《一壺光景》書封 《一壺光景》書封 [1]
深邃,不失青春的語言魅力;走近與深陷人性,試圖從種種平凡的光景中回望人性,是陳夫作品的兩大特質。如果你正有心要安靜下來,並對收穫安靜有所期待,那麼擁有本書便是一件美好的事。作為編者,我們此次重點推出了陳夫傳閲較廣的經典作品、各省市高考測試聯卷與教學教研的全部選用作品,以及他的最新力作。此外,我們還有幸卻不免遺憾的少量收錄到陳夫創作初期不曾公開作品。 [1] 

一壺光景閲讀印象

《一壺光景》推薦語 《一壺光景》推薦語 [1]
知名學者吳稼祥:“最難的,是如此浮躁中的恬靜;期待一讀,安放此心。”
《語文報》編輯:“本書也是一本質量很高的文學類文本閲讀讀物。陳夫先生的散文在語文教育上也頗受歡迎,本書專注了這件對學習或集中閲讀十分有益的收錄工作”。
主要包括:作為省、市級高考模擬卷、統一測試卷“現代文閲讀”試題的相關作品;用於語文通用教材版本(人教版、北師大版)中的相關作品;活躍在課堂教學或教師教研論文中的相關作品;活躍在“211工程”、“985工程”大學及知名大學校園的相關作品。 [1] 

一壺光景媒體評價

光明日報報道《一壺光景》 光明日報報道《一壺光景》
光明日報:這是一本讓人安靜下來的書
2018年9月14日,《光明日報·光明文化週末版》刊薦《一壺光景》。
光明日報:“這是一本讓人安靜下來的書”“在嘗試接受其帶有充滿青春活力的文字時,卻發現這些語言是那麼深邃有力,進而透過種種平凡的光景回望人性,在思考中收穫這份安靜帶來的期待。” [4] 

一壺光景號外

為什麼説《一壺光景》是適合高、初中學生進行“文學類文本閲讀”的散文讀物?
據編者不完全統計,陳夫嚴肅散文作品多被選用於各地高考模擬卷、統一測試卷、教師教學教研及其他:
1、常被編入試卷,用於“文學類文本閲讀”測試。如:作品《藝乞》一文先後編入《2009年山東省高考語文模擬卷》《2011年高考語文複習講義之現代文閲讀 鑑賞表達特色(人教大綱版)》 ;《燈火》編入《廣東省肇慶市2017屆高三第二次統一測試語文試題》《山東省青州市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卷》 [2]  ,等 。
2、常被各地教師用於課堂教學或教研論文。如:作品《藝乞》 《清高》《落葉》《魯迅先生》《燈火》等作品多次被運用於教學或教研。
3、常用於語文通用教材版本中,如人教版、北師大版等。
4、常出現在“211工程”、“985工程”大學和知名大學的團體或學生羣中。如:清華大學2016年“白衣鄉路”醫療公益實踐項目活動使用了陳夫作品、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支教隊“朗讀者”活動使用了陳夫作品,等。 [2] 

一壺光景跋文

畫了皮的文學只會斷去文學後路
近日來,多年一成不變以嚴肅文學為創作方向的陳夫作品終於又一次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陽光。據可靠數據表明,時至今日僅百度所收錄的陳夫先生的散文、小説、詞作、劇作等作品已近百篇,此外,還收錄了他的 6 篇書畫評論作品。這對於一個流行快餐文學的時代來説,不免給當下文學走向再度提出了倒戈性反思。
作為一名以堅守嚴肅文學創作的“非主流”作家,陳夫先生與當下大多作家有着明顯相別的主張與思想,他固執的保持着“不以出書”為目的的近乎苛刻的創作個性,數十年如一夕,苦心孤詣。然而,正是他這種苦行僧的文學修為註定了他的作品遠離了世俗氣,更貼近與沿襲了正統純文學應有的氣息。令我們吃驚的是,他的堅守也讓事實給了我們一個始料未及的答案與奇蹟,在快餐文學日益蠶食的當下,以其獨有的風格影響與饕餮着這個時代裏仍心靈璞玉的純文學讀者羣。據百度信息顯示,諸如陳夫先生的《清高》一作被廣大讀者認定為是當下對“清高”之境最具代表力的表意與釋義作品,被多數文學愛好者、專業作者引用在自己以“清高”為主題的文中共饗。此外,更被一些黨報媒體記者直接引摘文中語句做以人物通訊標題之用(如廣西防城港日報刊發的人物通訊《輕輕地弄一回風頭——港口區民間殘疾詩人翁亮錦印象》),足見其作品獨具的魅力與社會認可度。
抑如陳夫先生本人所言,他“不以出書”為創作目的,但倘從另一個角度來説,這其實是他在向社會表明自己憎恨與抵制快餐文學的一種文人式的反應方式。他説,“快餐文學給文學畫了皮,斷送了文學去路”。或許正是這種緣由,他討厭起“出書”,似乎是故意要與這個時代的所謂文學對着幹,也或許正是他“對着幹”的精神而令他的純文學創作在別人眼中總顯得格外奢侈與清高,儼然更令人掖着一份“忌妒”。他的作品好像社會的一種暗流潛伏着,冷不丁就可能將快餐文學衝為下三流。可怕的是,這種可能時時發生着,因為他的嚴肅文學作品往往格外明亮。2008年,陳夫先生在《散文》上刊發了一篇名為《藝乞》的作品,是其《北京市井釐錄》中的三則之一,它的翹楚一定是讓快餐文學 hold 不住的,因為社會對這篇作品投來的賞識對於快餐文學來説再過幾世也不敢想象。該作品是作者身歷和深居暗濕地下室才得來的,想必是更令快餐文學無法試探的。教育界人士一一轉過身來,對它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致,他們相信在它身上發現了用來教育學生不可或缺的價值追求觀。2009年,孔孟之鄉的山東教育人士將《藝乞》編入了齊魯大地該年度省語文高考模擬試卷;2011 年,又有教育人士再對《藝乞》進行審視後編入了《2011 年高考語文複習講義之現代文閲讀鑑賞表達特色(人教大綱版)》,以作為輔導教案於國內廣為使用。
當然,教育界人士絕不會僅為《藝乞》而一一轉身。因而,我們在《廣東省肇慶市2017屆高三第二次統一檢測語文試題》 中發現了陳夫先生《燈火》的身影,在諸多語文教案和教研論文中,發現了陳夫先生的《清高》《藝乞》《燈火》《落葉》《魯迅先生》......
有讀者這樣形容,讀陳夫先生的作品首先你得能夠做一個足夠安靜的人,不然還是放棄的好。我們或許無法統計到到底有多少人正在做或是已經做好了這樣的準備,但僅從《清高》《藝乞》《燈火》等作品所反饋的信息來看,它們確實在快餐文學時代中找到了為數可觀同它們一樣安靜的知音,並情願與它們惺惺相惜的廝守着,即便這個不斷向前的時代還會變成一個什麼模樣來。那麼,文學是不是在滾滾的時代發展中一定要變臉成快餐文學淪落為下三流呢?或許,陳夫先生的嚴肅文學讓我們看清了答案。(作者系浙江省作協理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