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芙蓉錦雞圖

(北宋趙佶創作絹本設色畫)

鎖定
《芙蓉錦雞圖》是北宋時期宋徽宗趙佶創作的絹本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芙蓉錦雞圖》繪有芙蓉、錦雞、蝴蝶、菊花,畫中一枝芙蓉從左側伸出,花枝上棲一隻錦雞,右上角兩隻彩蝶追逐嬉戲,左下角一叢秋菊迎風而舞。整幅畫層次分明,疏密相間,充滿秋色中盎然的生機,表現出平和愉悦的境界。 [1] 
中文名
芙蓉錦雞圖
作    者
趙佶
創作年代
北宋
規    格
縱81.5釐米,橫53.6釐米
文物原屬
清宮舊藏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材    質
絹本
畫作類型
設色畫

芙蓉錦雞圖畫作內容

芙蓉錦雞圖 芙蓉錦雞圖
此畫以花蝶、錦雞構成畫面,畫中兩隻芙蓉花嫺靜的半開着,一隻錦雞驀然飛臨芙蓉的枝頭,壓彎了枝頭,打破了寧靜,枝頭還在顫動,而錦雞卻渾然不顧,已回首翹望右上角那對翩翩起舞的彩蝶,躍躍欲試。
畫中趙佶自題:“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
畫內藏印有“天曆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 [2] 
畫中還有簽名畫押,據説是天下一人四字拼合而成。 [3] 

芙蓉錦雞圖創作背景

宋代立國以後便設置翰林圖畫院,後蜀和南唐滅亡以後,很多畫家集中到北宋的京師汴梁,北方一些有名的畫家也來到汴京,所以北宋初年的畫院有雄厚的實力。作為獨立的畫科,宋代的花鳥畫無論在繪製技巧還是表現形式方面都已經達到高度的藝術水準。 [4] 
趙佶是一個昏庸的皇帝,卻多才多藝,愛好詩詞、書畫、音樂、戲曲等,尤其書畫聞名於世,他的花鳥技法被稱為工筆院體畫,他在位期間是宋代畫院的鼎盛時期,他廣收文物書畫,極一時之盛。他招用各方畫家,授予職銜,並以科舉形式命題作畫,錄用了不少有才華的畫師。
他在繪畫上採取一系列措施,雖然都是都是為了滿足其個人政治和生活上的需要,但也客觀上促進了工筆院體花鳥畫的發展。他善於運用自然物寓意儒家的道德觀念,《芙蓉錦雞圖》就是一個典型。 [5] 
趙佶傳世畫作中,可能不全都是他的親筆之作。 《芙蓉錦雞圖》疑為畫院中高手代筆,而為趙佶親加題識,故後世多視為徽宗畫。 [6] 

芙蓉錦雞圖藝術鑑賞

芙蓉錦雞圖主題

雞在中國向有“德禽”之稱,《韓詩外傳》載:“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
《芙蓉錦雞圖》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比如:一、雞身上的花紋表示有文化。二、雄雞的模樣很英武。三、雄雞打架很勇猛。四、母雞護小雞很仁慈。五、雄雞報曉很守時,表示守信用。
畫作流露出宋徽宗對安逸高貴之品格的讚許和他對大臣的要求,由此體現了中國花鳥畫的人文寓意。 [5] 

芙蓉錦雞圖佈局

這幅畫的氣韻與構局,因為有畫有詩,還有題款鈐印,因此空間處理大非易事。徽宗卻舉重若輕,在左邊居中處出枝,寫芙蓉花,一枝向上斜出,一枝向右橫曳,而一隻五色錦雞正好停於側目而視枝上,更壓彎了枝梢,何其自然,何其輕盈優美。錦雞飛臨,背側的姿態,頭轉向右上方,而尾羽斜貫,氣接右下方,正好鎮住兩個大角,而與芙蓉花枝氣運相和。右上兩隻戲蝶,上下流連,正好是錦雞注目之方位。卻又從左下角斜出白菊,兩枝花頭一斜一平,正好與芙蓉花枝的姿勢相重(如詩律中的押韻)。
芙蓉錦雞圖
芙蓉錦雞圖(2張)
宋徽宗是北宋的“畫王”,其美學思想極為豐富而深刻,他的畫尤其注重氣韻和意境,其空間美和時間性,氣局的充實與流走融和統一,成了美妙的抒情。《芙蓉錦雞圖》其尺幅就很美,絹本(81.5×53.6釐米),恰好接近“黃金律”,當然那時並無“黃金分割”的概念,而完全體現為畫家本人一種對美的感覺。
畫面佈局好了,氣勢已貫注於上下,接於三個大角。難的是還要題詩,題款。在畫中題詩,乃徽宗開了風氣之先。這幅畫題五言絕句一首,五言四行,正好題在右上部,在飛蝶和芙蓉花葉之間,這個題詩的位置,妙在封住了右側之上,不讓氣逸,又高於錦雞的頭部,更讓錦雞關注的目光向右上角透發。
落款與題詩分開,題款一行在右下部邊上,“宣和殿御製並書”,再加押收,這個款識又略高於左邊枝頭的菊花,如果相平,成了“平頭”,對氣的流走就有衝匯,而此處略高,又在右下一行,其勢也是引氣之直上。押書“天下一人”,末筆的開腳較分開,是徽宗在大觀年間較早的簽押。又向着右下角,也配合了氣局的開張。
再綜觀全幅,可見其構局之美、之嚴謹。任何一部分甚至一枝一葉,一筆都不順移易,稍微動一下,就會破壞全局的美,打破了平衡。全幅的氣局成了有機的統一,有封有逸,有總的流勢,向上向右上角生髮。如上面的飛蝶高於左邊最高的花頭,則氣就會壓抑相反,是芙蓉花頭高過飛蝶,因此氣勢更斜貫帶入右上角。其精微博大處如此。同樣鈐印“御書”朱文方印,是在“宣和殿”三字之上,這種徽宗畫的體式,也一點不佔畫面,不減損那種恆美,相反卻為之生色。 [6] 

