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拓撲心理學原理

鎖定
《拓撲心理學原理》是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温創作的心理學著作。1936年,《拓撲心理學》由美國麥克格羅—黑爾公司首次出版,分兩大部分共18章。 [1] 
該書中勒温用動力學、拓撲學和向量分析來解釋各種心理現象,建立自己的心理學體系。勒温認為,拓撲學可決定在一個特殊的生活空間之內有何種事件可能或不可能。向量分析則可進一步決定可能事件中哪一種將見諸事實,而需要和意志是推動行為的動力。人的意志作用可用“張力”系統的概念來解釋。該書是格式塔派心理學家勒温的代表作,以其行為場學説而著稱於世。 [2] 
作品名稱
拓撲心理學原理
外文名稱
Principles of topological psychology
作    者
【美】庫爾特·勒温
類    別
心理學
首版時間
1936年
字    數
150000

拓撲心理學原理內容簡介

《拓撲心理學原理》全書的主要內容有三,首先是介紹了勒温本人對其所在時代心理學發展狀況的評價與觀點,指出了數學中的新興分支“也許有助於心理學作為一門真正科學的發展”,“(這些拓撲學概念)非常適用於處理心理學的特殊問題”;其次是用較大的篇幅論述了其生活空間理論及相關概念,特別是提出了著名的公式B=f(PE) —f(LS),即行為(B)隨人(P)及環境(E)的變化而變化,行為隨生活環境(LS)的變化而變化,行為是心理空間的函數,該公式對心理學後來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第三是對心理動力學的論述,由於心理空間的結構取決於心理動力學本身,從而表明動力學概念(如:變化的原因、趨勢、抵抗力、穩固性、平衡、勢力、緊張,等)的重要性。需要説明的是,動力是勒温心理學立論的基礎,也是勒温心理學突出的特徵,他認為自己的拓撲心理學與向量心理學都可包括在心理動力學之內,並最終把他所創建的社會心理學體系稱之為“團體動力學”。 [3] 

拓撲心理學原理作品目錄

原作者代序——給苛勒的一封信
第一部分 心理學的任務與拓撲和向量心理學的基礎第二部分 拓撲心理學
第一章 緒論——心理學的現狀一 心理學中基本的拓撲概念
第二章 形成規律和描述情境第十章 心理學中基本的拓撲概念
規律和個案二 心理環境拓撲學
對情境的結構描述第十一章 心理區域、位移和交往
個體和環境;生活空間第十二章 心理區域的邊界
描述生活空間的方法第十三章 兩個區域的相對位置
第三章 關於描述生活空間的一般考慮第十四章 結構的變化
生活空間可能事件的總體第十五章 生活空間是有限結構的空間
行為編目和行為系統三 個體拓撲學
結構程序:摘要第十六章 個體是生活空間內一個分化的區域
抽象的優劣;副近法第十七章 描述個體所用的基本概念和同等定義
第四章 心理生活空間的內容和範圍四 生活空間的維度
心理學中的形相和現實第十八章 生活空間的維度
經驗和心理存在文獻目錄
什麼是現實的,即什麼產生效果主題索引 [4] 
現象事實和物理學
生少情境和此刻情境
準物理的事實
準社會的事實
準概念的事實
知覺式影響和“軀體”式影響
第五章 心理學的因果之相互關係
第六章 心理生活空間是數學意義上的空間
第七章 心理空間和心理動力學
第八章 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
第九章 數學描述和心理學理論

拓撲心理學原理創作背景

1933年8月,勒温通過美國一個資助過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基金會的資助,永遠地離開了德國,前往美國定居,任職於康奈爾大學家庭經濟學院。在新的環境下,勒温決定把心理學原理與家庭經濟學結合起來,研究兒童的飲食習慣。勒温並不孤立地看待兒童的飲食行為,他從兒童所處的社會情境出發,注意社會壓力對兒童飲食習慣的影響。雖然勒温的英語不流利,表達有困難,但勒温研究問題的獨特角度、設計精巧的實驗很快就贏得同事的好感和讚譽。在康奈爾大學的兩年中,勒温出版了他的兩部重要著作:《人格動力理論》、《拓撲心理學原理》。 [5]  《拓撲心理學原理》一書是勒温利用拓撲學概念系統研究人格等心理學問題的結果。 [6] 

