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題舫子

鎖定
《題舫子》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詩作。此詩描繪了江邊景物,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作者歸隱以後的生活場景,刻畫出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全詩筆力高妙,內容簡潔,字句雖少,容量極大,展現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圖畫,構建出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體現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作品名稱
題舫子
出    處
全宋詩
作    者
王安石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體裁
五言絕句
字    數
20

題舫子作品原文

題舫子
愛此江邊好,留連至日斜
眠分黃犢草,坐佔白鷗沙 [1] 

題舫子註釋譯文

題舫子詞句註釋

⑴題舫子:題詩船身。舫子,船身寬平的小船。
⑵留連:留戀,不願意離開。
⑶黃犢:小黃牛。犢,小牛。
⑷佔:佔據。 [1]  [2]  [3] 

題舫子白話譯文

喜歡這江邊景色的美好,簡直使我留連忘返,一直到太陽落山了還不想回家。
有時候跟小黃牛劃分一塊草地在那裏睡覺,有時候閒坐佔據了白鷗戲的沙。 [2] 

題舫子創作背景

《題舫子》就是題寫在小船上的詩,這首詩是王安石晚年歸隱江南以後所作,具體創作時間未能確考。 [2]  [3] 

題舫子作品鑑賞

題舫子整體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題曰《題舫子》,卻並非寫舫子,而是寫舫子所在的江邊景物,寫自己在江邊的行為與感受,表達出一種人與自然所構建的和諧之美。
這首詩描繪了江邊景物,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作者歸隱以後的生活場景。整首詩內容簡潔,字句雖少,但容量極大,體現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前兩句寫出了江邊景色美好令人流連忘返,後兩句描繪岸邊小黃牛悠閒吃草,沙洲上白鵬嬉戲飛翔,意在增強江邊景色的迷人畫面,並且詩中採用“草”對“沙”,都作實字用,更顯得短而有力。詩中使用了鮮明的色彩詞,刻畫出一種忘我的境界。“分”和“佔”二字尤為精彩傳神,其筆力高妙。字句之外,更富有詩意的情趣。作者根據自己的想象,以及略帶童真氣的筆調,給讀者展現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圖畫,構建出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首句首字,即表明自身對江邊景色的態度:“愛”的原因是其“好”。愛的程度,是“流連直至日斜”。從此可以推知,詩人最晚也得是上午就前來的。由於徘徊不去,所以,不覺春日西傾。後二句則具體敍寫“留連”之事:有時睡在黃犢身邊的綠草之上;有時則又坐在白鷗身旁的白沙之上。這一睡一坐,看似隨意,卻不容易。若是不愛黃犢、不愛白鷗,有意驅趕,那所眠之草、所坐之沙,就不是“黃犢草”“白鷗沙”了。甚或若動作稍微粗一些,動靜稍微大了一點,那也“分”不到、“佔”不到的。君不聞海邊鷗鷺也是能識得人的“機心”的。因此,這兩句實際上也寫出了詩人的牧童之心,寫出了他與外物之間的和諧狀態。後二句之妙,還有對語之精,下字之奇,用字之簡。 [2]  [3] 

題舫子名家點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十一:“盧綸《山中絕句》雲:‘陽坡草軟厚如積,因與鹿麋相伴眠。’王介甫止用五字,道盡此兩句。如雲‘眠分黃犢草’,豈不簡而妙乎?” [3] 

題舫子作者簡介

王安石像 王安石像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慶曆二年(1042)進士。嘉祐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寧七年(1074)罷相,次年復任宰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註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説》《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鈎沉》等。 [4] 
參考資料
  • 1.    高克勤.王安石詩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62
  • 2.    東籬子解譯.王安石集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11-12
  • 3.    王兆鵬 黃崇浩.王安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35-136
  • 4.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