芙蓉錦雞圖色彩

整幅畫色彩豔麗,典雅高貴,設色濃麗,暈染細膩,傳達出皇家雍容富貴的氣派。
錦雞用色上更為豐富,在雞的面部和頸後羽毛上鋪厚薄不同的白色,有提醒畫面的作用。頸部的黑色條紋明亮,腹部硃砂亮麗燦爛。
芙蓉整體設色淡雅,以烘托羽毛鮮豔的錦雞,而枝頭綻開的芙蓉花用明亮的白色,鮮活而亮麗。 [7] 

芙蓉錦雞圖技法

錦雞羽毛斑斕華貴,造型推敲有度,用筆考究,充分體現出珍禽的特點。它的雙爪緊抓芙蓉枝,這是全圖力的體現點,作者用筆果敢、有力。錦雞渾身的羽毛則用細碎的筆調勾出其質感和生長方向。頭部黃色羽毛用細筆拉出絲絲毛茸茸的感覺;翅膀羽毛用墨筆暈染出濃淡層次;尾部羽毛長而硬,密而不亂。一雙瞪得溜圓的眼睛凝視着蝴蝶,神情專注。兩隻翻飛的蝴蝶是全圖動的部分,輕盈靈巧。左下的菊花修長而富有彈性,花與葉都玲瓏又精緻,與寬大舒展的芙蓉葉形成對比,既豐富了全圖的線條,又與整幅畫的藝術風格十分和諧。 [8] 

芙蓉錦雞圖後世影響

《芙蓉錦雞圖》詩、書、畫都統一在整幅畫面中,在構圖上這是一種創新,這種“傳統”是從宋徽宗開始興起的。 [9] 

芙蓉錦雞圖研究價值

錦雞研究對比圖 錦雞研究對比圖
2016年3月,中國科學家從《芙蓉錦雞圖》中找到距今約900年的鳥類雜交的忠實記錄,也是迄今為止關於鳥類雜交的最早記錄。證實了該畫中的錦雞是一個雜交個體,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鳥類學期刊《䴉》上。 [10]  [14] 

芙蓉錦雞圖歷史傳承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北宋滅亡,《芙蓉錦雞圖》成為金人的戰利品。 [11] 
《芙蓉錦雞圖》作為歷史上少有的帝王繪畫,因其寫實繪畫的高超水平成為了歷代君王必爭的收藏珍品,這一點從“天曆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印章可以看出。現在,此圖是中國國家級文物,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9] 

芙蓉錦雞圖重要展覽

2009年,《芙蓉錦雞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舉辦的“故宮藏曆代書畫展”中的第四期展出。 [12] 

芙蓉錦雞圖作者簡介

趙佶 趙佶
趙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歷任鎮寧軍節度使、司空、昭德軍節度使等要職。同時他也是一位畫家,能書善畫,在位期間廣收歷代文物、書畫,親自主持翰林圖畫院,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並自創書法“瘦金體” [13] 
參考資料
  • 1.    子衿主編.中國名畫世界名畫全鑑[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年10月第1版:第310頁
  • 2.    宋德印編寫.國寶檔案[M]: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年08月第1版:第163頁
  • 3.    馬帥著.中國名畫全知道[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01月第1版:第184頁
  • 4.    王天紅著. 文物的故事[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05月第1版:第171頁
  • 5.    徐玲玲編著.人一生要知道的60幅中國名畫[M]:華文出版社,2009年03月第一版:第80頁
  • 6.    袁志正編著.中國畫名作鑑賞[M]:新華出版社,2015年07月第1版:第157-158頁
  • 7.    黎孟德編.影響孩子一生的中國藝術名作[M]:四川文藝出版社,2012年08月第1版:第277-278頁
  • 8.    宋徽宗趙佶《芙蓉錦雞圖》 (圖)  .中國網
  • 9.    張超編著.中國古代繪畫大師名作賞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116頁
  • 10.    科學家從北宋名畫中發現中國最早雜交鳥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6-03-28]
  • 11.    林鈺源編.翩翩洛神天上來 領略中國繪畫之美[M]:廣東教育出版社 ,2011年08月第1版:第93頁
  • 12.    “故宮藏曆代書畫展”匯聚經典珍品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6-11]
  • 13.    趙佶  .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04-27]
  • 14.    中國為上萬幅古代繪畫建立精準數字檔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11-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