拓撲心理學原理作品思想

以實驗的方法探求行為的動力問題。在心理學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大部分心理學家要麼以靜止的觀點探討意識與行為的構造和成分,要麼試圖發現心理的某種本質特徵,然後以這種所謂的內在本質解釋行為,而對行為的動力問題卻給予了極少的注意。勒温的拓撲心理學試圖以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理解行為的動力,以需求所導致的緊張系統作為行為的動力源泉,並以實驗驗證了自己的理論假設,説明了拓撲心理學的觀點。
由德國移居美國之後,勒温的拓撲心理學所面對的是行為主義的強大影響,行為主義幾乎成為心理學研究的“範式”,不符合行為主義原則的理論和方法皆被看成是對科學心理學的背叛。在這種條件下,勒温發揚格式塔心理學的傳統,把具有認知色彩的“心理生活空間”“緊張系統”和“準需求”等概念融入他的理論中,並對行為主義的簡單化傾向作出批評。勒温理論中的認知概念擴大了心理學中認知傾向的影響,為後來的認知革命的興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拓撲心理學所表現出來的面向生活、面向社會的務實傾向。勒温十分重視對心理學的理論探討。他指出:“事實的純粹堆積只能導致一種混亂的、沒有結果的情境。事實的簡單收集在科學的某些階段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對哲學的、思辨的創立理論的有力反應。但是,對於事件的原因和條件的問題,它不能作出滿意的回答。只有在理論的幫助下,人們才能確定因果關係。”事實上,勒温一直認為好的理論最實際,因為理論只有能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才能稱得上好理論。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勒温在創建理論的過程中,時時刻刻注意面向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用理論指導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因此,“勒温為心理學尤其是社會心理學提供了理論與應用、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的範例。他的團體動力學是融理論、研究與應用為一體。用理論指導研究,研究的結果應用於實踐,反過來,研究和應用又進一步豐富了理論,這正是心理學的發展的正確方向”。 [7] 

拓撲心理學原理作品影響

該書奠定了拓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用拓撲學的原理陳述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間的移動,用向量分析描述心理事件的動力關係及其方向。 [1] 
該書體現了勒温的整體性、完形性和場論等思想,且富有獨創性,奠定了勒温心理學體系的基礎,使勒温成為拓撲心理學的創始人。故而該書在勒温心理學體系中佔據重要位置,是瞭解和研究勒温學術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 [8] 

拓撲心理學原理作者簡介

庫爾特·勒温,德裔美國心理學家。生於普魯士的莫吉爾瀟(今屬波蘭)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受教於弗賴堡、慕尼黑及柏林大學,在心理學家斯頓夫指導下,於1914年在柏林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離開大學後曾在軍中服過役,並於1917年寫了“戰場之觀”一文,文中已含有他心理場論的思想雛形。後來勒温重返柏林大學,並於1927年成為教授。1932年勒温作為訪問教授曾去美國斯坦福大學。1933年為擺脱納粹的威協,決定在美國定居。先在康奈爾大學任教兩年,1935年轉任依阿華大學教授10年,1944年轉赴麻省理工學院主持“團體動力學”研究所的工作,直至去世。 [8] 
參考資料
  • 1.    楊治良主編,簡明心理學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8,第52頁
  • 2.    五角叢書編委會編,袖珍中外名著手冊[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344頁
  • 3.    申玖. 參照物理動力學理論建構心理動力學體系的初探——來自《拓撲心理學原理》的啓發[J]. 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3)
  • 4.    庫爾德·勒温 著 竺培梁 譯.拓撲心理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0:目錄頁
  • 5.    葉浩生著,21世紀高校心理學教材 西方心理學理論與流派[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08月第1版,第252頁
  • 6.    楊鑫輝 葉浩生 郭本禹主編,心理學歷史與理論研究回眸 (上冊)[M],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336頁
  • 7.    葉浩生主編 郭愛妹副主編,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名著26種[M],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01月第1版,第145-146頁
  • 8.    楊鑫輝編,西方心理學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01,第119頁